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裂返排液中殘余硼交聯(lián)劑掩蔽方法
本文選題:多元醇 + α-羥基羧酸鹽。 參考:《石油鉆采工藝》2017年05期
【摘要】:為處理胍膠壓裂返排液中存在的殘余硼交聯(lián)劑,達到返排液重復利用的目的,通過考察多元醇和α-羥基羧酸鹽對硼酸的絡合作用,篩選出了甘露醇、木糖醇、葡萄糖酸鈉等3種高效配體,并對比了其掩蔽殘余硼交聯(lián)劑的應用效果。實驗結果表明:3種配體與硼酸在常溫下均可形成穩(wěn)定絡合物,能有效抑制硼酸水解成硼酸根離子;在絡合反應過程中,配體均與硼酸先生成摩爾比為1∶1的過渡態(tài)絡合物,再進一步與游離配體反應生成2∶1絡合物;隨配體/硼酸摩爾比增大,絡合效率逐漸提高,當摩爾比不小于2.5時,硼酸能被完全絡合;絡合物在堿性和高溫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穩(wěn)定性,不會釋放硼酸或硼酸根離子。利用甘露醇和葡萄糖酸鈉為掩蔽劑,對返排液中殘余硼交聯(lián)劑進行有效掩蔽后可以直接配制胍膠凍膠壓裂液,其耐溫耐剪切能力和破膠性能與清水配制壓裂液相當,可用于胍膠壓裂返排液的重復利用。
[Abstract]: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residual boron crosslinking agent in guanidine gel fracturing effluents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use, mannitol and xylitol were screened by investigating the complexation of polyol and 偽 -hydroxycarboxylate on boric acid. Three kinds of ligands such as sodium gluconate were used to screen the residual boron crosslink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ligands can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boric acid at room temperatur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hydrolysis of boric acid into borate ions,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x reaction, the ligand and boric acid have a transition complex with a molar ratio of 1:1.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ligand to boric acid increases, the complex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boric acid is not less than 2.5, boric acid can be completely complexed. The complex has high stability under both alkaline and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 and does not release boric acid or borate ions. Using mannitol and sodium gluconate as masking agents, guanidine gel fracturing fluid can be prepared directly after the effective masking of residual boron crosslinking agent in reflux fluid. It can be used for the reuse of guanidine gel fracturing fluid.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川慶井下作業(yè)公司四川川慶井下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川慶井下作業(yè)公司;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fā)”子課題“廢棄物處理與利用技術”(編號:2016ZX05040-003)
【分類號】:TE35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春東;陳愛霞;唐吉勇;;交聯(lián)劑現(xiàn)場添加工藝探索[J];今日科苑;2011年02期
2 任敏紅;陳素萍;雷曉疆;陳權生;;液相色譜法測定酚醛交聯(lián)劑中殘余苯酚含量[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8年05期
3 陳學東;;水溶性樹脂交聯(lián)劑的合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4 劉治民;張容;毛慶汝;李留占;;提高酚醛交聯(lián)劑檢測精度的方法探討[J];內(nèi)江科技;2013年05期
5 張文玉,孫永毅,馮興武,付勇,王景新;有機鈦交聯(lián)劑的合成工藝及其應用[J];河南石油;1998年06期
6 鄭延成,趙明奎,張中華,姚黎明;深部調(diào)剖驅油交聯(lián)劑的研究[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3年08期
7 胡友林,向興金;固體延緩交聯(lián)劑研制與評價[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4年04期
8 劉冬妮;羅躍;;堵水調(diào)剖用交聯(lián)劑微膠囊的制備[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10年05期
9 馬曉偉;楊俊;;新型有機硼交聯(lián)劑的合成及性能評價[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年20期
10 董家梅,尹仲松,孫緒新;油田交聯(lián)劑注入設備腐蝕機理研究[J];石油機械;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黎玉蘭;周達飛;陸沖;程樹軍;;三次采油驅油用聚丙烯酰胺的交聯(lián)劑-檸檬酸鋁的合成、表征及其交聯(lián)特性研究[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黃寶坤;陳彥;劉鑫;;吉林油田壓裂返排液處理方法研究[A];安全責任 重在落實——第四屆吉林安全生產(chǎn)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田常青;陳寶金;李翠萍;;超聲旋流氣動霧化排液采氣技術[A];2008年石油裝備學術年會暨慶祝中國石油大學建校55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幫華;解永剛;李曉蕓;徐勇;胡康;李耀;常霞;張昆;馬國華;李廣偉;薛剛計;侯亞龍;師仲寶;;基于渦流原理的井筒及管道排液技術研究及應用[A];創(chuàng)新·質量·低碳·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十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記者 宋鵬 通訊員 王蕾;新疆油田新型交聯(lián)劑應用成效顯著[N];中國石油報;2009年
2 許忠;吐哈井下公司氮氣排液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3年
3 記者 王志田邋通訊員 徐冠達;大慶首次應用二氧化碳氣舉排液成功[N];中國石油報;2008年
4 特約記者 許忠 韓建棟 通訊員 靳慶珍;吐哈氣舉排液技術走進長慶油田[N];中國石油報;2006年
5 許忠;特種作業(yè)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2年
6 通訊員 許忠;吐哈油田首次用抽油機排液采氣[N];吐魯番報(漢);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永兵;新型流體轉向劑[D];西南石油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明鋒;耐溫HPAM凝膠動力學及熱穩(wěn)定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2 韓玉婷;有機硼鋯交聯(lián)劑的制備及其在抗高溫壓裂液體系中的應用[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3 江萬雄;壓裂用有機鋯交聯(lián)劑的制備及性能評價[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4 史群妮;一種壓裂用抗高溫交聯(lián)劑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7年
5 田培蓉;胍膠壓裂返排液重復利用影響因素及消除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7年
6 范紅良;川東地區(qū)頁巖氣壓裂返排液處理試驗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7 何婷婷;壓裂返排液重復再利用技術室內(nèi)實驗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8 查仁蘭;壓裂返排液中殘余硼交聯(lián)劑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9 劉璇;江蘇油田壓裂返排液處理技術研究[D];長江大學;2017年
10 魏向博;水基壓裂液高溫延緩型交聯(lián)劑的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805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8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