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溝油田注水開發(fā)儲層傷害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0-11-08 17:09
朝陽溝油田隨著注水開發(fā)時間的延長與油層污染,巖心滲透率下降也影響著油井的產(chǎn)能。本論文通過對不同滲透率級別巖心進行傷害評價實驗和巖心酸化解堵效果評價實驗,確定一定指標的注水量與傷害的變化曲線以及室內(nèi)實驗數(shù)據(jù)與現(xiàn)場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的關系曲線。通過收集朝陽溝油田或其它油田的一般性資料,分析注水井吸水能力變化的情況。最終在完成不同滲透率級別巖心傷害實驗后,給出明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減少油層傷害的最佳解堵劑,并確定一定指標的注水量與傷害的變化曲線,最終得出朝陽溝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變化的主要原因。
【學位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E357.6
【部分圖文】:
圖 1.1 注入清水注入孔隙體積與滲透率下降率關系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對于滲透率為 21.36×10-3μm2的巖心#4-1,滲透率下降率為5.72%;對于滲透率為 11.16×10-3μm2的巖心#3-1,滲透率下降率為 6.24%;對于滲透率為 8.58×10-3μm2的巖心#2-1,滲透率下降率達到 8.26%;對于滲透率為3.52×10-3μm2的巖心#1-1,滲透率下降率為 10.46%?梢,注入清水時,對巖心有輕微傷害,只有滲透率小于 5×10-3μm2的巖心,滲透率下降率超過 10%。注入清水的傷害主要是由于巖石的水敏、速敏引起的。1.6 注入合格污水巖心傷害評價選取#1-2、#2-2、#3-2、#4-2 四塊巖心,其水測滲透率分別為 3.24×10-3μm2、7.63×10-3μm2、14.20×10-3μm2、24.08×10-3μm2,分別注入合格污水(取自聯(lián)合站,對取樣“合格污水”進行過濾處理,達到表 1-2 規(guī)定的指標),注入孔隙體積 50PV,測定滲透率,計算滲透率下降率,見圖 1.2。
圖 1.1 注入清水注入孔隙體積與滲透率下降率關系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對于滲透率為 21.36×10-3μm2的巖心#4-1,滲透率下降率為5.72%;對于滲透率為 11.16×10-3μm2的巖心#3-1,滲透率下降率為 6.24%;對于滲透率為 8.58×10-3μm2的巖心#2-1,滲透率下降率達到 8.26%;對于滲透率為3.52×10-3μm2的巖心#1-1,滲透率下降率為 10.46%?梢,注入清水時,對巖心有輕微傷害,只有滲透率小于 5×10-3μm2的巖心,滲透率下降率超過 10%。注入清水的傷害主要是由于巖石的水敏、速敏引起的。1.6 注入合格污水巖心傷害評價選取#1-2、#2-2、#3-2、#4-2 四塊巖心,其水測滲透率分別為 3.24×10-3μm2、7.63×10-3μm2、14.20×10-3μm2、24.08×10-3μm2,分別注入合格污水(取自聯(lián)合站,對取樣“合格污水”進行過濾處理,達到表 1-2 規(guī)定的指標),注入孔隙體積 50PV,測定滲透率,計算滲透率下降率,見圖 1.2。
東北石油大學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論文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注入合格污水后,對于滲透率為 24.08×10-3μm2的巖心#4-2,滲透率下降率為 14.33%;對于滲透率為 14.20×10-3μm2的巖心#3-2,滲透率下降率為 15.92%;對于滲透率為 7.63×10-3μm2的巖心#2-2,滲透率下降率達到20.27%;對于滲透率為 3.24×10-3μm2的巖心#1-2,滲透率下降率為 25.93%。因此注入合格污水后,對于滲透率級別 K<10×10-3μm2的巖心,存在著一定的傷害,滲透率下降率達到 20%以上,但沒有達到嚴重傷害標準(滲透率下降率 30%)。注入合格污水過程中,隨著注入倍數(shù)的增加,滲透率下降率增大[3],當注入倍數(shù)達到 40PV 以后,滲透率下降率逐漸平緩,再繼續(xù)注入合格污水滲透率下降變化不大。與注入清水相比,對于滲透率小于 5×10-3μm2的巖心,滲透率下降率增加15 個百分點;對于滲透大于 10×10-3μm2的巖心,滲透率下降率增加不到 10 個百分點,見圖 1.3。由于合格污水中含有少量懸浮物顆粒、油、細菌等,這些都會使巖心孔隙輕微堵塞。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75079
【學位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E357.6
【部分圖文】:
圖 1.1 注入清水注入孔隙體積與滲透率下降率關系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對于滲透率為 21.36×10-3μm2的巖心#4-1,滲透率下降率為5.72%;對于滲透率為 11.16×10-3μm2的巖心#3-1,滲透率下降率為 6.24%;對于滲透率為 8.58×10-3μm2的巖心#2-1,滲透率下降率達到 8.26%;對于滲透率為3.52×10-3μm2的巖心#1-1,滲透率下降率為 10.46%?梢,注入清水時,對巖心有輕微傷害,只有滲透率小于 5×10-3μm2的巖心,滲透率下降率超過 10%。注入清水的傷害主要是由于巖石的水敏、速敏引起的。1.6 注入合格污水巖心傷害評價選取#1-2、#2-2、#3-2、#4-2 四塊巖心,其水測滲透率分別為 3.24×10-3μm2、7.63×10-3μm2、14.20×10-3μm2、24.08×10-3μm2,分別注入合格污水(取自聯(lián)合站,對取樣“合格污水”進行過濾處理,達到表 1-2 規(guī)定的指標),注入孔隙體積 50PV,測定滲透率,計算滲透率下降率,見圖 1.2。
圖 1.1 注入清水注入孔隙體積與滲透率下降率關系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對于滲透率為 21.36×10-3μm2的巖心#4-1,滲透率下降率為5.72%;對于滲透率為 11.16×10-3μm2的巖心#3-1,滲透率下降率為 6.24%;對于滲透率為 8.58×10-3μm2的巖心#2-1,滲透率下降率達到 8.26%;對于滲透率為3.52×10-3μm2的巖心#1-1,滲透率下降率為 10.46%?梢,注入清水時,對巖心有輕微傷害,只有滲透率小于 5×10-3μm2的巖心,滲透率下降率超過 10%。注入清水的傷害主要是由于巖石的水敏、速敏引起的。1.6 注入合格污水巖心傷害評價選取#1-2、#2-2、#3-2、#4-2 四塊巖心,其水測滲透率分別為 3.24×10-3μm2、7.63×10-3μm2、14.20×10-3μm2、24.08×10-3μm2,分別注入合格污水(取自聯(lián)合站,對取樣“合格污水”進行過濾處理,達到表 1-2 規(guī)定的指標),注入孔隙體積 50PV,測定滲透率,計算滲透率下降率,見圖 1.2。
東北石油大學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論文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注入合格污水后,對于滲透率為 24.08×10-3μm2的巖心#4-2,滲透率下降率為 14.33%;對于滲透率為 14.20×10-3μm2的巖心#3-2,滲透率下降率為 15.92%;對于滲透率為 7.63×10-3μm2的巖心#2-2,滲透率下降率達到20.27%;對于滲透率為 3.24×10-3μm2的巖心#1-2,滲透率下降率為 25.93%。因此注入合格污水后,對于滲透率級別 K<10×10-3μm2的巖心,存在著一定的傷害,滲透率下降率達到 20%以上,但沒有達到嚴重傷害標準(滲透率下降率 30%)。注入合格污水過程中,隨著注入倍數(shù)的增加,滲透率下降率增大[3],當注入倍數(shù)達到 40PV 以后,滲透率下降率逐漸平緩,再繼續(xù)注入合格污水滲透率下降變化不大。與注入清水相比,對于滲透率小于 5×10-3μm2的巖心,滲透率下降率增加15 個百分點;對于滲透大于 10×10-3μm2的巖心,滲透率下降率增加不到 10 個百分點,見圖 1.3。由于合格污水中含有少量懸浮物顆粒、油、細菌等,這些都會使巖心孔隙輕微堵塞。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尊策;李偉;徐艷;;深層氣井壓裂管柱應力的有限元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年02期
2 郭志遠;胡新宇;李新艷;;注水井土酸酸化機理的研究與應用[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6期
3 陸洪雷,朱斯明;深層低滲透油氣藏酸化的效果評價及認識——以文南油田文135斷塊為例[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8期
4 呂仁慶,李俊玲,劉晨光;深度脫硫噻吩衍生物的電子和空間性質(zhì)理論研究(英文)[J];分子催化;2004年03期
5 張光明,湯子余,姚紅星,付慧玉;注入水水質(zhì)對儲層的傷害[J];石油鉆采工藝;2004年03期
6 董艾青,賀建華,汪正勇,符碧英,士暉 ,何茂林 ,曹新華 ,何家營;疏松砂巖油藏傷害因素及解堵工藝技術[J];鉆采工藝;2003年04期
7 楊寶泉,孫文平,李曉峰,康燕,王冰;杏樹崗油田儲層保護和改造技術研究[J];海洋石油;2003年01期
8 張玄奇,尉立崗;低滲油田選擇性酸化機理及室內(nèi)試驗[J];石油鉆采工藝;2002年05期
9 楊正明,邱勇松,張訓華,黃立信;注入水中的懸浮顆粒對特低滲透油藏開發(fā)效果的影響[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2年04期
10 繆飛,趙建華;儲層傷害診斷技術研究與應用[J];斷塊油氣田;2000年05期
本文編號:28750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7507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