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經驗模態(tài)分解和小波變換相結合的地震信號衰減分析
本文關鍵詞:聚合經驗模態(tài)分解和小波變換相結合的地震信號衰減分析 出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EEMD 小波變換 衰減梯度 最小二乘法 海相碳酸鹽巖儲層
【摘要】:常規(guī)經驗模態(tài)分解(EMD)方法存在模態(tài)混疊等問題會造成多解性,從而影響含氣層弱信號的識別。為此,引入可改進模態(tài)混疊的聚合EMD(EEMD)方法,結合小波變換從地震數據中可提取具有明確物理和地質意義的新地震屬性進行含氣性檢測。具體步驟為:1對地震道進行EEMD。選取具有強相關性的IMF進行重構生成地震道的特征高頻子信號;2衰減梯度計算。針對EEMD處理后的IMF高頻信號特征,采用改進的動態(tài)頻率域窗函數,逐點計算地震道特征子信號小波時頻圖中各點處的對數能量,并逐道、逐點計算地震數據體的衰減梯度;3利用最小二乘法和選擇頻率域動態(tài)窗函數提高衰減梯度的預測精度。對川西海相碳酸鹽巖的儲層預測結果表明,利用文中方法可以刻畫各相帶儲層的不同強振幅異常特征,尤其對臺內灘相儲層的強振幅異常更靈敏,可以有效地識別寬帶地震響應中特定頻率的強振幅異常,同時能較好地抑制地層等影響因素,給出的含烴類統(tǒng)計性解釋結果與已知井的含氣測試結果相吻合。
[Abstract]:In this paper , an improved modal aliasing - based aggregate EMD ( EEMD ) method is introduced . In this paper , an improved modal aliasing - based aggregate EMD ( EEMD ) method is introduced , and a new seismic attribute with definite physical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 seismic dat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east square method and frequency domain dynamic window function .
【作者單位】: 成都理工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430323,41404102,41274128) 四川省杰出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計劃項目(2016JQ0012)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基金項目(16ZA0218)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科研基金項目(J201507) 引進人才科研基金項目(KYTZ201503)聯合資助
【分類號】:P631.4;P618.13
【正文快照】: 1 引言中國川西龍門山前陸盆地深層震旦系至中三疊統(tǒng)海相沉積以碳酸鹽巖為主,厚達4000~7000m,天然氣資源蘊藏量巨大而探明率很低。川西海相碳酸鹽巖儲層埋深較大,其形成、演化和油氣成藏規(guī)律較復雜,鉆井資料少,勘探雖有突破,但由于深層儲層地震響應微弱,儲層和非儲層的地震響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遵德;小波變換壓噪[J];煤田地質與勘探;1994年05期
2 郝建奇;;小波變換在面波去噪中的一些應用[J];科技資訊;2013年27期
3 牛月琴;;基于小波變換的遙感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較分析[J];科技信息;2014年15期
4 劉秀娟;鄧世坤;徐保林;;探地雷達信號小波變換去噪[J];工程勘察;2006年10期
5 張海燕;;小波變換在求解重力測定反問題中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6 陳香朋,曹思遠;第二代小波變換及其在地震信號去噪中的應用[J];石油物探;2004年06期
7 付燕;基于二次小波變換的地震信號去噪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02期
8 徐平友;周驊;;小波變換在山體滑坡預測中的應用[J];硅谷;2012年14期
9 楊光明;;基于小波變換的小波域閾值地震信號去噪方法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8期
10 盧世軍;黃漢明;;震源識別中小波變換類型的選擇研究[J];信息技術;201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朱光明;高靜懷;王玉貴;;小波變換及其在一維濾波中的應用[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2 孟鴻鷹;劉貴忠;;各種小波變換用于一維地震數據壓縮的性能比較[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3 強琳;劉貴忠;;一種基于小波變換多尺度傳播特性的地震信號去噪方法[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韓冰;趙國澤;湯吉;;小波變換及其在地震電磁信號異常提取中的應用研究[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專題2:電磁地球物理學研究應用及其新進展論文集[C];2014年
5 劉強;宋治平;;小波變換與數字化形變強震特征[A];中國地震學會第11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韋宏鵠;鄭平;徐國志;;B樣條小波變換在檢測探地雷達數據奇異點的應用[A];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7 朱艷;魯辛凱;;基于時頻分析的海底沉積物類型分類技術研究[A];第13屆中國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和雪松;李世愚;沈萍;;小波變換在礦震波形分析中的應用[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陳學華;賀振華;楊威;蔡涵鵬;;基于自適應三維平穩(wěn)小波變換的采集腳印消減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飛;基于小波變換的地震資料解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2 韓冰;小波變換及其在地震電磁信號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4年
3 高振兵;基于Curvelet變換的地震數據去噪方法[D];東華理工大學;2014年
4 張艷;基于提升小波變換的地震數據壓縮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5 謝文軍;基于小波變換和灰色模型的邊坡變形分析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6 田紅俊;基于小波變換的地球化學數據場分析[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5年
7 黎莎;小波變換在重力異常提取中的研究及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8 藺永;紫坪鋪庫區(qū)地震定位與小波變換的應用[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4年
9 孫靈川;基于EMD和小波變換的核磁測井回波信號去噪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10 王憲;基于小波變換的含水巖石損傷演化聲發(fā)射特征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140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1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