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磨地區(qū)燈影組室內酸化效果評價方法探討
本文關鍵詞: 高磨地區(qū) 長巖心 酸化效果 轉向酸 膠凝酸 出處:《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針對高磨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裂縫-孔洞型為主的儲層特征,常規(guī)的短巖心酸化效果主要模擬解除儲層的表皮傷害,而對于儲層的深度酸化模擬無法滿足需求。為了更好地指導酸液的選擇,從長巖心處理、流體選擇、實驗參數選擇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了針對高磨地區(qū)燈影組的長巖心酸化效果評價方法,并通過對比轉向酸與膠凝酸酸化效果室內實驗,明確了轉向酸對低滲儲層無法突破長巖心,對高滲儲層酸化效果顯著,滲透率提高了12.1倍;膠凝酸對低滲儲層與高滲儲層酸化效果均顯著,滲透率分別提高5.6倍與20倍,F(xiàn)場應用4井次,其改造效果與室內評價結果相吻合,從而說明長巖心酸化效果評價方法對高磨地區(qū)燈影組儲層酸液的選擇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Abstract]:In view of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ssure-hole type in the Dengying formation of the Sinian system in Gaomo area, the conventional short core acidizing effect is mainly used to simulate and relieve the skin damage of the reservoir.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selection of acid,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long core treatment, fluid selection,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selec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acidizing effect of long core for Dengying formation in Gaomo area, and by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turning acid and gelation acid, it is clear that turning acid can not break through long core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cidizing effect on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remarkable, permeability is increased by 12.1 times; The acidizing effect of cementitious acid o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remarkable, the permeability is increased by 5.6 times and 20 tim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acidizing effect of long core has a certain guiding effect on the selection of acid solution in reservoir of Dengying formation in Gaomo area.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
【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四川盆地大型碳酸鹽巖氣田開發(fā)示范工程”(2016ZX05052)
【分類號】:TE357.2
【正文快照】: 隨著四川盆地高磨地區(qū)勘探開發(fā)的不斷發(fā)展,增產改造酸液體系的適應性選擇對進一步提高其開發(fā)效率越來越重要。高磨地區(qū)燈影組儲集層的孔隙度、滲透率極低,非均質性極強。常規(guī)的短巖心酸化效果實 驗主要是模擬解除儲層表皮傷害,大規(guī)模酸壓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增加酸液有效作用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早學;張焱林;陳鐵龍;周向輝;;湘鄂西壺瓶山—走馬地區(qū)燈影組儲層特征[J];地質通報;2012年11期
2 余維初,官文超,胡三清;用滲透率梯度測試儀評價酸化效果的新方法[J];斷塊油氣田;2000年02期
3 葉俊華;談衛(wèi);章躍中;王軼飛;;酸化效果經濟評價方法[J];西部探礦工程;2007年02期
4 王正鑒;對碳酸鹽油層油井酸化效果的評價[J];石油鉆采工藝;1979年03期
5 田玉姣,卓健立;影響砂巖酸化效果的幾點認識[J];石油鉆采工藝;1990年04期
6 王新建;利用中子照相評估碳酸鹽巖儲集層裂縫酸化效果[J];天然氣工業(yè);1995年05期
7 張超;;海拉爾盆地貝爾油田酸化效果分析及探討[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年23期
8 張宏祿,吳荷香,李家明,何素文,李輝;運用價值工程原理,提高細分酸化效果[J];河南石油;2004年02期
9 徐洪波,高立峰,宋連東;大慶油田提高酸化效果的幾項措施[J];海洋石油;2005年01期
10 柳硯農,曹國璽,南守芝,曹洪奎,霍明江,張穎;磁化可提高酸化效果[J];鉆井液與完井液;199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趙瞻;劉建清;楊平;;重慶彭水地區(qū)上震旦統(tǒng)燈影組沉積特征分析[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曹劍;施春華;譚秀成;曾偉;羅冰;楊雨;;高演化烴源對比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研究:以四川盆地燈影組為例[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3 黃學平;謝淵;楊平;;黔北燈影組白云巖流體包裹體特征及其地質意義——以金沙巖孔剖面為例[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正;川中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儲層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德軍;川東南地區(qū)燈影組沉積、儲層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2 王琳;川東南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儲層特征及分布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3 李宇翔;川東南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層序地層與儲層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4 黃新翠;川西南震旦系燈影組優(yōu)質儲層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5 彭俊;川東南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儲層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帥;川中高石梯構造燈影組優(yōu)質儲層形成機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7 王東;南江地區(qū)燈影組白云巖優(yōu)質儲層形成機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8 丁一;川北楊壩地區(qū)—川中高石1井—黔北遵義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儲層特征對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9 羅思聰;四川盆地燈影組巖溶古地貌恢復及意義[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10 何天文;尕斯庫勒油田N_1-N_2~1油藏提高酸化效果工藝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4691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6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