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變形下一種橡膠多軸疲勞損傷參量的計算
本文關(guān)鍵詞:有限變形下一種橡膠多軸疲勞損傷參量的計算 出處:《機械設計與制造》2016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橡膠多軸疲勞 損傷參量 開裂能密度 計算
【摘要】:橡膠材料因其良好的彈性、可塑性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yè)中,橡膠部件的疲勞破壞是常見的重要問題之一。橡膠部件實際服役工況多為多軸疲勞載荷,研究橡膠材料多軸疲勞壽命的預測方法很有必要。開裂能密度(Cracking energy density,CED)參量不僅能表征疲勞損傷,還具有預測破壞方位面的特點;贑ED的定義式推導該參量適用于有限變形的一般表達式,并得出了當采用Ogden和Mooney-Rivlin超彈性本構(gòu)模型時計算該損傷參量的有效方法。為了驗證該計算方法的正確性,基于單軸和多軸疲勞試驗數(shù)據(jù),對比了CED和其他損傷參量與橡膠疲勞壽命的相關(guān)性。結(jié)果表明:相比應變能密度(Strain energy density,SED)和最大主伸長率,CED能更好地將單軸疲勞壽命和多軸疲勞壽命統(tǒng)一起來。
[Abstract]:......
【作者單位】: 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汽車學院;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4A030310125)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2015M572305)
【分類號】:U463;TQ330.1
【正文快照】: 1引言橡膠材料因其良好的彈性、可塑性、隔水隔氣、抗拉和耐磨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yè)中。汽車上典型的橡膠部件有:發(fā)動機懸置、輪胎、懸架襯套、發(fā)動機附件傳動帶、排氣管吊耳等[1]。橡膠部件在其服役環(huán)境下所受載荷多為波動載荷,其疲勞破壞是頻繁發(fā)生的重要問題[2-4]。隨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戚東濤,程光旭,段權(quán),魏生桂;基于臨界平面法的復合材料多軸疲勞損傷參量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11期
2 戚東濤;程光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多軸疲勞的實驗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3 汪艷萍;陳旭;余偉煒;;橡膠多軸疲勞研究進展[J];機械強度;2010年03期
4 戚東濤;張耀亨;程光旭;段權(quán);;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多軸疲勞研究進展[J];力學進展;2006年02期
5 張忠平;李靜;張春山;劉京春;孫強;;一種多軸疲勞壽命預測的統(tǒng)一模型[J];空軍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6 林曉斌;多軸疲勞壽命工程預測方法[J];中國機械工程;1998年11期
7 蔡能,尚德廣;高溫多軸疲勞損傷與壽命預測研究進展[J];機械強度;2004年05期
8 夏天翔;姚衛(wèi)星;嵇應鳳;;金屬材料多軸疲勞累積損傷理論研究進展[J];機械強度;2014年04期
9 姜潮;李博川;韓旭;;一種考慮路徑影響的剪切式多軸疲勞壽命模型[J];機械工程學報;2014年16期
10 袁偉;;45鋼非線性多軸疲勞累積損傷律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shù);2014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尚德廣;孫國芹;陳建華;蔡能;王建國;王連慶;王紅纓;唐俊武;;常溫與高溫環(huán)境下多軸疲勞壽命預測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shù)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劉克格;張書明;閻楚良;尚德廣;;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方法研究[A];北京力學學會第12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趙東拂;常秋影;劉寧寧;劉棟棟;;混凝土多軸疲勞試驗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實驗力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趙東拂;楊建輝;王孟宏;宋玉普;;混凝土多軸疲勞研究綜述[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葛敬冉;孫毅;周松;張玉立;楊宇辰;張莉;;隨機載荷下多軸疲勞壽命預測的一種新方法[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張國慶;;電弧噴涂修復曲軸多軸疲勞壽命計算[A];第四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鋒會;趙玉龍;吳應喜;吳瓊;;螺紋型缺口多軸疲勞斷裂和壽命預測[A];第十四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王建國;王紅纓;康永林;尚德廣;;GH4169合金高溫多軸疲勞斷口形貌分析[A];第七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9 常秋影;趙東拂;;混凝土多軸疲勞損傷不同模型下的對比分析[A];第六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08年
,本文編號:13549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135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