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qū)河道截流中分流丁壩布置方案研究
本文關鍵詞:山區(qū)河道截流中分流丁壩布置方案研究 出處:《水電能源科學》2016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山區(qū)河道 截流 丁壩 落差 分流比 布置方案
【摘要】:基于山區(qū)河道河床比降大、導流建筑物在截流初期泄流能力偏小等特點,將丁壩應用于山區(qū)河道截流施工中,采用模型試驗方法研究了單側(cè)導流條件下丁壩的布置方案。結(jié)果表明,丁壩宜布置于導流建筑物進口對岸進口中間點偏下游側(cè),丁壩長度對河道的束窄率介于30%~40%之間,就能夠有效減小截流龍口落差,增大分流建筑物分流比。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river bed ratio and small discharge capacity of diversion buildings in the early stage of river closure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spur dike is applied to the river closure construc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layout scheme of the spur dik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ilateral diversion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model tes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ke should be arranged on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middle point of the inlet of the diversion building. The narrow beam ratio of the dike length to the channel is between 30% and 40%,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rop of the closure and increase the distributary ratio of the distributary building.
【作者單位】: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大學水力學與山區(qū)河流開發(fā)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TV863;TV551.2
【正文快照】: 1引言丁壩為河道整治中主要的水工建筑物之一,其通過自身所具有的挑流與壅水作用,可起到保護河岸、束窄主流、刷深河道主槽等作用[1,2]。1928年,Winkel在矩形水槽中,研究了丁壩的水流特性。此后,從考慮丁壩壩長、河寬與水深等角度出發(fā),分析得到了一些定性的基本經(jīng)驗公式,如孔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元琦;;山區(qū)河道隱患防治思考[J];山西水利;2009年01期
2 汪應勇;;山區(qū)河道的規(guī)劃與治理[J];科技風;2009年24期
3 郝紅英;;北方某山區(qū)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方案及初步探討[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2年01期
4 肖上光;;山區(qū)河道生態(tài)防洪堤建設分析[J];內(nèi)蒙古水利;2013年02期
5 吳帥;;山區(qū)河道現(xiàn)狀淺談[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年07期
6 王江子;;山區(qū)河道“改彎取直”對防洪的影響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年11期
7 詹才東;;從信陽地區(qū)發(fā)生的洪澇災害看山區(qū)河道防治的緊迫性[J];治淮;1988年01期
8 賴勇;施林祥;鄭旭明;;山區(qū)河道生態(tài)防洪堤關鍵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2011年09期
9 孫曉英;王俊英;;北京山區(qū)河道規(guī)劃治理思路和方法[J];北京水務;2012年04期
10 王曉波;張鑫路;;山區(qū)河道綜合開發(fā)利用研究[J];農(nóng)業(yè)科技與裝備;2013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唐馳;;淺談山區(qū)河道的規(guī)劃與整治[A];重慶市水利學會“加快城市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建設”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馬德明;我省部分山區(qū)河道 發(fā)生洪澇災害[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本文編號:14027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140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