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虛擬陣元的超波束形成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2-01-11 09:51
針對超波束形成方法(Hyper Beam-forming,HBF)在實際應用中的不穩(wěn)定問題,依據陣元間協(xié)方差矩陣同一斜對角線上不同元素具有相同相位差的特點,提出了一種基于虛擬陣元的超波束形成方法(Hyper Beam-forming Based on Virtual Array Element,VAEHBF)。該方法按互相關法對接收陣進行虛擬擴展;按HBF思想分子陣分裂波束形成;對分裂波束形成結果進行合成,得到改善的超波束形成結果。數(shù)值仿真和實測數(shù)據處理結果表明,相比HBF方法,該方法通過對接收陣進行虛擬擴展,在保持分辨力不變的情況下,可進一步提高合成波束增益,對信噪比的適應能力得到了3 dB提高,提高了HBF的目標檢測性能及方位估計能力。
【文章來源】:火力與指揮控制. 2020,45(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HBF分裂波束示意圖
(總第45-)火力與指揮控制2020年第1期信號處理中被廣泛應用[1-5]。但該方法存在主波束寬、旁瓣級高、能量泄漏等缺點,易引起旁瓣干擾,不利于弱目標檢測。為了克服CBF方法存在的主波束寬、旁瓣級高等缺點,研究學者提出了一種波束銳化方法:超波束形成方法(HyperBeam-forming,HBF)[6-8],該方法在陣列孔徑保持不變情況下,有效減小了CBF主波束寬度,抑制了旁瓣,解決了空間加權方法在進行旁瓣抑制和波束銳化折中選擇問題。由現(xiàn)有文獻[9-12]可知,現(xiàn)有HBF方法的實現(xiàn)過程通常為通過對接收陣分子陣做波束形成,形成同一方向波束對,然后在對該波束對進行和差波束運算,最后對和差波束運算結果進行合成,使波束圖銳化。該過程在信噪比較高情況下,可很好實現(xiàn)主波束銳化和旁瓣抑制[13-15],但該過程分子陣所用陣元數(shù)為接收陣一半,在實現(xiàn)主波束銳化和旁瓣抑制時,其所能達到的最低信噪比有限,在一定信噪比下不能實現(xiàn)對弱目標檢測。為了提高HBF在低信噪比應用中的魯棒性,依據陣元間協(xié)方差矩陣同一斜對角線上不同元素具有相同相位差的特點[16-17],按互相關方法對接收陣進行虛擬擴展;然后按HBF思想分子陣分裂波束形成;最后對分裂波束形成結果進行合成,得到改善的超波束形成結果,本文稱之為基于虛擬陣元的超波束形成方法(HyperBeam-formingBasedonVirtualArrayElement,VAEHBF)。數(shù)值仿真和實測數(shù)據處理結果表明,相比HBF,本文方法通過對接收陣進行虛擬擴展,在保持分辨力不變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了合成波束增益,對最低信噪比的適應能力得到了3dB改善,提高了HBF的目標檢測性能及方位估計能力。1HBF方法1.1基本原理圖1HBF分裂波束示意圖為了更直觀說明HBF輸出波束過程,如圖1所示
"的輸出為(6)由式(6)可得RH"輸出為(7)由式(7)可知,RH"輸出波束對目標探測能力受RL"影響。根據空間增益理論可知,采用RL"和RL形式所得空間增益分別為(8)式中,log(·)以10為底對數(shù)函數(shù)。由式(8)可知,采用RL"和RL形式所得空間增益差為。采用RL"形式,相比RL形式合成增益提高了近,即在保持分辨力不變的情況下,相比HBF方法,VAEHBF方法的探測能力得到了3dB提高。2.2實現(xiàn)流程及運算量分析由第2.1節(jié)理論分析可知,VAEHBF方法可分為如下步驟實現(xiàn):圖3CBF與HBF輸出波束比較圖4不同階數(shù)下的HBF輸出波束馬曉強,等:一種基于虛擬陣元的超波束形成方法·87·008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壓縮感知DOA估計的稀疏陣列設計[J]. 劉朋露,楊潔. 電訊技術. 2017(04)
[2]改進的超波束形成算法探討及性能研究[J]. 曹陽陽,王萍,耿明昕. 聲學技術. 2016(05)
[3]波束銳化技術在多波束測深聲吶中的應用[J]. 魏波,沈嘉俊,周天,李海森. 聲學技術. 2016(02)
[4]基于高階次Cross Sensor處理的波束形成方法[J]. 鄭恩明,黎遠松,余華兵,陳新華,孫長瑜. 振動與沖擊. 2015(24)
[5]線陣分裂波束處理技術在水聲探測中的應用[J]. 錢韜. 聲學技術. 2015(06)
[6]Robust high-resolution beam-forming based on high order cross sensor processing method[J]. Enming Zheng,Xinhua Chen,Huabing Yu,Changyu S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5(05)
[7]一種強干擾環(huán)境下的相干弱目標DOA估計算法[J]. 劉正堂,程彥杰,馬輝.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5(06)
[8]水下超波束形成技術性能仿真研究[J]. 趙瑞晅,胡橋,郝保安. 艦船科學技術. 2013(03)
[9]超波束處理方法的快速實現(xiàn)及試驗驗證[J]. 王永豐,王昭輝. 聲學技術. 2012(05)
[10]水中高速小目標被動檢測模型及其應用[J]. 胡橋,郝保安,易紅,楊云川. 魚雷技術. 2012(04)
本文編號:3582573
【文章來源】:火力與指揮控制. 2020,45(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HBF分裂波束示意圖
(總第45-)火力與指揮控制2020年第1期信號處理中被廣泛應用[1-5]。但該方法存在主波束寬、旁瓣級高、能量泄漏等缺點,易引起旁瓣干擾,不利于弱目標檢測。為了克服CBF方法存在的主波束寬、旁瓣級高等缺點,研究學者提出了一種波束銳化方法:超波束形成方法(HyperBeam-forming,HBF)[6-8],該方法在陣列孔徑保持不變情況下,有效減小了CBF主波束寬度,抑制了旁瓣,解決了空間加權方法在進行旁瓣抑制和波束銳化折中選擇問題。由現(xiàn)有文獻[9-12]可知,現(xiàn)有HBF方法的實現(xiàn)過程通常為通過對接收陣分子陣做波束形成,形成同一方向波束對,然后在對該波束對進行和差波束運算,最后對和差波束運算結果進行合成,使波束圖銳化。該過程在信噪比較高情況下,可很好實現(xiàn)主波束銳化和旁瓣抑制[13-15],但該過程分子陣所用陣元數(shù)為接收陣一半,在實現(xiàn)主波束銳化和旁瓣抑制時,其所能達到的最低信噪比有限,在一定信噪比下不能實現(xiàn)對弱目標檢測。為了提高HBF在低信噪比應用中的魯棒性,依據陣元間協(xié)方差矩陣同一斜對角線上不同元素具有相同相位差的特點[16-17],按互相關方法對接收陣進行虛擬擴展;然后按HBF思想分子陣分裂波束形成;最后對分裂波束形成結果進行合成,得到改善的超波束形成結果,本文稱之為基于虛擬陣元的超波束形成方法(HyperBeam-formingBasedonVirtualArrayElement,VAEHBF)。數(shù)值仿真和實測數(shù)據處理結果表明,相比HBF,本文方法通過對接收陣進行虛擬擴展,在保持分辨力不變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了合成波束增益,對最低信噪比的適應能力得到了3dB改善,提高了HBF的目標檢測性能及方位估計能力。1HBF方法1.1基本原理圖1HBF分裂波束示意圖為了更直觀說明HBF輸出波束過程,如圖1所示
"的輸出為(6)由式(6)可得RH"輸出為(7)由式(7)可知,RH"輸出波束對目標探測能力受RL"影響。根據空間增益理論可知,采用RL"和RL形式所得空間增益分別為(8)式中,log(·)以10為底對數(shù)函數(shù)。由式(8)可知,采用RL"和RL形式所得空間增益差為。采用RL"形式,相比RL形式合成增益提高了近,即在保持分辨力不變的情況下,相比HBF方法,VAEHBF方法的探測能力得到了3dB提高。2.2實現(xiàn)流程及運算量分析由第2.1節(jié)理論分析可知,VAEHBF方法可分為如下步驟實現(xiàn):圖3CBF與HBF輸出波束比較圖4不同階數(shù)下的HBF輸出波束馬曉強,等:一種基于虛擬陣元的超波束形成方法·87·008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壓縮感知DOA估計的稀疏陣列設計[J]. 劉朋露,楊潔. 電訊技術. 2017(04)
[2]改進的超波束形成算法探討及性能研究[J]. 曹陽陽,王萍,耿明昕. 聲學技術. 2016(05)
[3]波束銳化技術在多波束測深聲吶中的應用[J]. 魏波,沈嘉俊,周天,李海森. 聲學技術. 2016(02)
[4]基于高階次Cross Sensor處理的波束形成方法[J]. 鄭恩明,黎遠松,余華兵,陳新華,孫長瑜. 振動與沖擊. 2015(24)
[5]線陣分裂波束處理技術在水聲探測中的應用[J]. 錢韜. 聲學技術. 2015(06)
[6]Robust high-resolution beam-forming based on high order cross sensor processing method[J]. Enming Zheng,Xinhua Chen,Huabing Yu,Changyu S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5(05)
[7]一種強干擾環(huán)境下的相干弱目標DOA估計算法[J]. 劉正堂,程彥杰,馬輝.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5(06)
[8]水下超波束形成技術性能仿真研究[J]. 趙瑞晅,胡橋,郝保安. 艦船科學技術. 2013(03)
[9]超波束處理方法的快速實現(xiàn)及試驗驗證[J]. 王永豐,王昭輝. 聲學技術. 2012(05)
[10]水中高速小目標被動檢測模型及其應用[J]. 胡橋,郝保安,易紅,楊云川. 魚雷技術. 2012(04)
本文編號:35825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35825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