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暴后類星體及其分子氣體性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16 21:49
【摘要】:星暴后類星體(PSQ)是一類特殊而關鍵的天體,其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正在活躍地吸積物質,其寄主星系中含有的大量中等年齡星族反映其在幾百兆年內經歷過星暴。這類天體的存在符合主并合驅動的星系演化理論預言,預期這類天體處于從極亮紅外星系(ULIRG)到類星體的星系演化中間過渡階段。本論文的研究著重于在大的巡天項目中搜尋PSQ,建立一個最大的、均勻選取的純凈PSQ樣本并給出PSQ源表。在該PSQ源表的基礎上,我們對其活動星系核(AGN)性質進行了統(tǒng)計研究,并對源表選出的3個紅外亮PSQ進行了CO觀測以研究其分子氣體的性質,以此在主并合驅動的星系演化背景下,驗證AGN在星系演化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理解超大質量黑洞與寄主星系的協(xié)同演化。在本論文引言中我們介紹了超大質量黑洞與寄主星系的協(xié)同演化、處于演化序列中不同階段的各類天體的基本性質,包括ULIRG、星暴星系、星暴后星系、AGN、紅外亮類星體以及我們的PSQ等,以及介紹了分子氣體觀測的意義。在本論文中我們建立了一個近鄰宇宙中(紅移小于0.5)的PSQ的樣本。我們對斯隆數字巡天(SDSS)第七批數據發(fā)布(DR7)的類星體光譜進行了紅移和信噪比上的篩選,利用AGN和恒星星族的光譜模型,將其中高信噪比光譜可靠地分解為AGN成分和寄主星系恒星成分,并依據寄主星系成分中的是否存在明顯的星暴后特征——很強的Hδ吸收(EW≥6A)選出了一個含有208個PSQ的樣本。樣本的平均光譜和平均能譜分布(SED)確認了其寄主星系為恒星質量M*~1010.5M(?)的大質量星系,幾百兆年前星暴中形成的恒星所構成的中等年齡星族主導著其寄主星系的星族成分。相比于從SDSS中選出的匹配了紅移和黑洞質量的類星體對照樣本,我們的PSQ樣本具有更大的寬Hα/Hβ流量比,暗示其可能有更大的塵埃消光,對應主并合后星系中塵埃未完全消散的星暴后早期階段。雖然由于樣本選擇效應,PSQ和對照類星體樣本在AGN熱光度和愛丁頓比上沒有顯著的統(tǒng)計差異,但是PSQ和窄線塞弗特Ⅰ型星系一樣在統(tǒng)計上具有較強的Fe Ⅱ發(fā)射(由R4570 = Fe Ⅱλλ4434-4684/Hβ量化),暗示其AGN活動具有更強的吸積,從而支持了前人工作中的發(fā)現:AGN活動在星暴后幾百兆年達到峰值,星暴和AGN活動具有幾百兆年的時間延遲。恒星形成于星系中的分子氣體云中,星系主并合后,內落到星系中心的氣體除了觸發(fā)星暴外,是否也為AGN活動提供原料?PSQ中AGN反饋對分子氣體的性質是否產生了影響?為了嘗試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在本論文的工作中,我們還利用IRAM 30米望遠鏡對3個z~0.1處的近鄰PSQ的12CO1-0和12CO2-1的譜線進行了觀測,進而對PSQ寄主星系中的分子氣體性質進行研究。這一樣本是由我們PSQ源表交叉IRAS源表選出的,這使我們能夠首次分析PSQ的分子氣體性質,我們預期這類紅外亮PSQ處于從ULIRG轉變?yōu)轭愋求w的早期階段。我們在其中兩個PSQ中檢測到分子氣體。我們發(fā)現PSQ的分子氣體質量為109.69和1010.18M(?),未探測的源的上限是109.38M(?)?疾霤O譜線輪廓后,我們沒有發(fā)現可靠的證據表明AGN反饋下的大量分子氣體外流。我們的PSQ樣本中分子氣體質量與恒星質量的比值分布較寬,但與前人工作中的星暴后Seyfert Ⅱ星系或星暴后星系的樣本的比值相似,可能存在星暴后氣體消耗的演化。其中,在星暴后星系和正常星系中,WISE的12μm與4.6μm的流量比與分子氣體質量比例fgas之間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反映著星系氣體含量和比恒星形成率(sSFR)之間的演化關系,我們的PSQ也基本符合這一關系。我們將PSQ的CO譜線光度L'CO、遠紅外光度LFIR、AGN熱光度LAGN等性質與近鄰類星體、高紅移類星體和紅外類星體進行了比較。我們發(fā)現PSQ也符合L'COO與LFIR之間、l'CO與LAGN之間的緊密關系,暗示PSQ的寄主星系中恒星形成效率與其他類型類星體接近,其恒星形成活動和AGN的吸積都可以來源自冷分子氣體。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158
【圖文】:
2)隨著宇宙的演化,在紅移小于1的近鄰宇宙,長期演化和相互作用逡逑成為AGN和星暴的主要燃料供給機制(Hopkins邋&邋Hernquist邋2009),這也導致了逡逑AGN邋downsizing現象的發(fā)生(Heckman邋etal.2004),即低光度AGN的空間密逡逑度的峰值出在低紅移處。逡逑當AGN和星暴活動共存并加熱星系中的塵埃時,星系演化為亮紅外星逡逑系(Luminous邋Infrared邋Galaxy,邋LIRG,8-1000邋"m積分紅外光度邋L//?在邋1011邋至逡逑1O12L0)和極亮紅外星系(Ultra邋Luminous邋Infrared邋Galaxy,ULIRG,逡逑L0)邋(Sanders邋et邋al.邋1988,Magnelli邋et邋al_邋2011,邋Murphy邋et邋al.邋2011)。然而最近逡逑也有一些研究表明,AGN和星暴活動的發(fā)生可能并不同步。Davies邋(2007)利用逡逑高空間分辨率IFU光譜觀測了邋9個近鄰AGN的10邋-邋100邋pc中心區(qū)域,發(fā)現當星逡逑系中心星族年齡為數十Myr時,星系中沒有發(fā)現強的AGN,這意味著在星系逡逑中心恒星質量增長和隨后黑洞快速增長的峰值之間有大約50-200邋Myr的延遲。逡逑Schawinski邋et邋al.邋(2009)和Wild邋et邋al.邋(2010)研究了近鄰星系中邋AGN邋活動和積逡逑分星族,并建議在星系整體星族年齡達到幾百兆年后AGN才會變得更強。總逡逑
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寬線區(qū),塵埃環(huán)和窄線區(qū)等這些結構共同逡逑構成了邋AGN邋統(tǒng)一模型(Urryetal.邋1995,邋Osterbrocketal.邋2006,Schmidt邋etal.逡逑1983),如圖1-3所示。逡逑其中觀測視角效應即可解釋很多不同類型的AGN之間為何存在不同觀測逡逑特征,特別是I型和丨I型AGN的區(qū)別。根據統(tǒng)一模型,II型AGN的光譜之所逡逑以觀測不到寬發(fā)射線,及其來自吸積盤的AGN連續(xù)譜也遠遠弱于寄主星系的逡逑恒星福射,其主要原因是吸積盤和寬線區(qū)被塵埃環(huán)遮擋。逡逑
類星體(Brothertonetal.丨"9,Canalizoetal.2000,邋Brothertonetal.2002),其逡逑紅移為z邋=邋0.634,絕對光度為10^邋L0。其較強的寄主星系恒星輻射與類星體逡逑輻射可比,星族擬合的結果表明其約400Myr前發(fā)生過星暴。圖1-5展示了邋UN逡逑J1025-0040的光譜,可以看到這一光譜可以被很好地分解為星暴后星族和AGN逡逑兩個成分。而其伴星系UNJ1025-0044作為ULIRG,有著更年輕的星族并且存逡逑在富含塵埃,其形態(tài)也被認為有合并跡象。這一天體被認為是處于ULIRG和逡逑類星體之間演化過渡的代表。逡逑1.7星暴后類星體研究現狀逡逑斯隆數字化巡天(Sloan邋Digital邋Sky邋Survey,邋SDSS)這種大型光譜巡天項逡逑目使得我們可以對PSQ進行統(tǒng)計意義上的研究。逡逑前人的工作采用一個基于Balmei?躍變和多條Balmer吸收線的自動化算法逡逑
本文編號:2794996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158
【圖文】:
2)隨著宇宙的演化,在紅移小于1的近鄰宇宙,長期演化和相互作用逡逑成為AGN和星暴的主要燃料供給機制(Hopkins邋&邋Hernquist邋2009),這也導致了逡逑AGN邋downsizing現象的發(fā)生(Heckman邋etal.2004),即低光度AGN的空間密逡逑度的峰值出在低紅移處。逡逑當AGN和星暴活動共存并加熱星系中的塵埃時,星系演化為亮紅外星逡逑系(Luminous邋Infrared邋Galaxy,邋LIRG,8-1000邋"m積分紅外光度邋L//?在邋1011邋至逡逑1O12L0)和極亮紅外星系(Ultra邋Luminous邋Infrared邋Galaxy,ULIRG,逡逑L0)邋(Sanders邋et邋al.邋1988,Magnelli邋et邋al_邋2011,邋Murphy邋et邋al.邋2011)。然而最近逡逑也有一些研究表明,AGN和星暴活動的發(fā)生可能并不同步。Davies邋(2007)利用逡逑高空間分辨率IFU光譜觀測了邋9個近鄰AGN的10邋-邋100邋pc中心區(qū)域,發(fā)現當星逡逑系中心星族年齡為數十Myr時,星系中沒有發(fā)現強的AGN,這意味著在星系逡逑中心恒星質量增長和隨后黑洞快速增長的峰值之間有大約50-200邋Myr的延遲。逡逑Schawinski邋et邋al.邋(2009)和Wild邋et邋al.邋(2010)研究了近鄰星系中邋AGN邋活動和積逡逑分星族,并建議在星系整體星族年齡達到幾百兆年后AGN才會變得更強。總逡逑
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寬線區(qū),塵埃環(huán)和窄線區(qū)等這些結構共同逡逑構成了邋AGN邋統(tǒng)一模型(Urryetal.邋1995,邋Osterbrocketal.邋2006,Schmidt邋etal.逡逑1983),如圖1-3所示。逡逑其中觀測視角效應即可解釋很多不同類型的AGN之間為何存在不同觀測逡逑特征,特別是I型和丨I型AGN的區(qū)別。根據統(tǒng)一模型,II型AGN的光譜之所逡逑以觀測不到寬發(fā)射線,及其來自吸積盤的AGN連續(xù)譜也遠遠弱于寄主星系的逡逑恒星福射,其主要原因是吸積盤和寬線區(qū)被塵埃環(huán)遮擋。逡逑
類星體(Brothertonetal.丨"9,Canalizoetal.2000,邋Brothertonetal.2002),其逡逑紅移為z邋=邋0.634,絕對光度為10^邋L0。其較強的寄主星系恒星輻射與類星體逡逑輻射可比,星族擬合的結果表明其約400Myr前發(fā)生過星暴。圖1-5展示了邋UN逡逑J1025-0040的光譜,可以看到這一光譜可以被很好地分解為星暴后星族和AGN逡逑兩個成分。而其伴星系UNJ1025-0044作為ULIRG,有著更年輕的星族并且存逡逑在富含塵埃,其形態(tài)也被認為有合并跡象。這一天體被認為是處于ULIRG和逡逑類星體之間演化過渡的代表。逡逑1.7星暴后類星體研究現狀逡逑斯隆數字化巡天(Sloan邋Digital邋Sky邋Survey,邋SDSS)這種大型光譜巡天項逡逑目使得我們可以對PSQ進行統(tǒng)計意義上的研究。逡逑前人的工作采用一個基于Balmei?躍變和多條Balmer吸收線的自動化算法逡逑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星暴與黑洞有關[J];天文愛好者;2001年06期
2 紀麗,陳陽,黃介浩,顧秋生,雷仕俊;恒星形成在LINER中的作用(英文)[J];紫金山天文臺臺刊;1999年03期
3 ;宇宙信息[J];天文愛好者;1994年05期
4 石雷,顧秋生,黃介浩;Seyfert 2型星系中的星暴活動[J];天文學進展;2003年03期
5 ;彩頁目次[J];當代電視;1994年07期
6 田雨;師蘊;;七絕二首[J];企業(yè)與文化;2006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魏鵬;星暴后類星體及其分子氣體性質研究[D];南京大學;201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魏鵬;后星暴類星體中紅外光譜性質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949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279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