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物教學數(shù)學模型設計
本文選題:數(shù)學模型 + 生物教學; 參考:《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科學素養(yǎng)的指標之一是對“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模型和模型方法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在課程具體目標中要求學生“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guī)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礎(chǔ)知識”;“能夠利用數(shù)學方法處理、解釋數(shù)據(jù)”,這充分說明應用數(shù)學模型等模型方法進行生物學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學生物學的教學應努力將模型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探究能力。其中構(gòu)建數(shù)學模型作為發(fā)現(xiàn)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guī)律的過程和方法,在生物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構(gòu)建數(shù)學模型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地、完整地學習和理解新知識,同時有助于學生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還可以習得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研究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的界定,界定“模型”、“數(shù)學模型”、“生物數(shù)學模型”的內(nèi)涵。第二部分是對學習理論進行了總結(jié),為本研究奠定下理論基礎(chǔ),,以保證教學過程科學,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第三部分是對中學教師對模型教學的認識及中學模型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對中學生物教學中存在的數(shù)學模型進行歸類、舉例,并對中學生物教學數(shù)學模型教學進行設計。在行動研究,得出數(shù)學模型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期望本研究能對中學教師的教學提供一點參考。
[Abstract]:One of the indicator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and metho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odel and model method are widely used in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The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s students to "acquire basic knowledge of basic facts, concepts, principles, laws and models of biology" and "be able to process and interpret data using mathematical methods". This fully shows that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other models of biological research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scientific inquiry ability, the model method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biology in middle schoo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biology teaching to construct mathematical model as the process and method of discovering scientific facts and revealing scientific laws. It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new knowledge systematically and completely, to solve some complex problems with mathematical tool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model", "mathematical model" and "biological mathematical model".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s the learning theory and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is stud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scientific and accords with the students' learning rules.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model teaching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model teaching. The fourth part is to classify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existing in biolog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and to desig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eaching of biolog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In the action researc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obtained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33.9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學生物教學》1994年總目錄[J];中學生物教學;1994年06期
2 趙秀芬;中學生物教學與生態(tài)意識教育[J];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S1期
3 周爭國;;中學生物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生物學;2008年02期
4 艾輝先;;淺談生物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08年24期
5 苑生;;遼寧省召開中學生物錄相課經(jīng)驗交流會[J];生物學通報;1985年04期
6 劉祖茂;;改革生物教學 服務農(nóng)村經(jīng)濟[J];湖南教育;1993年05期
7 張慧;淺談設置問題實施探究式生物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S2期
8 王利芬;;淺談中學生物教學中如何恰當應用多媒體[J];大學時代(B版);2006年05期
9 朱正威;;改革生物教學急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生物學通報;1985年03期
10 江翔;;農(nóng)村中學生物教學之管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金利;芮豐;羅慶吉;胡軍;王寶松;;20MN液壓支架試驗臺同步升降控制系統(tǒng)建模研究[A];煤礦安全、高效、潔凈開采——機電一體化新技術(shù)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李清海;孫蓓;;廢舊橡膠微粒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A];房建材料與綠色建筑[C];2009年
3 于紹華;劉強;楊林娜;高懷保;;關(guān)于繩系衛(wèi)星系統(tǒng)[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二次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99年
4 李洪心;;財政經(jīng)濟模型微機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A];1998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8年
5 郭音;郭亞軍;左斌;;人才預測系統(tǒng)的軟件開發(fā)與應用[A];1998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黨耀國;劉思峰;葉耀軍;;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經(jīng)營評價指標體系及數(shù)據(jù)模型[A];2001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李孟國;;工程潮流數(shù)值模擬中局部模型及其應用[A];第五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shù)會議暨第十五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1年
8 張玉東;董麗君;;鐵道機車車輛液壓減振器系統(tǒng)仿真研究[A];機床與液壓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馬文博;曹勇;葉曉寧;;寬度模型參數(shù)優(yōu)化及寬展自學習方式的改進[A];2005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第4卷)[C];2005年
10 龔平;周治蘭;王昌富;;逐步回歸分析在男性不育癥精子動態(tài)參數(shù)中的應用探討[A];第四屆全國臨床檢驗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塞縣高級中學 張馨翊;淺談中學生物教學中觀察興趣的培養(yǎng)[N];延安日報;2011年
2 河南省虞城縣高級中學 梁建冰;談農(nóng)村中學生物教學[N];學知報;2010年
3 貴定縣一中 李榮;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生物教學[N];黔南日報;2011年
4 山西隰縣三中 王雅貞;寓德育教育于中學生物教學中[N];中國貿(mào)易報;2009年
5 河北省昌黎縣指揮初級中學 劉麗萍;中學生物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N];今日信息報;2004年
6 赫章縣古基鄉(xiāng)初級中學 王蕓;農(nóng)村生物教學應立足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N];畢節(jié)日報;2009年
7 襄陽區(qū)城關(guān)一中 孟海云;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的興趣[N];學知報;2010年
8 John Kay 朱冠華;風險能用數(shù)學模型確定嗎?[N];期貨日報;2006年
9 上海海成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韓洪宇;“數(shù)學模型”在投機交易中的應用[N];期貨日報;2007年
10 劉春;首鋼礦業(yè)公司大力推進數(shù)學建;顒覽N];世界金屬導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偉;厄爾尼諾事件多因素成因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2 潘立衛(wèi);板翅式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氫反應器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楊棟;裂縫中氣液二相流體臨界滲流機理與理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4 文成楊;雙重介質(zhì)氣藏流固耦合數(shù)值模擬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5 賈俊曦;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傳熱傳質(zhì)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吳細秀;開關(guān)電器觸頭材料噴濺侵蝕模型研究及其試驗[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閆水保;電廠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分析方法研究[D];東南大學;2002年
8 趙桂連;水電站水機電聯(lián)合過渡過程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9 蔣海洋;分子篩膜的制備和新型分子篩膜反應器[D];天津大學;2004年
10 謝紅;五桿五環(huán)并聯(lián)運動機床開發(fā)設計及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秀連;中學生物教學數(shù)學模型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瑩;中學生物教學科普化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程明;中學生物教學中“問題串—概念圖”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許新;多媒體輔助中學生物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周向華;生物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的構(gòu)建和實施[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賀偉民;中學階段的生物教學與素質(zhì)教育[D];河南大學;2007年
7 江明珠;中學生物教學整合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翁劍平;案例教學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嘗試[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9 黃芹;中學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郭進;中學生物教學中性健康教育的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912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yysx/199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