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化療序貫細胞因子治療的回顧性研究分析
【學位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739.5;R730.55
【部分圖文】:
months逡逑圖2.邋BCT治療患者的生存曲線逡逑圖2A.總生存率的Kaplan-Meier圖(n邋=邋14,邋4例刪失;中位OS邋=邋17個月);圖2B.逡逑無進展生存期的Kaplan-Meier圖(n邋=邋14,4例刪失;中位PFS邋=邋7.邋25個月)。逡逑14逡逑
邐B逡逑圖3.女性,48歲,切除術后2年復發(fā)診斷為多灶性肝轉移逡逑圖3A:患者BCT2個周期治療前后的CT掃描結果;圖3B:患者BCT2個周逡逑期治療后PET-CT掃描結果。逡逑2.邋3.邋5免疫效應逡逑通過IFN-y的產生,評價BCT對患者T細胞免疫應答的影響。收集治療前逡逑后患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用免疫原性HLA限制性黑素瘤表位進行再逡逑刺激。收集培養(yǎng)細胞上清液,采用微量樣本多指標流式蛋白定量技術(CBA)分逡逑析T細胞產生IFN-邋丫的量。如圖4A所示,我們發(fā)現P012在表位MART-1、MAGE-逡逑2、MAGE-3和gplOO的刺激下,經過2個周期的治療后免疫應答明顯增強,經過逡逑4個周期的治療后仍保持較強的免疫應答。P013的類似結果如圖4b所示,經過逡逑2個周期和4個周期的治療后,T細胞對MAGE-1、MAGE-2、MAGE-3和gplOO的反逡逑應明顯增強。值得注意的是
圖4:邐BCT對患者T細胞免疫應答的影響逡逑圖邋4A:邋IFN-y邋為治療邋2、4邋周后表位邋MART-1、MAGE-2、MAGE-3、gp邋100邋刺激逡逑P012邋T細胞的結果;圖4B:邋IFN-丫為治療2、4周后表位MART-1、MAGE-2、MAGE-逡逑3、gplOO刺激P013邋T細胞的結果。逡逑2.邋4討論逡逑盡管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惡性黑色素瘤的整體預后仍很差,已有的治療藥逡逑物均未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尤其在細胞毒性藥物方面。目前可選方案包括:逡逑達卡巴嗪單藥化療或聯合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或參與BCT臨床逡逑試驗或其他實驗研宄。目前己有多個研宄小組探索了細胞因子聯合化療用于轉移逡逑性黑色素瘤的治療%邋5°]。本研究主要探究了連續(xù)給予GM-CSF、IFN-a和IL-2細逡逑胞因子與達卡巴嗪為基礎化療的毒性和協同作用。在本研宄報道的18例接受BCT逡逑治療的患者中,我們觀察到1例達到CR,5例達到PR,邋9例達到SD,6例在治逡逑療結束時仍維持SD。0RR為33.邋33%,DCR高達83.邋33%。值得注意的是,經過2個逡逑周期的治療,11例患者達到SD,僅有2例患者出現PD。中位0S為17個月,中逡逑位PFS為7.邋25個月。55.邋56%患者存活1年以上,22.邋22%患者存活2年以上。其逡逑中1例患者經2個周期治療后評估為完全緩解(CR),存活28個月以上,末次隨逡逑訪時仍存活。逡逑化療與生物治療相結合的作用機制有待深入研宄。首先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歐陽慧鈺;周樂天;李軍;;非轉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在不同類型腫瘤中的作用[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年06期
2 郭蘇玲;黃小花;邵紅巖;;13例轉移性黑色素瘤病人行生物化療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年05期
3 程艷;劉基巍;;轉移性黑色素瘤的內科治療[J];中國處方藥;2008年11期
4 林峗;接受生化治療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對疲勞的感知[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3年01期
5 趙德明;肺轉移性黑色素瘤手術切除的遠期效果[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分冊;1986年02期
6 譚健;;改進轉移性黑色素瘤診斷和分期的新技術[J];國外醫(yī)學情報;1987年18期
7 張紀春;;囊性腎黑色素瘤:CT和超聲對照[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88年04期
8 呂仲虹;;轉移性黑色素瘤不同分割方式姑息性放療的結果[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82年05期
9 馮肖寧;陳培儀;;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臨床化療及護理體會[J];皮膚病與性病;2018年05期
10 曹瑞珍;王春平;;肝臟轉移性黑色素瘤5例臨床及影像學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靜;蔡麗敏;周毅成;王永晨;;多發(fā)皮膚及雙肺轉移性黑色素瘤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宛偉娜;王學梅;;大網膜轉移性黑色素瘤1例[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一屆全國介入超聲及腫瘤消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吳包金;江華;吳建明;張盈帆;孫美慶;丁偉;;趨化因子受體CXCR4在人高轉移性黑色素瘤MV3細胞系和皮膚惡性黑色素瘤中的表達及意義[A];第七屆中國醫(y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王曉鵬;施紅旗;;血管周上皮樣細胞瘤一例及文獻復習[A];2016年浙江省眼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6年
5 王雪莉;史青;;卵巢幼年型顆粒細胞瘤的臨床病理分析[A];第六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兒科學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班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翻譯 李勇 藥友網發(fā)起人兼負責人;2015年ASCO年會十大看點[N];醫(yī)藥經濟報;2015年
2 編譯 廖聯明;當理想遭遇冰涼的現實[N];醫(yī)藥經濟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東;18例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化療序貫細胞因子治療的回顧性研究分析[D];南京大學;2019年
2 李晴;干擾素α聯合化療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療效的Meta分析[D];鄭州大學;2017年
3 徐小培;恩度對C57BL/6小鼠肺轉移性黑色素瘤免疫狀態(tài)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340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83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