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MHz超聲生物顯微鏡在晶狀體疾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與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0-04-11 22:35
【摘要】:目的:晶狀體是人眼屈光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病變將會嚴重影響視力。晶狀體疾病主要包括白內障、晶狀體位置異常及先天性異常。以往對晶狀體及其相關疾病的觀察、診斷主要依賴于散瞳后裂隙燈顯微鏡檢查。近年來隨著眼前節(jié)影像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特別是超聲生物顯微鏡(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的出現(xiàn),為晶狀體及其相關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客觀的影像學觀察手段。25MHz全景UBM是我國新近研發(fā)的又一高頻超聲診斷設備,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討這一新型超聲診斷設備在眼前節(jié)疾病,特別是晶狀體疾病中的應用范圍和價值;同時應用25MHzUBM對白內障進行分類分級,對白內障混濁程度進行定量評價,指導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能量參數(shù)的設定。另外,與50MHzUBM相比較,進一步分析25MHzUBM在晶狀體不全脫位診斷方面的準確性,可靠性,為臨床難以明確的微小晶狀體脫位提供真實客觀的影像學診斷依據(jù),從而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療方案。研究方法:1、隨機選取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間健康成人志愿者及前來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眼科就診的眼前節(jié)疾病患者共計303人(456只眼),年齡范圍5-89歲,平均61.0±17.7歲。分別進行50MHz、25MHzUBM不同方向軸位及縱切面掃查,采集兩者的眼前節(jié)圖像,記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晶狀體厚度(lens thickness LT)等眼前節(jié)參數(shù)。比較兩種設備的眼前節(jié)圖像,特別是晶狀體及其相關疾病的圖像特點,比較眼前節(jié)參數(shù)測量結果有無差異性。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aired samples t-test)進行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2、收集自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間于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眼科就診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277人,294只眼,年齡45-91歲,平均68.0±10.9歲。術前充分散瞳后分別行裂隙燈照相、Pentacam及25MHzUBM檢查,記錄晶狀體厚度、PNS分級等變量;超聲乳化術中記錄C.D.E值;根據(jù)25MHzUBM晶狀體混濁圖像特點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進行分類分級,并與LOCS III白內障分級標準、PNS分級進行差異性及一致性分析,比較C.D.E值與三種分級方法的相關性,比較各種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C.D.E值及LT值的差異性。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值±標準差表示。三種設備分級數(shù)差異性比較采用ANOVA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三種設備分級數(shù)一致性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制圖法及一致性檢驗,以一致性相關系數(shù)(kappa)接近1為一致性好。C.D.E值與不同設備分級數(shù)間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種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C.D.E、LT值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3、收集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間于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眼科就診的疑似晶狀體不全脫位患者45人,49只眼,及健康成年志愿者20人,40只眼,年齡21-85歲,平均51.4±14.4歲。分別行25MHzUBM和50MHzUBM檢查,采集正常晶狀體位置圖像及疑似晶狀體不全脫位者晶狀體脫位最顯著方向上的圖像,測量正常晶狀體位置及晶狀體不全脫位最顯著側晶狀體赤道部與睫狀突間最大、最小距離及二者之間的差值,記錄不同頻率UBM對每個患者進行檢查的時間,記錄兩種設備明確診斷的病例數(shù),并與術中所見進行符合驗證。比較兩種設備上述指標的差異性,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及X~2檢驗進行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25MHz與50MHzUBM在白內障及其相關疾病中的對比研究在軸位切面9mm顯示深度上,25MHzUBM能夠清楚地顯示自晶狀體前囊膜至后囊膜全部晶狀體的完整形態(tài)及晶狀體懸韌帶,以及晶狀體與周圍組織的位置關系。特別是對白內障的顯示,能夠直觀全面地顯示各種類型白內障晶狀體混濁的特點。但是對于晶狀體前囊膜前的眼前節(jié)組織結構顯示分辨力不及50MHzUBM。而50MHzUBM在軸位上,僅能顯示晶狀體前囊膜及一小部分晶狀體后極,無法區(qū)別白內障的類型,在軸位上總體顯示晶狀體形態(tài)及其病變的效果不及25MHzUBM。而在縱向切面上,同樣探測深度的25MHzUBM顯示效果不及50MHzUBM。25MHzUBM與50MHzUBM眼前節(jié)參數(shù)測量結果平均值分別為:1、CCT:0.55±0.03mm和0.51±0.04mm;2、ACD:2.48±0.54mm和2.56±0.56mm;3、LT:4.26±0.62mm和4.15±0.56mm。兩種設備比較,眼前節(jié)參數(shù)測量結果差異均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利用25MHzUBM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分類分級的可行性研究所有納入研究的白內障患者經(jīng)由裂隙燈檢查,分類結果為:皮質性白內障188眼,核性白內障84眼,后囊下性白內障14眼,混合性白內障8眼。根據(jù)25MHzUBM圖像特點,分類結果為:囊膜型白內障69眼,皮質膨脹型白內障26眼,同心圓型白內障93眼,單純晶狀體增厚型白內障84眼,后囊膜下型白內障14眼,混合型白內障8眼。經(jīng)與裂隙燈圖片比較,前三種類型均屬于皮質性白內障形態(tài)學表現(xiàn),晶狀體增厚型白內障屬于核性白內障形態(tài)學表現(xiàn),后兩者則分別為后囊下性及混合性白內障形態(tài)學表現(xiàn)。根據(jù)25MHzUBM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分類結果,分別進行25MHz UBM、裂隙燈分級結果分別為:囊膜型白內障囊膜混濁分級:3.70±1.22,3.85±1.27;皮質膨脹型白內障皮質混濁分級:4.80±0.63,4.80±0.63;皮質膨脹型白內障核混濁分級:3.40±1.84,3.70±1.64;同心圓型白內障皮質混濁分級:3.45±1.14,3.37±1.17;同心圓型白內障核混濁分級:3.20±1.17,3.33±1.23;單純晶狀體增厚型白內障核混濁分級:2.28±1.59,3.28±1.46;后囊下型白內障分級:4.22±0.83,4.56±0.73。Pentacam不能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進行明確分類,各種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Pentacam PNS分級分別為:囊膜型白內障:0.60±0.88;皮質膨脹型:2.50±1.78;同心圓型白內障:0.65±0.86;單純晶狀體增厚型白內障:0.84±0.94;后囊下型白內障:0.22±0.44。各種類型白內障C.D.E值分別為:囊膜型白內障:2.99±2.46;皮質膨脹型白內障:21.45±18.50;同心圓型白內障:12.51±8.68;單純晶狀體增厚型白內障:12.75±8.42;后囊下型白內障:3.34±2.26。各種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LT值分別為:囊膜型白內障:4.12±0.42mm;皮質膨脹型白內障:5.40±0.45mm;同心圓型白內障:4.10±0.46mm;單純晶狀體增厚型白內障:4.62±0.50mm;后囊下性白內障:3.70±0.61mm。25MHz UBM,LOCSⅢ,PNS三者對各種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混濁程度分級比較,前兩者除單純晶狀體增厚型白內障結果不一致(kappa=-0.01),有統(tǒng)計學差異外(P0.05),其余類型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一致性較好(P0.05,kappa0.60),而PNS與其它兩者比較,存在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一致性較差(P0.05,kappa0.01)。各種類型白內障C.D.E值與晶狀體皮質混濁程度相關性較差(P0.05),而與晶狀體核混濁分級存在明顯相關性。其中,C.D.E值與裂隙燈分級相關性較好,與25MHzUBM除單純晶狀體增厚型白內障外,其他類型的分級也有明顯的相關性(P0.05)。C.D.E值與PNS分級無明顯相關性(P0.05)。各種類型白內障LT兩兩比較,除囊膜型與同心圓型白內障無明顯差異外,其余均有明顯差異性(P0.05)。不同類型白內障C.D.E值兩兩比較,除囊膜型與后囊下型白內障,單純晶狀體增厚型與同心圓型白內障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外,其余均有明顯差異性(P0.05)。3、25MHzUBM在晶狀體不全脫位診斷中的應用對晶狀體位置的判斷,在UBM圖像上主要比較晶狀體赤道部距睫狀突距離各方向是否具有差異性。正常位置的晶狀體幾乎沒有差異性,而晶狀體不全脫位的病例在脫位最顯著一側距離最大,其相對應的另一側則距離最小,脫位側晶狀體赤道部曲率明顯增大。25MHzUBM主要通過軸位切面直觀地顯示晶狀體位置及晶狀體不全脫位特點,而50MHzUBM主要依賴縱切面不同方向上圖像對比進行診斷。正常人群25MHzUBM與50MHzUBM測量的晶狀體赤道部距睫狀突距離的均值分別為:1.01±0.20mm,0.83±0.20mm,各方向間沒有差異性。在晶狀體不全脫位病例中,在脫位最顯著方向,25MHz與50MHzUBM晶狀體赤道部與睫狀突間最大距離分別為:2.00±0.84mm,1.64±0.91mm;最小距離分別為:0.42±0.41 mm,0.59±0.52 mm;最大與最小距離差值分別為:1.54±0.78 mm,1.02±0.74 mm。兩種設備每個患者檢查時間分別為:2.05±0.34min,7.48±2.53min;比較術中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3.9%和71.4%。兩者上述結果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總體49只疑似病例中,有15只眼因為晶狀體輕度不全脫位而臨床未診斷,其中年齡相關性白內障8眼,外傷性白內障4眼,青光眼術后3眼,分別占各自原因的42.1%,23.5%及37.5%。結論1、25MHzUBM能夠完整顯示晶狀體,可以診斷晶狀體形態(tài)及位置異常。2、25MHzUBM可以用于晶狀體厚度的測量。3、25MHzUBM能夠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進行定性診斷及分類。4、25MHzUBM可以對晶狀體囊膜及皮質混濁程度進行客觀定量分級。5、25MHzUBM可以對晶狀體核混濁程度進行半定量評價。6、25MHzUBM判斷晶狀體不全脫位準確率高。7、25MHzUBM能夠定量評價晶狀體不全脫位的程度。
【圖文】:
圖 1 正常眼前節(jié)及晶狀體 25MHz,50MHzUBM 圖像, 1B 25MHzUBM 軸位及縱切面圖像。圖 1C, 1D 50MHz UBM 軸位及縱切如圖 1A 所示,自上而下依次為 CCT,ACD 及 LT,眼前節(jié)各部分圖像如圖種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25MHzUBM 及 50MHzUBM 圖像位方向上,25MHzUBM 能夠完整清晰地顯示各種類型年齡相關形態(tài)特點以及晶狀體混濁的部位,混濁的晶狀體形態(tài)呈橢圓形(圖 2)。臨床皮質性白內障主要表現(xiàn)三種形態(tài):一種為晶狀強,呈中強環(huán)形回聲的囊膜型白內障(圖 2A)。一種為晶狀體強回聲光團,為皮質膨脹型白內障(圖 2B)。最后一種為自混晶狀體內部呈多個同心圓形強弱不等回聲的同心圓型白內障(類型白內障其晶狀體中心區(qū)核心部位則為無回聲暗區(qū)。核性白內障主要表現(xiàn)為晶狀體厚度增大,除晶狀體前后囊膜弧
圖 2 25MHzUBM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圖像圖中2A至2F分別為年齡相關性囊膜混濁型皮質性白內障,晶狀體膨脹型皮質性白內障,同心圓型皮質性白內障,核性白內障,,后囊下性白內障及混合性白內障。圖 3 50MHzUBM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圖像圖中 3A 至 3F 分別為各種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50MHzUBM 圖像。在圖 3 中,僅見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76;R445.1
本文編號:2623923
【圖文】:
圖 1 正常眼前節(jié)及晶狀體 25MHz,50MHzUBM 圖像, 1B 25MHzUBM 軸位及縱切面圖像。圖 1C, 1D 50MHz UBM 軸位及縱切如圖 1A 所示,自上而下依次為 CCT,ACD 及 LT,眼前節(jié)各部分圖像如圖種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25MHzUBM 及 50MHzUBM 圖像位方向上,25MHzUBM 能夠完整清晰地顯示各種類型年齡相關形態(tài)特點以及晶狀體混濁的部位,混濁的晶狀體形態(tài)呈橢圓形(圖 2)。臨床皮質性白內障主要表現(xiàn)三種形態(tài):一種為晶狀強,呈中強環(huán)形回聲的囊膜型白內障(圖 2A)。一種為晶狀體強回聲光團,為皮質膨脹型白內障(圖 2B)。最后一種為自混晶狀體內部呈多個同心圓形強弱不等回聲的同心圓型白內障(類型白內障其晶狀體中心區(qū)核心部位則為無回聲暗區(qū)。核性白內障主要表現(xiàn)為晶狀體厚度增大,除晶狀體前后囊膜弧
圖 2 25MHzUBM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圖像圖中2A至2F分別為年齡相關性囊膜混濁型皮質性白內障,晶狀體膨脹型皮質性白內障,同心圓型皮質性白內障,核性白內障,,后囊下性白內障及混合性白內障。圖 3 50MHzUBM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圖像圖中 3A 至 3F 分別為各種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50MHzUBM 圖像。在圖 3 中,僅見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76;R4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沈政偉;薛林平;莫婷;尹禾;姜黎;;Lenstar LS900的臨床應用進展[J];國際眼科雜志;2012年11期
本文編號:26239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6239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