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殼隆坳演化與盆地
發(fā)布時間:2021-08-29 13:31
地球地殼在多種地應力,包括擠壓應力、拉張應力及扭動應力作用下,產生抬升隆起或沉降坳陷及走滑。由于構造運動造成地殼隆起和坳陷,導致海陸變遷。地球在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地殼隆起成為造山帶或隆起區(qū);坳陷變成為各種類型盆地。全球盆地可分為5大類型,即裂陷—克拉通盆地、克拉通內坳陷盆地、前陸盆地、斷陷盆地和坳陷盆地;全球構造主要有8大變形樣式,即東西向構造變形樣式、南北向構造變形樣式、北東向構造變形樣式、北北東向構造變形樣式、北西向構造變形樣式、山字型構造變形樣式、S型或反S型構造變形樣式和旋扭構造變形樣式。中國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油氣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古斜坡、區(qū)域性不整合及斷裂帶等處;中新生代斷陷盆地油氣主要分布在陡坡帶、緩坡帶和中央構造帶等部位;中新生代前陸盆地油氣分布在斷褶帶、斜坡帶及逆掩帶;各類扭動構造,如帚狀構造、雁列構造、旋扭狀構造、反S型構造、入字型構造等控制著油氣的分布。
【文章來源】:石油實驗地質.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四川盆地油氣分布示意
油氣主要分布在斷褶帶2~3排斷裂構造帶內,而且以背斜含油為主,特別是雙重構造之間的逆沖斷裂下盤背斜控油氣。比如準噶爾盆地呼圖壁氣田、塔里木盆地克拉2氣田、柴達木盆地冷湖油田等。圖5 渤海灣斷陷盆地構造剖面及油氣分布示意
塔中帚狀構造體系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帶中部卡塔克隆起上,為一向北散開、向東南收斂的帚狀構造型式(圖7)。塔中油氣區(qū)目前的工業(yè)油氣發(fā)現主要集中在塔中Ⅰ號、塔中Ⅱ號斷裂帶東部及塔中北斜坡。4.4.2 雁列構造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濟陽坳陷盆緣次生氣藏輸導模式[J]. 張偉忠,張云銀,王興謀,查明,董立,劉海寧,曲志鵬,于景強. 石油實驗地質. 2019(02)
[2]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掩伏帶構造特征及勘探潛力分析[J]. 李宗浩,劉海磊,卞保力,陳剛強,王春利. 特種油氣藏. 2018(05)
[3]下揚子區(qū)中新生代沿江盆地群的盆地結構與沉積特征[J]. 徐曦,朱曉穎,單希鵬,肖夢楚,孫連浦,高順莉. 石油實驗地質. 2018(03)
[4]中國油氣地質新理論的建立[J]. 康玉柱. 地質學報. 2010(09)
[5]地質力學在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查中的重大進展[J]. 康玉柱,康志江. 地質力學學報. 1995(02)
[6]中國石油普查勘探中的地質力學理論與實踐[J]. 孫殿卿.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所刊. 1989(02)
[7]四川盆地地質構造特征及天然氣遠景預測[J]. 包茨,楊先杰,李登湘. 天然氣工業(yè). 1985(04)
[8]西北地區(qū)石油地質特征及油氣前景[J]. 康玉柱. 石油實驗地質. 1984(03)
[9]旋卷構造及其他有關中國西北部大地構造體系復合問題[J]. 李四光. 地質學報. 1954(04)
本文編號:3370740
【文章來源】:石油實驗地質.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四川盆地油氣分布示意
油氣主要分布在斷褶帶2~3排斷裂構造帶內,而且以背斜含油為主,特別是雙重構造之間的逆沖斷裂下盤背斜控油氣。比如準噶爾盆地呼圖壁氣田、塔里木盆地克拉2氣田、柴達木盆地冷湖油田等。圖5 渤海灣斷陷盆地構造剖面及油氣分布示意
塔中帚狀構造體系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帶中部卡塔克隆起上,為一向北散開、向東南收斂的帚狀構造型式(圖7)。塔中油氣區(qū)目前的工業(yè)油氣發(fā)現主要集中在塔中Ⅰ號、塔中Ⅱ號斷裂帶東部及塔中北斜坡。4.4.2 雁列構造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濟陽坳陷盆緣次生氣藏輸導模式[J]. 張偉忠,張云銀,王興謀,查明,董立,劉海寧,曲志鵬,于景強. 石油實驗地質. 2019(02)
[2]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掩伏帶構造特征及勘探潛力分析[J]. 李宗浩,劉海磊,卞保力,陳剛強,王春利. 特種油氣藏. 2018(05)
[3]下揚子區(qū)中新生代沿江盆地群的盆地結構與沉積特征[J]. 徐曦,朱曉穎,單希鵬,肖夢楚,孫連浦,高順莉. 石油實驗地質. 2018(03)
[4]中國油氣地質新理論的建立[J]. 康玉柱. 地質學報. 2010(09)
[5]地質力學在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查中的重大進展[J]. 康玉柱,康志江. 地質力學學報. 1995(02)
[6]中國石油普查勘探中的地質力學理論與實踐[J]. 孫殿卿.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所刊. 1989(02)
[7]四川盆地地質構造特征及天然氣遠景預測[J]. 包茨,楊先杰,李登湘. 天然氣工業(yè). 1985(04)
[8]西北地區(qū)石油地質特征及油氣前景[J]. 康玉柱. 石油實驗地質. 1984(03)
[9]旋卷構造及其他有關中國西北部大地構造體系復合問題[J]. 李四光. 地質學報. 1954(04)
本文編號:33707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7074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