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A技術在高幾何壓縮比發(fā)動機上的應用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08:35
由于受到爆震的影響,一直以來汽油機熱效率的提升深受其幾何壓縮比的制約。可變氣門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米勒循環(huán)改變發(fā)動機的有效壓縮比,減少爆震,使得發(fā)動機的幾何壓縮比有提高的潛力,故而本研究課題為VVA技術在高幾何壓縮比發(fā)動機上的應用分析。首先利用GT-Power仿真模型,在高幾何壓縮比汽油機上,在2000r/min,不同負荷下,設計進氣門早關控制方式和進氣門晚關控制方式。從燃料燃燒產生的能量流向的角度,分別分析可變氣門技術對高幾何壓縮比發(fā)動機傳熱損失、排氣損失、泵氣損失和摩擦損失的影響,并最后總結對發(fā)動機動力性和經濟性的影響,同時對采用可變氣門技術在抑制爆震方面的優(yōu)勢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采用進氣門早關控制方式,在相同負荷下,隨著進氣門早關角度的變大,傳熱損失減少,排氣損失增多,相應的指示功變大。并且泵氣損失減小,摩擦損失略微減小,所以有效功增大,采用進氣門早關角度最大的控制方式時,發(fā)動機的動力性和經濟性最好。采用進氣門晚關控制方式,有益于減少傳熱損失,但排氣損失變大,相應的指示功增多。并且泵氣損失減小,摩擦損失減小,有效功增大,動力性和經濟性均有提高,采用進氣門升程最大的控制方式時,發(fā)動機...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9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機械增壓結構示意圖
圖 1.3 渦輪增壓結構示意圖直噴技術和增壓技術外,近年來還涌現出很多的前瞻技術,如可技術、可變排量技術及汽油機壓燃技術等。例如可變壓縮比技的機械結構,來改變發(fā)動機的壓縮比。通過前文講述汽油機的低是限制發(fā)動機熱效率提升的重大問題。但是過高的壓縮比又荷時發(fā)生爆震。所以可以通過可變壓縮比技術,根據發(fā)動機運分負荷時采用大壓縮比運行以提高發(fā)動機的熱效率,而在易低壓縮比以提升運轉平順性防止爆震[18],實現可變壓縮比的方可變氣缸蓋或多連桿技術等[19]。日產公司目前有一款實現量產用多連桿方式,在常規(guī)發(fā)動機曲柄連桿機構的位置增加一根控改變活塞行程,實現壓縮比在 8:1 到 14:1 之間變化[20]。圖 1機結構示意圖。
圖 1.3 渦輪增壓結構示意圖除缸內直噴技術和增壓技術外,近年來還涌現出很多的前瞻技術,如可變氣門壓縮比技術、可變排量技術及汽油機壓燃技術等。例如可變壓縮比技術是通過發(fā)動機的機械結構,來改變發(fā)動機的壓縮比。通過前文講述汽油機的局限性,壓縮比低是限制發(fā)動機熱效率提升的重大問題。但是過高的壓縮比又會導致發(fā)速大負荷時發(fā)生爆震。所以可以通過可變壓縮比技術,根據發(fā)動機運行工況改比,在部分負荷時采用大壓縮比運行以提高發(fā)動機的熱效率,而在易發(fā)生爆震,采用低壓縮比以提升運轉平順性防止爆震[18],實現可變壓縮比的方式有很多活塞、可變氣缸蓋或多連桿技術等[19]。日產公司目前有一款實現量產的可變壓機,采用多連桿方式,在常規(guī)發(fā)動機曲柄連桿機構的位置增加一根控制桿,通制,可改變活塞行程,實現壓縮比在 8:1 到 14:1 之間變化[20]。圖 1.4 為日產比發(fā)動機結構示意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建議[J]. 王洪濤.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03)
[2]油氣秩序重構 行業(yè)整體回暖——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概述與2019年展望[J]. 劉朝全,姜學峰. 國際石油經濟. 2019(01)
[3]東風日產天籟可變壓縮比發(fā)動機技術解讀[J]. 謝婉茹. 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 2019(01)
[4]城市汽車尾氣排放污染及其防治對策分析[J]. 楊平龍. 內燃機與配件. 2018(12)
[5]雙VVT對汽油機內部EGR影響的試驗研究[J]. 信松嶺,陸云春. 柴油機設計與制造. 2017(04)
[6]進氣門早關液壓可變氣門機構運動特性[J]. 鐘兵,洪偉,金兆輝,蘇巖,解方喜,張富偉.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8(03)
[7]汽油機稀薄燃燒與缸內直噴技術[J]. 高淑彥. 民營科技. 2016(08)
[8]工信部解讀《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2~2020年)》[J]. 昕文. 汽車與配件. 2012(33)
[9]發(fā)動機可變壓縮比技術的探討[J]. 崔彪,常思勤,李子非. 內燃機. 2011(04)
[10]基于電磁驅動氣門的發(fā)動機停缸技術研究[J]. 俞曉璇,常思勤. 車用發(fā)動機. 2011(02)
博士論文
[1]汽油機凸輪驅動式液壓可變氣門機構設計及其應用研究[D]. 鐘兵.吉林大學 2018
[2]基于配氣凸輪驅動的全可變液壓氣門機構的研究[D]. 謝宗法.山東大學 2011
[3]全可變氣門機構汽油機泵氣損失控制及對燃燒過程的影響[D]. 胡順堂.天津大學 2009
[4]電磁驅動氣門機構的設計開發(fā)和試驗研究[D]. 李莉.浙江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可變壓縮比對直噴汽油機性能改善研究及其機構設計[D]. 劉鑫龍.吉林大學 2015
[2]可變壓縮比技術對汽油機性能的影響[D]. 林承伯.湖南大學 2014
[3]發(fā)動機燃燒過程對排氣溫度影響分析及試驗研究[D]. 陳功.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486941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9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機械增壓結構示意圖
圖 1.3 渦輪增壓結構示意圖直噴技術和增壓技術外,近年來還涌現出很多的前瞻技術,如可技術、可變排量技術及汽油機壓燃技術等。例如可變壓縮比技的機械結構,來改變發(fā)動機的壓縮比。通過前文講述汽油機的低是限制發(fā)動機熱效率提升的重大問題。但是過高的壓縮比又荷時發(fā)生爆震。所以可以通過可變壓縮比技術,根據發(fā)動機運分負荷時采用大壓縮比運行以提高發(fā)動機的熱效率,而在易低壓縮比以提升運轉平順性防止爆震[18],實現可變壓縮比的方可變氣缸蓋或多連桿技術等[19]。日產公司目前有一款實現量產用多連桿方式,在常規(guī)發(fā)動機曲柄連桿機構的位置增加一根控改變活塞行程,實現壓縮比在 8:1 到 14:1 之間變化[20]。圖 1機結構示意圖。
圖 1.3 渦輪增壓結構示意圖除缸內直噴技術和增壓技術外,近年來還涌現出很多的前瞻技術,如可變氣門壓縮比技術、可變排量技術及汽油機壓燃技術等。例如可變壓縮比技術是通過發(fā)動機的機械結構,來改變發(fā)動機的壓縮比。通過前文講述汽油機的局限性,壓縮比低是限制發(fā)動機熱效率提升的重大問題。但是過高的壓縮比又會導致發(fā)速大負荷時發(fā)生爆震。所以可以通過可變壓縮比技術,根據發(fā)動機運行工況改比,在部分負荷時采用大壓縮比運行以提高發(fā)動機的熱效率,而在易發(fā)生爆震,采用低壓縮比以提升運轉平順性防止爆震[18],實現可變壓縮比的方式有很多活塞、可變氣缸蓋或多連桿技術等[19]。日產公司目前有一款實現量產的可變壓機,采用多連桿方式,在常規(guī)發(fā)動機曲柄連桿機構的位置增加一根控制桿,通制,可改變活塞行程,實現壓縮比在 8:1 到 14:1 之間變化[20]。圖 1.4 為日產比發(fā)動機結構示意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建議[J]. 王洪濤.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03)
[2]油氣秩序重構 行業(yè)整體回暖——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概述與2019年展望[J]. 劉朝全,姜學峰. 國際石油經濟. 2019(01)
[3]東風日產天籟可變壓縮比發(fā)動機技術解讀[J]. 謝婉茹. 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 2019(01)
[4]城市汽車尾氣排放污染及其防治對策分析[J]. 楊平龍. 內燃機與配件. 2018(12)
[5]雙VVT對汽油機內部EGR影響的試驗研究[J]. 信松嶺,陸云春. 柴油機設計與制造. 2017(04)
[6]進氣門早關液壓可變氣門機構運動特性[J]. 鐘兵,洪偉,金兆輝,蘇巖,解方喜,張富偉.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8(03)
[7]汽油機稀薄燃燒與缸內直噴技術[J]. 高淑彥. 民營科技. 2016(08)
[8]工信部解讀《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2~2020年)》[J]. 昕文. 汽車與配件. 2012(33)
[9]發(fā)動機可變壓縮比技術的探討[J]. 崔彪,常思勤,李子非. 內燃機. 2011(04)
[10]基于電磁驅動氣門的發(fā)動機停缸技術研究[J]. 俞曉璇,常思勤. 車用發(fā)動機. 2011(02)
博士論文
[1]汽油機凸輪驅動式液壓可變氣門機構設計及其應用研究[D]. 鐘兵.吉林大學 2018
[2]基于配氣凸輪驅動的全可變液壓氣門機構的研究[D]. 謝宗法.山東大學 2011
[3]全可變氣門機構汽油機泵氣損失控制及對燃燒過程的影響[D]. 胡順堂.天津大學 2009
[4]電磁驅動氣門機構的設計開發(fā)和試驗研究[D]. 李莉.浙江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可變壓縮比對直噴汽油機性能改善研究及其機構設計[D]. 劉鑫龍.吉林大學 2015
[2]可變壓縮比技術對汽油機性能的影響[D]. 林承伯.湖南大學 2014
[3]發(fā)動機燃燒過程對排氣溫度影響分析及試驗研究[D]. 陳功.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4869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34869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