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姆塔格沙漠北界阿奇克谷地土壤可培養(yǎng)細菌多樣性
本文選題:阿奇克谷地 + 細菌。 參考:《核農學報》2017年02期
【摘要】:為明確庫姆塔格沙漠北界阿奇克谷地的土壤細菌多樣性,探索該地區(qū)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群落的相互作用關系,采用NA、R2A培養(yǎng)基分離培養(yǎng)土壤細菌,通過16S rDNA序列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鑒定菌株。結果表明,R2A平板菌落數量和種類較多;發(fā)現13株潛在新種菌株,已知菌種分屬3大類群、4屬、20種,厚壁菌門(Firmicutes)為優(yōu)勢類群,芽胞桿菌屬(Bacillus)為優(yōu)勢屬,枯草芽胞桿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為優(yōu)勢菌種。與其他類似環(huán)境相比,阿奇克谷地土壤中可培養(yǎng)細菌生物量偏小,可培養(yǎng)的細菌多為抗性、耐性強的極端微生物。該地區(qū)特有的微生物資源、功能微生物和新菌資源豐富,為防沙治沙、微生物菌劑開發(fā)等研究提供物質基礎。本研究結果對庫姆塔格沙漠的自然生態(tài)保護以及極端環(huán)境微生物資源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versity of soil bacteria in Achik Valley, north boundary of Kumtag Desert, an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microbes and plant communities, soil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NAN R2A medium. Th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by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16s rDNA sequ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3 potential new species, including 20 species belonging to 3 groups, 20 species in 4 genera, Firmicutes as the dominant group, Bacillus as the dominant group, and Bacillus as the dominant group. Bacillus 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 was the dominant strain. Compared with other similar environments, the biomass of culturable bacteria in the soil of Achik valley was small, and the culturable bacteria were mostly resistant and tolerant extreme microbes. This area is rich in unique microbial resources,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and new bacteria resources, which provides a materi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s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ag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ec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xtreme environmental microbial resources in the Kumtag Desert.
【作者單位】: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業(yè)研究所;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林業(yè)局948項目(2011-4-71)
【分類號】:S15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探索 庫姆塔格——我國對庫姆塔格沙漠首次科考出發(fā)儀式在敦煌舉行[J];中國綠色畫報;2007年09期
2 王繼和,廖空太,俄有浩,蘇志珠,翟新偉,劉虎俊,唐進年,丁峰,張錦春,鄭慶鐘;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的初步結果[J];甘肅科技;2005年10期
3 俄有浩;蘇志珠;王繼和;翟新偉;劉虎俊;唐進年;丁峰;張錦春;廖空太;鄭慶鐘;;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成果初報[J];中國沙漠;2006年05期
4 何清;楊興華;霍文;王式功;尚可政;劉宏宜;;庫姆塔格沙漠粒度分布特征及環(huán)境意義[J];中國沙漠;2009年01期
5 董治寶;屈建軍;陸錦華;錢廣強;王秀梅;羅萬銀;;1∶35萬《庫姆塔格沙漠地貌圖》的編制[J];中國沙漠;2010年03期
6 唐進年;蘇志珠;丁峰;廖空太;俄有浩;翟新偉;王繼和;易志宇;劉虎俊;張錦春;;庫姆塔格沙漠的形成時代與演化[J];干旱區(qū)地理;2010年03期
7 張正Pr;董治寶;趙愛國;錢廣強;;庫姆塔格沙漠風沙活動特征[J];干旱區(qū)地理;2010年06期
8 嚴平;李文贊;俄有浩;王學全;李小雁;;庫姆塔格沙漠水文調查初步結果[J];中國沙漠;2011年01期
9 曾淑玲;鞏崇水;尚可政;曾曉青;王式功;;基于實地觀測的庫姆塔格沙漠風場時空變化特征研究[J];中國沙漠;2011年01期
10 王鋒;褚建民;王學全;崔向慧;吳波;楊文斌;盧琦;;庫姆塔格沙漠研究:進展與成果(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1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翰林;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啟動[N];科技日報;2007年
2 王志恒;庫姆塔格沙漠首次發(fā)現兩條大峽谷[N];科技日報;2007年
3 王志恒 郭剛;庫姆塔格沙漠逼近敦煌[N];中國綠色時報;2007年
4 李戰(zhàn)吉邋曾華鋒;我首次對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考[N];人民日報;2007年
5 王志恒 郭剛;庫姆塔格沙漠正在逼近敦煌[N];中華新聞報;2007年
6 張金濤;我國學者初步探明庫姆塔格沙漠極端干旱原因[N];中國石化報;2009年
7 胡利娟;“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成果豐碩[N];科技日報;2011年
8 魏懷東 吳春榮;穿越庫姆塔格沙漠[N];中國綠色時報;2005年
9 記者 曾華鋒;庫姆塔格沙漠首次揭秘[N];人民日報;2005年
10 科信;我國科學家綜合科考庫姆塔格沙漠[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錦春;庫姆塔格荒漠草地植被生態(tài)與環(huán)境變化[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王永勝;庫姆塔格沙漠東緣風沙活動及羽毛狀沙丘剖面特征[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4年
3 楊海龍;庫姆塔格沙漠地區(qū)野駱駝棲息地分析及氣候變化影響[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呂紀濤;庫姆塔格沙漠微生物物種多樣性及建蘭炭疽病菌拮抗菌株的篩選[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許璐;庫姆塔格沙漠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3年
3 張晶;庫姆塔格沙漠植物相關細菌多樣性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3年
4 圖格杰加甫·新麗;新疆沙漠沙粒形貌特征比較分析[D];新疆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564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05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