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施鋅方式對石灰性土壤中鋅形態(tài)轉化及小麥鋅吸收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4-02 20:10

  本文關鍵詞:施鋅方式對石灰性土壤中鋅形態(tài)轉化及小麥鋅吸收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國小麥主產區(qū)位于北方潛在缺鋅石灰性土壤地域(土壤有效鋅含量約為0.5~1mg·kg-1),該區(qū)小麥籽粒Zn含量普遍偏低(約為30 mg·kg-1左右),難以滿足當?shù)厝巳旱匿\營養(yǎng)需求。土施鋅肥是相對便捷的改善小麥鋅營養(yǎng)狀況的農藝措施,然而,當?shù)赝寥捞厥獾睦砘再|導致水溶性鋅肥施入該土壤后在提高小麥Zn營養(yǎng)品質方面影響效果不顯著。前期研究表明,鋅肥施入土壤后會以多種化學形態(tài)存在,而鋅化學形態(tài)與其生物有效性密切相關,那么能否通過改變常規(guī)施肥方式來改變鋅在土壤中的化學組分進而改變其生物有效性?為此,本研究設置了兩種鋅源的不同土施方式、ZnSO4的土施與浸種、ZnSO4與大量元素及有機物料的配施三個田間試驗,旨在研究不同施鋅方式下土壤鋅形態(tài)轉化及小麥鋅吸收的異同,為提高潛在缺鋅石灰性土壤中土施鋅肥的利用率提供科學依據(jù)。本研究最終得到以下結果:(1)研究鋅源及施鋅方式對土壤鋅有效性及形態(tài)轉化的影響。設置連續(xù)兩季田間定位試驗,以不施鋅肥作為對照,選取ZnEDTA和ZnSO4兩種鋅源,采用均施和條施兩種施鋅方式,比較不同鋅肥以不同方式施入土壤后連續(xù)兩季小麥種植過程中土壤Zn形態(tài)轉化規(guī)律及有效性的差異。結果顯示,較均施鋅肥,條施在第一季增加土壤有效鋅及交換態(tài)鋅、松結有機態(tài)鋅含量的效果更為顯著,第二季增加效果會降低至與均施相近的水平;較4 kg Zn·hm-2 ZnEDTA處理,20 kg Zn·hm-2 ZnSO4處理在兩季增加土壤DTPA-Zn及松結有機態(tài)鋅、碳酸鹽結合態(tài)鋅含量的效果均較好,且第二季這一效果會極大降低,然而,ZnEDTA處理可在第一季保持較高的交換態(tài)鋅含量,而在第二季該形態(tài)鋅大部分被固定。(2)采用田間試驗,研究土施鋅肥和鋅浸種兩種施鋅方式對小麥產量、鋅累積以及鋅利用的影響。結果表明,土施鋅肥及鋅浸種對小麥產量均無顯著影響,對小麥子粒鋅含量的提高效果較小,對小麥籽粒鋅累積量亦無顯著影響,兩種方式施鋅后鋅肥利用效率均較低;小麥整個生長過程中,植株中鋅含量呈現(xiàn)一定的波動性,灌漿期前植物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鋅儲存于植株體內,到達灌漿期后,植株只從土壤中吸收較小量的鋅,籽粒生成過程中累積的鋅很大一部分是由冠部各器官通過韌皮部再轉運而來。(3)研究鋅與秸稈、鉀肥配施對石灰性土壤鋅形態(tài)及小麥籽粒鋅累積的影響。結果顯示,施鉀配合施鋅對石灰性土壤鋅形態(tài)及籽粒鋅累積均無顯著影響。添加秸稈對石灰性土壤鋅有效性及籽粒鋅累積無顯著影響,但會在后期一定程度地增加松結有機態(tài)和緊結有機態(tài)鋅含量,增加效果不顯著。石灰性土壤上,施用鋅肥同時配合小麥秸稈還田的耕作模式,可作為解決當?shù)赝寥篮妥魑锶变\的選擇之一。綜上所述,在我國北方潛在缺鋅石灰性土壤上,條施較低量ZnEDTA可有效增加當季作物土壤中有效鋅的含量,而在后季作物生長過程中對土壤有效鋅含量提升效果較小;鋅浸種雖能減少鋅肥與土壤的接觸,降低鋅肥的固定,使得小麥生長初期植株中鋅含量較高,但最終在增加籽粒鋅含量上效果較小;土施鋅肥的同時配合施鉀、施秸稈對小麥鋅吸收無抑制作用,秸稈還田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松結有機態(tài)鋅的含量。
【關鍵詞】:石灰性土壤 施鋅方式 鋅形態(tài) 鋅吸收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153.6;S512.1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2-19
  •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12
  •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12-16
  • 1.2.1 作物對鋅的吸收12-13
  • 1.2.2 土壤中鋅的形態(tài)轉化及有效性13
  • 1.2.3 石灰性土壤中影響鋅肥有效性的主要因子13-15
  • 1.2.4 提高小麥籽粒鋅營養(yǎng)品質的途徑15-16
  • 1.3 存在問題16
  • 1.4 本研究切入點16-17
  • 1.5 研究方法、內容和技術路線17-19
  • 第二章 鋅源及施鋅方式對土壤鋅有效性及形態(tài)轉化的影響19-27
  • 2.1 引言19-20
  • 2.2 材料與方法20-21
  • 2.2.1 試驗地概況20
  • 2.2.2 試驗設計及試驗過程20
  • 2.2.3 土壤樣品采集及指標測定20-21
  • 2.2.4 數(shù)據(jù)處理21
  • 2.3 結果與分析21-24
  • 2.3.1 不同施鋅處理對土壤中DTPA-Zn的影響21
  • 2.3.2 不同施鋅處理對土壤各形態(tài)Zn的影響21-23
  • 2.3.3 不同施鋅處理下土壤各形態(tài)鋅與DTPA-Zn的相關關系23-24
  • 2.4 討論24-26
  • 2.5 結論26-27
  • 第三章 施鋅方式對小麥產量、鋅累積以及鋅利用的影響27-34
  • 3.1 引言27-28
  • 3.2 材料與方法28-29
  • 3.2.1 試驗地概況28
  • 3.2.2 試驗設計及試驗過程28
  • 3.2.3 樣品采集及指標測定28-29
  • 3.2.4 數(shù)據(jù)處理29
  • 3.3 結果與分析29-32
  • 3.3.1 施鋅方式對小麥產量及收獲指數(shù)的影響29
  • 3.3.2 施鋅方式對小麥鋅含量及鋅累積量的影響29-30
  • 3.3.3 不同施鋅方式下小麥各生育期內植株中鋅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30-31
  • 3.3.4 不同施鋅方式下籽粒鋅含量與種子鋅含量及土壤有效鋅含量的相關關系31-32
  • 3.3.5 施鋅方式對小麥鋅肥利用效率的影響32
  • 3.4 討論32-33
  • 3.5 結論33-34
  • 第四章 鋅與秸稈、鉀肥配施對石灰性土壤鋅形態(tài)及小麥籽粒鋅累積的影響34-41
  • 4.1 引言34-35
  • 4.2 材料與方法35-36
  • 4.2.1 試驗地概況35
  • 4.2.2 試驗設計及試驗過程35
  • 4.2.3 樣品采集及指標測定35-36
  • 4.2.4 數(shù)據(jù)處理36
  • 4.3 結果與分析36-39
  • 4.3.1 不同施肥處理下小麥整個生育期內土壤DTPA-Zn含量的變化36
  • 4.3.2 不同施肥處理下小麥整個生育期內土壤不同形態(tài)鋅含量的變化36-38
  • 4.3.3 不同施肥處理對小麥產量、籽粒鋅含量、鋅累積量的影響38
  • 4.3.4 小麥籽粒鋅含量及鋅累積量與各形態(tài)鋅間的相關關系38-39
  • 4.4 討論39-40
  • 4.5 結論40-41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41-43
  • 5.1 主要結論41-42
  • 5.2 本研究創(chuàng)新點42
  • 5.3 研究展望42-43
  • 參考文獻43-49
  • 致謝49-51
  • 作者簡介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杧申年,白厚義,杝佩t,

本文編號:2830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830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8dd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