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和縣小麥赤霉病發(fā)生動態(tài)及藥劑防治試驗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00:14
【摘要】:小麥赤霉病是危害小麥生產的重要病害之一,和縣地區(qū)是小麥赤霉病的常發(fā)區(qū)域。2003、2010、2012和2016年和縣小麥赤霉病均達到大流行的程度。在小麥赤霉病的防治中,種植耐病小麥品種,以及在明確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化學防治是常用的防控手段。但在和縣地區(qū),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情況尚無系統(tǒng)性地調查;有關常用殺菌劑對和縣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當地主栽小麥品種對小麥赤霉病耐病性的報道也比較少見。因此,對和縣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藥劑和小麥品種耐病性開展研究,對于有效控制小麥赤霉病發(fā)生與危害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本論文首先對和縣近6年(2012~2017年)小麥赤霉病發(fā)生情況進行了系統(tǒng)調查和統(tǒng)計分析,隨后通過大田藥效試驗初步明確了常規(guī)使用的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后研究了和縣主栽小麥品種對小麥赤霉病的耐病性。獲得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近6年來,除了2013年小麥赤霉病發(fā)生較輕以外,其他年份小麥赤霉病均以中等以上程度流行,而且在這些年份里,小麥前期出現(xiàn)苗腐、稈腐情況也比以往年份增多。其可能原因與近年實施的“秸稈還田”措施和栽培制度的改變有關。2.30%戊·福WP、和25%氰烯菌酯SC和90%多菌靈WG+430克/升戊唑醇SC可有效防治小麥赤霉病。在預測小麥赤霉病將中等偏重發(fā)生的年份,可于小麥齊穗至初花期施第1次藥,7天后再施第2次藥;同時建議將這幾種藥劑交替輪換使用,可有效預防小麥赤霉病的流行。3.從耐病性的角度來看,寧麥13是最適合和縣地區(qū)種植的小麥品種,生選6號、蘇麥9號次之。但不論小麥的耐病性如何,通過藥劑預防小麥赤霉病是非常必要的。
【圖文】:

耐病性,赤霉病,施藥,小麥


圖 4-3 施藥和不施藥條件下不同品種小麥對赤霉病的耐病性比較Table 4-3 The tolerance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to FHB with or withoutfungicide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435.121.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瑩;張友華;丁克堅;毛瑞;趙永鑫;;安徽小麥赤霉病多模型預測及比較[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4期

2 黃龍兵;丁蕾;王昕;汪瑜;;淮北沿海小麥赤霉病流行原因及防控技術[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5年20期

3 吳偉;;新源縣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特點與流行因素分析[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年06期

4 程順和;張勇;別同德;高德榮;張伯橋;;中國小麥赤霉病的危害及抗性遺傳改良[J];江蘇農業(yè)學報;2012年05期

5 陳將贊;丁靈偉;戴以太;楊廉偉;;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試驗[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2年02期

6 張震;侯明翠;李玉鵬;高申軍;李曉麗;梁海功;;豫西南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原因及防治[J];種業(yè)導刊;2011年08期

7 陳華保;肖方瓊;謝婷;楊春平;陳后彬;卓富彥;張敏;;小麥內生菌對小麥赤霉病菌的抑制活性[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1年07期

8 項習君;;小麥赤霉病的識別與防治[J];農技服務;2011年05期

9 張旭;邢錦城;馬鴻翔;溫云平;陸維忠;袁生;;江淮流域小麥赤霉病菌的遺傳多樣性[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10 劉恒;侯麗娟;馬紅娜;白耀博;李強;王保通;;陜西省小麥禾谷鐮刀菌的遺傳多樣性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10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志榮;小麥赤霉病預測模型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27005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dzwbhlw/27005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056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