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遺址域定量算法及可獲取耕地統(tǒng)計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ite domain" put forward by western scholars has built a bridg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 remains inside the site to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utside the site. The definition of site domain is an important premis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alysis in the later period, which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domestic scholars. However, the present work has not yet proposed a quantitativ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ite area under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high resolution DEM and four kinds of walking speed functions summarized by relevant scholars, the 2-hour walking site are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errain factors was generated by using the cost distance tool and grid computing function of ArcGIS. Furthermore, the numer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algorithms are discussed. The more reasonable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ree typical sites in Guanting Basin to calculate the supply of arable land within walking range for the sites of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units. Fin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te analysis are discussed.
【作者單位】: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湟谷地水土資源配置模式與史前人類生業(yè)活動的相關性研究”(41401224) 華僑大學中青年教師科研提升資助計劃“無人機航測技術支持下的舊城更新與聚落形態(tài)研究”(ZQN-PY310)共同資助
【分類號】:S-09;P20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費立凡;何津;馬晨燕;顏輝武;;3維Douglas-Peucker算法及其在DEM自動綜合中的應用研究[J];測繪學報;2006年03期
2 祝啟剛;樊文平;;利用全數(shù)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制作DEM的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6年05期
3 王少娟;應用數(shù)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生成大比例尺DEM的質量分析與控制[J];北京測繪;2001年01期
4 婁純柱;于福來;劉偉;;一種基于數(shù)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制作高精度DEM的方法[J];勘察科學技術;2005年06期
5 周小軍;王光霞;薛志偉;齊曉飛;;基于DEM化簡的等高線綜合研究[J];測繪工程;2014年02期
6 范巍;劉惠;盧少雄;;淺談如何利用DEM制作耕地坡度分級圖[J];地理空間信息;2009年S1期
7 周冠男;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尹磊;周岱;;DEM內插算法對坡度的影響[J];測繪科學;2011年03期
8 丁軍,王少娟,王丹;應用數(shù)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生成山區(qū)大比例尺DEM的精度分析[J];遙感信息;2000年04期
9 李軍;;山區(qū)氣溫空間分布模擬的DEM尺度影響[J];山地學報;2012年06期
10 張曉偉;沈軍;;利用等高線套合差評定DEM質量的應用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文濤;;在全數(shù)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中制作DEM方法及應用[A];高效 清潔 安全 電力發(fā)展與和諧社會建設——吉林省電機工程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朱雪堅;湯國安;龍毅;楊昕;張勇;;基于3維Douglas-Peucker算法的DEM地貌特征提取[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黃利民;祝志明;;基于人工判讀高程原理的DEM生成方法[A];地理空間信息技術與應用——中國科協(xié)2002年學術年會測繪論文集[C];2002年
4 程真;符永好;;通過實測方式獲取DEM數(shù)據(jù)的方法研究[A];全國測繪科技信息網(wǎng)中南分網(wǎng)第二十四次學術信息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5 王慶;陳磊;韓文泉;;基于機載LiDAR技術的高精度DEM生產研究[A];第九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測繪分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蔣燕;弓美榮;;DEM、DOM生產工藝改造在1:10000基礎測繪項目中的應用與實現(xiàn)[A];2007'全國測繪科技信息交流會暨信息網(wǎng)成立3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07年
7 劉學軍;湯國安;;基于DEM坡度坡向算法精度的分析研究[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8 宋德明;楊永俠;賈文濤;張曉沛;王勇濤;;基于地形圖生成DEM的方法研究[A];農業(yè)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與建設現(xiàn)代農業(yè)——2005年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分冊[C];2005年
9 楊昕;湯國安;;多尺度DEM坡度的分形特征——以陜北黃土高原地區(qū)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盧華興;劉學軍;;地形復雜度與DEM尺度之間關系的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祝士杰;基于DEM的黃土高原流域面積高程積分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婷;基于DEM的流域溝谷網(wǎng)絡尺度特征及尺度分解[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維亞;基于DEM的河網(wǎng)結構分形研究與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謝翠貞;基于SRTM3 DEM與ASTER GDEM的DEM融合方法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3 黃恒靈;基于地理處理服務的DEM水系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其應用[D];福州大學;2013年
4 孫國愿;利用等高線生成DEM方法的研究及改進[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5 程德強;基于DEM與遙感影像數(shù)據(jù)的梯田信息強化表達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6 薛志偉;基于DEM化簡的等高線綜合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7 昝梅;基于DEM的艾比湖階地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8 陳燕;不同空間尺度DEM坡度轉換圖譜研究——以在黃土高原的試驗為例[D];西北大學;2001年
9 呂獻林;多源數(shù)據(jù)輔助機載LiDAR數(shù)據(jù)生成DEM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9年
10 鄧財;不同空間插值、等高線及分辨率下微地貌DEM地形因子對比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700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37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