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體在婦科術后患者預測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價值分析.doc.doc 全文免費在
本文關鍵詞:D-二聚體檢測在婦科盆腔手術中的臨床意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網友lxydx近日為您收集整理了關于D―二聚體在婦科術后患者預測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價值分析.doc的文檔,,希望對您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以下是文檔介紹:D―二聚體在婦科術后患者預測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價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D-二聚體對預防婦科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100例有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高危因素的婦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給予對照組使用物理方法進行干預,同時對患者進行藥物干預。對觀察組患者則在術前和術后48h進行D-二聚體測定,然后根據測定結果給予相應的物理、藥物干預,比較兩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6.00%,對照組為20.00%。觀察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存在下肢深靜脈血栓高危因素的婦科手術患者進行D-二聚體測定,并采取相應的物理和藥物干預,能有效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值得推廣。關鍵詞:D-二聚體;預防;婦科術;下肢深靜脈血栓;價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LDVT)是一種由于下肢靜脈內血凝不正常而引起的血凝塊阻塞性疾病,該疾病在歐美國家比較常見,但在我國的患者數量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這引起了醫(yī)學研究者的重視[1]。研究發(fā)現,LDVT是婦科手術后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而一旦出現LDVT后,輕者會出現血栓后遺癥,長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重者可能造成致死性肺栓塞?偨YLDVT的高危因素,除了病因之外,主要還有D-二聚體(D-DI)。D-DI是反映纖溶系統(tǒng)功能和體內凝血比較理想的指標[2]。對患者進行血漿D-DI水平測定,能作為判定血栓形成和溶栓的重要依據。本研究對D-DI在預測婦科術后患者LDVT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究,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100例婦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具有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但術前經B超檢查均排除已有LDVT的情況。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50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2.35±5.65)歲;原發(fā)疾病:7例子宮內膜癌、8例宮頸癌、14例子宮肌瘤、6例卵巢惡性腫瘤、6例盆腔巨大腫塊、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5例卵巢良性腫瘤。對照組50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53.11±6.23)歲;原發(fā)疾病:8例子宮內膜癌、7例宮頸癌、8例卵巢惡性腫瘤、6例盆腔巨大腫塊、12例子宮肌瘤、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5例卵巢良性腫瘤。兩組患者的年齡、原發(fā)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觀察組在患者術前以及術后48h進行D-DI測定,取標本前應確定患者7d以上未使用抗纖溶、抗血栓以及抗凝血藥物。靜脈取血2ml,使用枸櫞酸鈉抗凝,與血液組成9∶1比例。充分混勻1h后送至化驗室進行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選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CLTOP)以及該公司的試劑盒。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先進行D-DI濃度測定,測定濃度>500μ??/L的則為陽性。對于術前檢測D-DI呈陽性的,給予患者使用循序減壓彈力襪(GEC),術后則加用間歇充氣裝置(IPC)。對于術后48hD-DI繼續(xù)上升的患者口服25mg潘生丁,3次/d,或50mg阿司匹林腸溶片,1次/d,并于3d后進行D-DI復查。1.2.2對照組術前直至術后3個月指導患者使用GEC。協助患者的術后活動,并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對于疑為發(fā)生LDVT的患者(主訴雙側或一側下肢腫脹、疼痛)進行下肢血管超聲檢查。確診了的則給予0.4ml速避凝皮下注射治療,每隔12h注射1次。同時,晨起給予服用2.5mg華法林片,聯用3個月。凝血酶原活性每2d監(jiān)測1次,5d后B超復查雙下肢血管,看有無新血栓形成。1.3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13.0軟件,用(x±s)表示計量資料,并用t檢驗,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2結果觀察組術前檢測到25例D-DI陽性(50.00%),經相應處理治療后,術后檢測有3例出現LDVT,LDVT發(fā)生率為6.00%。對照組中則有10例出現LDVT,LDVT發(fā)生率為20.00%。觀察組的LDVT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討論根據研究發(fā)現,LDVT形成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個: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管損傷、血流瘀滯[4]。而且這三個因素又是互為因果的關系。其中,血流瘀滯是形成LDVT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婦科病患者在接受手術后,血液的黏稠度會隨之增加,同時,手術的時間以及臥床修養(yǎng)的時間也相應地增長。而手術操作越困難,發(fā)生LDVT的概率就越大[5]。因此,需對婦科手術患者加強靜脈血栓形成監(jiān)測。本研究中,對觀察組進行D-DI監(jiān)測,對于陽性患者以及術后D-DI繼續(xù)上升的患者進行相應的藥物以及IPC干預等,從而有效減少了術后LDVT的發(fā)生。研究中觀察組LDVT發(fā)生率僅為6.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可見,D-DI檢測在預測和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方面有顯著作用,值得推廣。參考文獻:[1]黃紅蓮,莫愛旭.婦科腹腔鏡手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5,32(01):146-148.[2]郭英茹.婦科盆腔手術后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08):5-6.[3]木克代斯,卡米拉,阿孜古力克熱木.婦科良、惡性腫瘤患者D二聚體水平的變化[J].血栓與止血學,2012,18(02):83-84.[4]王春?B.D-二聚體檢測在婦科盆腔手術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06):2940-2941.[5]張銳,黃詩敏,黃浩,等.卵巢囊腫圍術期血漿D-二聚體、P-選擇素、血管性血友病性因子的變化[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3).編輯/肖慧
1
播放器加載中,請稍候...
系統(tǒng)無法檢測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議您在線安裝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線安裝
本文關鍵詞:D-二聚體檢測在婦科盆腔手術中的臨床意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03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13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