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粘彈性人工邊界的高聳進水塔結構地震動態(tài)響應分析
[Abstract]:The selection of boundary condition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a three-dimensional water intake tower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SYS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n, the displacement, stress and contact distribution of tall water intake tower structures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are simulated by means of massless fixed boundary and viscoelastic artificial boundary,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seismic safety of the intake tower i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viscoelastic artificial boundary, the peak displacement at the top of the tower decreases by 10 / 30 and the peak stress of the tower decreases by 15 / 30, compared with the fixed boundary without mass. The maximum opening value of x direction and the maximum opening value of y direction are both decreased, and the minimum value of the stability factor of tower increases by 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of viscoelasticity has certain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design.
【作者單位】: 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79154/E090801)
【分類號】:TV3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青;徐遠杰;夏明錟;康歡;;長河壩進水口粘彈性人工邊界有限元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5年03期
2 喻虎圻;何蘊龍;曹學興;孫偉;李巍;;基于粘彈性邊界的河床式廠房地震動力響應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5年01期
3 劉亞琴;趙蘭浩;錢文江;;沙牌水電站進水塔震損模擬分析[J];水利水電技術;2015年01期
4 李寧;李騫;任堂;雷光宇;;汶川地震紫坪鋪進水塔的動態(tài)響應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4年05期
5 陶磊;張俊發(fā);;遠場大震對深厚覆蓋土層地基上超高層建筑物的影響分析[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6 趙海濤;駱勇軍;王潘繡;岳春偉;;高聳鋼筋混凝土進水塔結構抗震穩(wěn)定性分析與安全評估[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2年06期
7 陳平;何蘊龍;陳海霞;;地基邊界對五嘎沖拱壩地震動力響應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年05期
8 何建濤;馬懷發(fā);張伯艷;陳厚群;;黏彈性人工邊界地震動輸入方法及實現(xiàn)[J];水利學報;2010年08期
9 李宏恩;李同春;田景元;李成;梁棟;;黏-彈性人工邊界在雙江口土石壩動力分析中的應用[J];巖土力學;2008年S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忻良;張海順;;復雜工況下土-結構體系的混合約束模態(tài)法[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4期
2 劉云賀;鄭曉東;張小剛;;考慮粘彈性人工邊界的高聳進水塔結構地震動態(tài)響應分析[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16年02期
3 趙明階;鄒穎;張欣;;含隱患土石堤壩的三維波場數(shù)值模擬及其特征分析[J];水利學報;2016年05期
4 徐笑然;趙旭;杜修力;;港珠澳跨海工程沉管隧道三維地震反應分析[J];震災防御技術;2016年01期
5 梁建文;于軍港;巴振寧;;地下隧道抗震安全性分析方法[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6年01期
6 樓云鋒;曹源;楊顏志;金先龍;;基于混合模型方法的大型輸水隧道水錘沖擊響應數(shù)值分析[J];工程力學;2016年02期
7 趙瑞斌;張建軍;劉中憲;馬利華;;基于粘彈性人工邊界的階梯地形地震波動問題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年03期
8 李炳陽;楊敏;何小敏;;考慮行波效應的混凝土高壩系統(tǒng)地震分析與損傷評價[J];水電能源科學;2015年08期
9 陳江;熊峰;葛琪;;高拱壩強震開裂及氣幕隔震效果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5年04期
10 楊正權;劉小生;董承山;汪小剛;趙劍明;;土石壩動力分析人工邊界處理方法[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5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東芝;駱勇軍;祁瀟;魏珍中;;塔背回填對混凝土進水塔結構靜動力響應影響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14年04期
2 賀星新;李愛群;李建慧;蘇驥;;土-樁-結構相互作用對獨塔自錨式懸索橋地震響應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3 黃靚;徐紫鵬;魯懿虬;尹鵬;;鋼筋混凝土構件在壓、拉彎剪共同作用下的強度包絡圖研究[J];工程力學;2013年03期
4 趙海濤;駱勇軍;王潘繡;岳春偉;;高聳鋼筋混凝土進水塔結構抗震穩(wěn)定性分析與安全評估[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2年06期
5 王貴珍;劉立平;李英民;;某核電站出水口結構抗震設計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S1期
6 杜興華;高揚;;粘彈性人工邊界在有限元分析中的應用[J];低溫建筑技術;2012年01期
7 程漢昆;趙寶友;馬震岳;;岸塔式進水塔結構的抗震與穩(wěn)定性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11年11期
8 陳平;何蘊龍;陳海霞;;地基邊界對五嘎沖拱壩地震動力響應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年05期
9 徐浩;;粘彈性人工邊界的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09期
10 陳震;徐遠杰;;基于波動理論的高進水塔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10年S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浩;;粘彈性人工邊界的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09期
2 張勇;項彥勇;;無界域一維熱平流熱傳導問題的解析人工邊界條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3 劉晶波,李彬;三維黏彈性靜-動力統(tǒng)一人工邊界[J];中國科學E輯:工程科學 材料科學;2005年09期
4 劉晶波;王振宇;杜修力;杜義欣;;波動問題中的三維時域粘彈性人工邊界[J];工程力學;2005年06期
5 邱流潮;金峰;;地震分析中人工邊界處理與地震動輸入方法研究[J];巖土力學;2006年09期
6 劉晶波;谷音;杜義欣;;一致粘彈性人工邊界及粘彈性邊界單元[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09期
7 吳藝;房營光;;彈塑性地基中黏性與黏彈性人工邊界條件有效性的驗證[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S2期
8 盧華喜;梁平英;尚守平;;地基非線性波動問題中黏-彈性人工邊界研究[J];巖土力學;2008年07期
9 方志;;土-結構相互作用體系人工邊界的動力反應與分析[J];力學季刊;2009年03期
10 張波;李術才;楊學英;孫國富;葛顏慧;;三維黏彈性介質(zhì)人工邊界研究[J];巖土力學;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賢明;唐少強;;波動問題多次透射人工邊界條件分析[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宋貞霞;丁海平;;粘彈性人工邊界在大型程序中的應用[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晶波;杜義欣;閆秋實;;粘彈性人工邊界及地震動輸入在通用有限元軟件中的實現(xiàn)[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晶波;杜義欣;閆秋實;;粘彈性人工邊界及地震動輸入在通用有限元軟件中的實現(xiàn)[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文化;景立平;;計算建筑物地基土壤溫度和濕度場時的人工邊界問題[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6 宋貞霞;丁海平;;粘彈性人工邊界在大型程序中的應用[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天云;趙瑞光;;三維無限域波動精確人工邊界條件[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2年
8 李彬;劉晶波;;粘彈性人工邊界在Marc中的實現(xiàn)[A];第1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05年
9 張毅;陳少林;;基礎阻抗函數(shù)的時域求解方法[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楊婷;宋力;朱炳寅;;考慮土與結構相互作用時結構地震響應分析[A];建筑結構(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世瓊;開域電磁場全源積分人工邊界方法[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2 趙密;近場波動有限元模擬的應力型時域人工邊界條件及其應用[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謝志南;波動數(shù)值模擬人工邊界的穩(wěn)定問題[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4 徐振禮;非線性人工邊界條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5 文新;水下饒流和河流—海灣耦合問題的數(shù)值模擬[D];清華大學;2003年
6 張波;考慮地基與結構相互作用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地震響應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張智文;Klein-Gordon方程和Schr(o|¨)dinger方程的人工邊界條件[D];清華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茹;三維飽和介質(zhì)粘彈性人工邊界[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5年
2 梁玲玉;顯式波動有限元分析的高精度連分式人工邊界方法[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劉洋;核安全級水工構筑物力學響應及樁基礎適用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4 秦鳳;橢圓型方程外問題基于人工邊界條件的數(shù)值解法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張延;多源散射粘彈性人工邊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6 朱艷艷;完美匹配層人工邊界數(shù)值實施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趙密;粘彈性人工邊界及其與透射人工邊界的比較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4年
8 鞠銀;凹型區(qū)域上兩類外問題的人工邊界條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胡汛訓;地震動輸入及動力人工邊界的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10 蔡磊川;人工邊界在大型軟件中的應用[D];蘇州科技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23866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238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