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商用車的串聯(lián)制動控制策略
本文選題:電動商用車 切入點:串聯(lián)制動控制策略 出處:《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為了提高電動商用車復合制動系統(tǒng)的能量回收率、改善制動感覺.【方法】依據(jù)ECE法規(guī)、電機、蓄電池和制動感覺等約束條件的限制,結(jié)合電動商用車電-氣復合制動系統(tǒng)的特點,提出了一種最佳感覺的串聯(lián)制動控制策略,根據(jù)制動強度和I曲線分配電機和氣壓制動力,并在Cruise與Matlab聯(lián)合仿真環(huán)境下建立制動控制策略模型,通過60km/h初速一次制動工況和NEDC循環(huán)工況驗證串聯(lián)制動控制策略的性能.【結(jié)果】在具有最佳制動感覺的同時,z=0.1和z=0.5一次制動工況下制動能量回收率分別達到了19.43%和17.39%,NEDC工況下能量回收率達到了18.56%.【結(jié)論】電動商用車串聯(lián)制動控制策略能夠在保證最佳制動感覺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制動能量回收率,是一種提升電動汽車制動性能和整車經(jīng)濟性的有效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ergy recovery rate of electric commercial vehicle compound braking system and improve the braking feel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ECE regulations, the restrictions of motor, battery and braking sensation, etc.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pneumatic composite braking system of electric commercial vehicle, a series braking control strategy with the best sense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braking intensity and I curve, the motor and pneumatic braking force are distributed. The braking control strategy model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combine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of Cruise and Matlab.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ries brake control strategy was verified by 60 km / h initial velocity primary braking condition and NEDC cycle condition. [results] th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rate of 19.43% and 19.43% wa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optimal braking sensation wa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17.39% NEDC, the energy recovery rate reached 18.56. [conclusion] the series braking control strategy of electric commercial vehicl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rate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best braking sens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economy of electric vehicle.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汽車學院;
【基金】:國家高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資助項目(2012AA1111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51507013) 陜西省工業(yè)科技攻關(guān)項目(2016GY-043)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青年人才項目(2016JQ501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310822151025;310822161002;310824163202)
【分類號】:U463.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則剛;;現(xiàn)代制動控制技術(shù)成為汽車的安全屏障[J];天津汽車;2008年02期
2 曹宏發(fā);樊貴新;章陽;姜巖峰;陳偉;;和諧號動車組電子制動控制單元[J];鐵道機車車輛;2011年05期
3 張新;吳偉國;潘開廣;;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汽車防抱制動控制邏輯[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4 葉楠,洪濤,彭彥宏;在防抱制動控制中比較量的選擇[J];汽車技術(shù);1997年08期
5 章義;;兩種停放制動控制方式的原理與分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3年11期
6 錢磊;專特運機車加裝切除監(jiān)控裝置制動控制功能開關(guān)的建議[J];機車電傳動;2005年01期
7 田中宏;初明玲;;目前的制動控制裝置[J];國外鐵道車輛;1988年04期
8 段明民;汪偉;;淺談地鐵制動控制與列車沖動[J];鐵道機車車輛;2011年06期
9 張衛(wèi)鋼;劉靜;邊耀璋;;自動駕駛制動控制方案的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年11期
10 舒真;未來制動器測控一體化制動控制[J];汽車維修與保養(yǎng);2001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濤;爆胎汽車差動制動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燦華;基于EMB的汽車制動控制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2 王劉柱;城際高鐵剎車試驗系統(tǒng)制動控制單元設計與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2年
3 陳振華;地鐵車輛制動控制裝置試驗臺研究與開發(fā)[D];華東交通大學;2014年
4 童海濤;重載組合列車異步制動控制技術(shù)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5 趙杰;基于ARM的城軌列車單軸制動控制單元研究與開發(f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6 秦濤;汽車爆胎時主動制動控制策略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劉志潘;汽車轉(zhuǎn)彎制動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朱冰;基于PWM的輕型越野車TCS驅(qū)動輪制動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秦正;混合動力汽車能量回饋制動控制策略的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2年
10 劉鑫偉;車輛行駛信息檢測與主動避撞安全控制策略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130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161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