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質(zhì)渣油性質(zhì)對受熱生焦趨勢影響的研究
[Abstract]:Four kinds of inferior residual oil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osition properties on the cok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rmal conver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coke induction period of different oil samples can be measured by the sensitivity parameters. The shorter the coke induction period is, the greater the sensitivity parameters are, and the greater the coke induction perio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Under the same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cok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ferior residue depend on its own basic propert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each property on its cok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different. Residual carbon, ash, molecular weight,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point and stability parameters have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coke induction period, in which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point and stability parameters reflect the outstanding influence of oil colloid stability. The colloidal stability of inferior residue itself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coke formation. The worse the colloidal stability is, the easier it is to coke. The coke formation process of oil samples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colloidal system is gradually destroyed in the process of thermal reac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重質(zhì)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海成石化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U1362101)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4BQ030)資助~~
【分類號】:TE6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瞿國華,黃大智,梁文杰;延遲焦化在我國石油加工中的地位和前景[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5年03期
2 張龍力,楊國華,張慶軒,楊普江,闕國和;渣油膠體穩(wěn)定性與熱反應生焦性能的關系[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繼乾;添加物對渣油熱反應生焦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迎梅;瀝青質(zhì)分散劑對渣油熱反應生焦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元生;趙愉生;夏恩冬;張龍力;張志國;宋元棟;;上流式反應器用于劣質(zhì)渣油加氫處理的初步探索[J];石油化工;2016年11期
2 鄧慶忠;;生物制油與生物瀝青概述[J];石油瀝青;2016年04期
3 仝配配;王子軍;;石油加工過程中焦炭形成的原因、類型及影響因素[J];化工進展;2016年S1期
4 楊軍;李曉昌;王志剛;許國營;;焦炭塔給水泡焦操作在延遲焦化裝置的應用[J];煉油技術(shù)與工程;2016年06期
5 席笑迎;張玉明;高士秋;許光文;;渣油流化床催化裂解與積炭氣化燃燒催化劑再生[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16年02期
6 趙文學;韓克江;王平;倪澤南;施巖;;稠油淺度熱裂化降粘的影響因素研究[J];當代化工;2016年02期
7 倪澤南;楊帆;于雋晨;蔡耀榮;施巖;;委內(nèi)瑞拉重油降粘新工藝[J];應用化工;2016年03期
8 王志剛;翟志清;李曉昌;趙巖;;延遲焦化裝置加熱爐單爐室生產(chǎn)方案的應用[J];石油煉制與化工;2015年12期
9 劉健;;先進控制技術(shù)在延遲焦化裝置的應用[J];中外能源;2015年11期
10 唐玉玲;阮焱林;張世榮;;基于TRICON的延遲焦化流程操作安全控制系統(tǒng)設計[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15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玉龍;礦物油摻煉生物油催化裂化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陳俊武;催化裂化工藝的前景展望[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4年05期
2 陳俊武,盧捍衛(wèi);催化裂化在煉油廠中的地位和作用展望——催化裂化仍將發(fā)揮主要作用[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3年01期
3 張龍力,楊國華,孫在春,闕國和;質(zhì)量分數(shù)電導率法研究中東常壓渣油中的瀝青質(zhì)聚沉[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2年06期
4 李生華,劉晨光,闕國和,梁文杰,朱亞杰;渣油組成、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與第二液相形成特性的關系[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1999年03期
5 沈伯雄,劉德昌,陸繼東;石油焦燃料及其循環(huán)流化床燃燒的技術(shù)[J];石油煉制與化工;1999年03期
6 李生華,劉晨光,闕國和,梁文杰,朱亞杰;渣油單油熱反應體系中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1998年03期
7 劉耕戊;高硫石油焦的利用[J];石油煉制與化工;1998年04期
8 李生華,劉晨光,闕國和,梁文杰,朱亞杰;減壓渣油的膠體結(jié)構(gòu)及其形成[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銀世威;蔣薇;覃柳莎;梁峰;;溫度對焦化油樣生焦趨勢的影響[J];遼寧化工;2012年05期
2 張文光;王剛;孫素華;朱慧紅;劉杰;楊光;金浩;;渣油加氫過程生焦因素分析[J];化學與黏合;2013年02期
3 史可順;;生焦基石墨及控制顯微結(jié)構(gòu)的若干因素[J];炭素技術(shù);1983年04期
4 王宗賢,郭愛軍,闕國和;遼河渣油熱轉(zhuǎn)化和加氫裂化過程中生焦行為的研究[J];燃料化學學報;1998年04期
5 郭愛軍,王宗賢,闕國和;飽和烴促進渣油熱反應初期生焦的考察[J];燃料化學學報;2001年05期
6 張文光;王剛;孫素華;朱慧紅;劉杰;楊光;金浩;;沸騰床渣油加氫催化劑生焦規(guī)律的研究[J];當代化工;2013年01期
7 王宗賢,何巖,郭愛軍,張宏玉,闕國和;遼河和孤島渣油供氫能力與生焦趨勢[J];燃料化學學報;1999年03期
8 王繼乾;李明;李庶峰;李傳;闕國和;;碳質(zhì)顆粒添加物對渣油熱反應生焦的影響[J];燃料化學學報;2006年01期
9 顏叢杭;;減粘裂化原料特性的表征[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1991年01期
10 苑少軍;重油催化降低生焦新技術(shù)應用[J];石油化工設計;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繼乾;李明;鄧文安;張龍力;闕國和;;克拉瑪依渣油熱反應過程中相分離與生焦過程的化學機制[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應用化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亓玉臺;謝傳欣;李會鵬;秦樹仁;;減粘裂化工藝技術(shù)及其進展[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記者 王曉源 通訊員李高峰;洛陽石化焦化20小時生焦連運超百天[N];中國石化報;2010年
2 記者王曉源 通訊員張小紅;洛陽石化創(chuàng)國內(nèi)最短生焦周期紀錄[N];中國石化報;2010年
3 杜志炎;鎮(zhèn)海煉化延遲焦化縮短生焦周期[N];中國石化報;2006年
4 通訊員 趙鳳莉;大慶石化煉油廠新品用于重油催化效果好[N];中國石油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繼乾;添加物對渣油熱反應生焦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沙建軍;渣油熱解結(jié)焦抑制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2 楊燕;劣質(zhì)重油熱反應生焦及產(chǎn)物分布規(guī)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3 閆燦燦;渣油摻煉乙烯焦油熱處理生焦反應的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4 吳麗萍;供氫餾分循環(huán)焦化技術(shù)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028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0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