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分子整流及自旋過濾器件的理論設計和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6 04:56
近幾十年來,隨著電子器件小型化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理論已經(jīng)不再適用,需要采用量子理論來研究器件的電學性質(zhì)。此時,特征尺度為納米量級的分子器件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且具有多種多樣功能的分子器件已經(jīng)在理論和實驗上被設計和制備出來,比如分子整流器、分子開關、分子自旋過濾器、分子存儲器等等。其中,分子整流器和分子自旋過濾器是納米級電路系統(tǒng)重要的基本單元,這些年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作為分子器件重要構成部分的中間分子,由于其自身的性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分子器件的整流或自旋過濾性質(zhì)。近年來,具有不同共軛特性的類芳基炔分子和芳香鏈分子已經(jīng)在實驗上合成,其在分子器件設計中的應用已經(jīng)被實驗或理論系統(tǒng)地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怎樣提高分子器件的整流和自旋過濾性能以及如何去解釋其工作機理等等。本論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論(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和非平衡格林函數(shù)(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NEGF)方法分別研究了donor-bridge-accepter(以下簡稱D-B-A)芳基炔硫醇鹽分子鍵橋共軛性對分子器件整流特性的影響和芳香鏈...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Reed等人測量的分子結結構及其導電性質(zhì)示意圖
Au 尖端慢慢移到 Au 襯底上,并在其周圍放入靶分子,當把 Au 尖端慢慢遠離 Au 襯底時,就會有靶分子連接到它們之間,進而形成分子結。圖1.2 (a)實驗上基于STM技術構建的分子結(b)Au電極單分子器件的電導測量結果在分子電子學的發(fā)展過程中,最受大家關注的分子器件當屬分子整流器、分子存儲器、分子晶體管和分子開關等。2007 年,就職于惠普量子科學研究組的 Williams 等人[13]在 Nature 上報道了芯片集成度為 160K 的驚人成果并開發(fā)了具有分子開關效應的Crossbar Latch 分子器件,圖 1.3 是分子示意圖。其中位于分子器件左側部分的六個藍色苯分子構成能被電信號進行控制的分子環(huán),圖中表示的正是分子的導通態(tài)。2016 年,
CrossbarLatch中的分子開關
【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
[1]芳香性單分子器件整流與開關性能的理論研究[D]. 宋陽.山東師范大學 2015
[2]苯基D/A分子器件電子輸運性質(zhì)的理論研究[D]. 李明君.中南大學 2013
[3]雙嵌段共聚物分子器件整流特性研究[D]. 張廣平.山東師范大學 2013
[4]有機材料器件電荷/自旋輸運特性研究[D]. 胡貴超.山東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苯乙炔分子器件整流特性研究[D]. 左希.山東師范大學 2017
[2]三角形石墨烯和芳香性分子的電導與整流性能研究[D]. 紀曉麗.山東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00509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Reed等人測量的分子結結構及其導電性質(zhì)示意圖
Au 尖端慢慢移到 Au 襯底上,并在其周圍放入靶分子,當把 Au 尖端慢慢遠離 Au 襯底時,就會有靶分子連接到它們之間,進而形成分子結。圖1.2 (a)實驗上基于STM技術構建的分子結(b)Au電極單分子器件的電導測量結果在分子電子學的發(fā)展過程中,最受大家關注的分子器件當屬分子整流器、分子存儲器、分子晶體管和分子開關等。2007 年,就職于惠普量子科學研究組的 Williams 等人[13]在 Nature 上報道了芯片集成度為 160K 的驚人成果并開發(fā)了具有分子開關效應的Crossbar Latch 分子器件,圖 1.3 是分子示意圖。其中位于分子器件左側部分的六個藍色苯分子構成能被電信號進行控制的分子環(huán),圖中表示的正是分子的導通態(tài)。2016 年,
CrossbarLatch中的分子開關
【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
[1]芳香性單分子器件整流與開關性能的理論研究[D]. 宋陽.山東師范大學 2015
[2]苯基D/A分子器件電子輸運性質(zhì)的理論研究[D]. 李明君.中南大學 2013
[3]雙嵌段共聚物分子器件整流特性研究[D]. 張廣平.山東師范大學 2013
[4]有機材料器件電荷/自旋輸運特性研究[D]. 胡貴超.山東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苯乙炔分子器件整流特性研究[D]. 左希.山東師范大學 2017
[2]三角形石墨烯和芳香性分子的電導與整流性能研究[D]. 紀曉麗.山東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005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30005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