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動脈自旋標記技術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18 04:07
本文關鍵詞:三維動脈自旋標記技術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的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第一部分三維動脈自旋標記技術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的應用價值目的探討三維動脈自旋標記(3D-ASL)技術在短暫性腦缺發(fā)作(TIA)的應用價值;材料與方法對27例TIA患者于末次發(fā)作末24h內行頭顱CT、常規(guī)磁共振序列、彌散加權成像(DWI)、MRA及3D-ASL檢查。所獲得的灌注偽彩圖由兩名觀察者獨自觀察,于異常灌注最大層面手工繪制感興趣區(qū)(ROI)及鏡像區(qū),ROI的定義為ROI/鏡像區(qū)rCBF0.8,并定量分析相對腦血流量(rCBF)。結果頭顱CT皆未顯示異常。定性分析顯示27例患者3D-ASL發(fā)現(xiàn)局灶性低灌注者為23例(85.19%);定量分析顯示ROI rCBF為28.98±8.12ml/100g-min,鏡像區(qū)rCBF為40.58±9.15ml/100g-min,兩者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59,P0.05)。MRA陽性者為14例(51.85%),3D-ASL皆為陽性(100%);MRA陰性者為13例,3D-ASL陽性為9例(69.23%)。DWI陽性者為10例(37.04%),3D-ASL陽性為9例(90%);DWI陰性者為17例,其中3D-ASL陽性為14例(82.35%)。3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復查顯示局灶性低灌注均見恢復。結論與傳統(tǒng)的MRA及DWI相比,3D-ASL技術對TIA局灶性低灌注的顯示更敏感及直觀,對TIA患者的診斷、療效評估及隨訪具有重要價值。第二部分三維動脈自旋標記技術與動態(tài)磁敏感對比灌注加權成像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的對比研究目的探討三維動脈自旋標記技術(3D-ASL)及動態(tài)磁敏感對比灌注成像(DSC-PWI)在評價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的應用價值。材料與方法對5例TIA患者于末次發(fā)作末24h內行頭顱CT、常規(guī)磁共振序列、彌散加權成像(DWI)、MRA、3D-ASL及DSC-PWI檢查。所獲得的灌注偽彩圖由兩名觀察者獨自觀察,于異常灌注最大層面手工繪制感興趣區(qū)(ROI)及鏡像區(qū),ROI的定義為ROI/鏡像區(qū)rCBF0.8,并定量分析相對腦血流量(rCBF)。結果定性分析2種灌注成像技術檢查結果顯示5例(100%)患者對低灌注的顯示一致;定量分析顯示2種灌注成像技術的ROI與鏡像區(qū)之間rCBF比值ASL為0.52+0.17,DSC為0.56+0.19,兩者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88,P0.05)。結論3D-ASL與DSC-PWI對低灌注的顯示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而且具有安全、無創(chuàng)、易重復的優(yōu)點,對TIA患者的診斷、療效評估及隨訪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動脈自旋標記 三維動脈自旋標記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動脈自旋標記 三維動脈自旋標記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445.2;R743.3
【目錄】:
- 中文摘要2-4
- 英文摘要4-7
- 符號說明7-8
- 前言8-13
- 參考文獻11-13
- 第一部分 三維動脈自旋標記技術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的應用價值13-25
- 前言13
- 材料與方法13-15
- 結果15
- 討論15-20
- 結論20
- 參考文獻20-23
- 附表圖23-25
- 第二部分 三維動脈自旋標記技術與動態(tài)磁敏感對比灌注加權成像技術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的對比研究25-35
- 前言25
- 材料與方法25-27
- 結果27
- 討論27-31
- 結論31
- 參考文獻31-34
- 附表圖34-35
- 綜述動脈自旋標記技術的進展及其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的應用研究35-44
- 參考文獻40-44
- 致謝44-4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45-46
- 磁共振掃描知情同意書46-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罡;王利;趙鐵柱;李強;潘之穎;盧光明;;動脈自旋標記技術及其衍生技術[J];生物物理學報;2012年12期
2 倪萍;張英魁;史凱寧;趙希剛;王小燕;吳博;陳自謙;;全腦3D動脈自旋標記成像及其在顱內腫瘤病變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3年10期
3 霍英松;周海燕;;動脈自旋標記在成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年02期
4 霍英松;周海燕;;動脈自旋標記在小兒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年03期
5 黃浩哲;李文濤;;動脈自旋標記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癌癥雜志;2013年11期
6 王建偉;施海彬;劉圣;王敏;魯珊珊;祖慶泉;;反轉恢復時間對動脈自旋標記技術腦灌注成像的影響[J];江蘇醫(yī)藥;2012年06期
7 王利;鄭罡;趙鐵柱;郭超;李林;盧光明;;動脈自旋標記技術在腦部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3年01期
8 朱記超;婁明武;張方t
本文編號:2539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539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