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和HEC-GeoRAS軟件的洪水模擬
本文選題:HEC-GeoRAS 切入點:HEC-RAS 出處:《人民黃河》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傳統(tǒng)的洪水模擬需要工程河段的實測河道地形或斷面資料,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無實測地形資料情況下對工程河段設計洪水進行模擬計算,是工程設計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之一。將HEC-GeoRAS模型應用到白龍江鴨浮巖河段,利用實測地形數(shù)據(jù)和30 m分辨率DEM數(shù)據(jù)分別建模,對比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結果表明:基于30 m分辨率DEM數(shù)據(jù)的HEC-GeoRAS模擬結果與根據(jù)實測地形資料計算的結果相差較小(百年一遇洪水平均水位誤差在0.3 m以內,平均流速誤差在0.6 m/s以內),這一誤差對于水位、流速變幅較大的山區(qū)河流工程可以接受,為無實測地形山區(qū)河段洪水模擬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flood simulation needs the measured river channel topography or section data of the engineering reach, and consumes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Without the measured topographic data, the design flood of the engineering reach is simulated and calculated. It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engineering design. The HEC-GeoRA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Yanyan reach of the Bailong River, and the real topographic data and 30m resolution DEM data are used to model the mode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C-GeoRAS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30m resolution DEM data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based on the measured topographic data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average water level error is less than 0.3m when the flood occurs once in a hundred years). The average velocity error is less than 0.6 m / s, which is acceptable for mountain river engineering with large vari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velocity,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flood simulation of mountain reach without measured topography.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力學與山區(qū)河流開發(fā)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分類號】:TV1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豫水;《河南“75·8”特大洪水災害》近日出版[J];治淮;2005年08期
2 ;什么是洪水災害[J];生命與災害;2009年08期
3 張中華;陳艷君;;洪水制圖的準確性[J];氣象科技進展;2011年01期
4 姚建,,湯大清;四川省高縣洪水災害及防冶對策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1995年02期
5 墨宏山;洪級和洪水烈度的初步研究[J];大自然探索;1998年04期
6 姜彤;長江、萊茵河洪水災害和土地利用沖突研討會將在德國舉行[J];人民長江;2000年06期
7 滄水;洪水災害管理的空間技術[J];吉林水利;2000年09期
8 牛占,李勇,張恩,李俊英,李金蓮;塔布河流域的洪水災害及防治對策[J];內蒙古水利;2000年02期
9 趙淑靜;韋紅;;淺談唐山洪水災害及防御對策[J];水利建設與管理;2001年02期
10 張立忠,陳學廣,呂娟;區(qū)域洪水災害損失即時評估模型研究[J];河北水利水電技術;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菊良;魏一鳴;丁晶;;洪水災害系統(tǒng)工程的理論體系探討[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水利生態(tài)修復理論與實踐論文集[C];2004年
2 王增福;徐銳;王瑜玲;;洪水災害快速預警系統(tǒng)簡介及實際應用[A];全國突發(fā)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與災害防治技術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飛;尹占娥;溫家洪;;基于空間主體模型的城市洪水災害損失預評估[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何少斌;徐少軍;;控制洪水與洪水管理的思考[A];紀念’98抗洪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文集[C];2008年
5 何少斌;徐少軍;;控制洪水與洪水管理的思考[A];紀念’98抗洪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文集[C];2008年
6 李健生;;長江中游洪水與防洪[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城市防洪專業(yè)委員會2001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1年
7 馬朝n\;;洪水救援的新措施[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8 韓翔;;未來洪水的挑戰(zhàn)與應對[A];紀念’98抗洪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文集[C];2008年
9 張漢云;;九八洪水帶來的幾點思考[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城市防洪專業(yè)委員會2001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1年
10 李占松;丁大發(fā);;黃河下游大堤決溢洪水二維數(shù)值模擬計算[A];第三屆全國水力學與水利信息學大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童國慶;烏克蘭與北約聯(lián)手應對洪水問題[N];中國水利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賈君洋;理性看待洪水圍城[N];中國水利報;2009年
3 童國慶 李紅梅;國外一體化洪水管理理念[N];中國水利報;2008年
4 ;站在人與洪水關系的拐點上[N];中國水利報;2008年
5 李紅梅;測量雷電射線可以準確預測短歷時洪水[N];中國水利報;2009年
6 童國慶;泰國水患——湄公河的警鐘[N];中國水利報;2011年
7 記者 吳佳s
本文編號:16276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162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