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錐前體/內轉進氣道一體化設計與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22:41
介紹了曲錐前體/內轉進氣道一體化的設計方法,針對進氣道側壁外擴角這一設計因素,設計了具有不同捕獲形狀的兩套一體化構型,并完成了兩套模型在馬赫數Ma=6.0、0°迎角狀態(tài)下的風洞試驗及數值模擬對比。結果表明,基于該一體化設計方法,曲錐前緣產生的初始入射激波在設計狀態(tài)下能夠完全封閉進氣道唇罩,進而起到抑制唇罩溢流和提高一體化構型流量捕獲能力的效果。在設計條件下,進氣道側壁外擴角的增加有助于減少側壁產生的溢流,從而提高一體化構型的流量捕獲能力。同時,外擴角的增大將導致下游反壓前傳速度加快,從而惡化進氣道的內部流場并降低一體化構型的反壓特性。因此,設計此類一體化構型時,需要考慮外擴角對捕獲流量和進氣道出口性能的綜合影響,選擇合適的進氣道側壁外擴角度以達到設計需求。
【文章來源】:實驗流體力學. 2019,3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曲錐前體/內轉進氣道一體化設計方法
2 曲錐前體/內轉進氣道一體化構型試驗與數值方法
2.1 一體化試驗模型設計
2.2 風洞試驗設備
2.3 數值模擬計算條件與網格
3 曲錐前體/內轉進氣道一體化模型試驗及數值結果對比
3.1 通流狀態(tài)對比分析
3.2 反壓特性對比分析
3.3 性能參數對比分析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曲錐前體/三維內轉進氣道一體化設計與分析[J]. 李怡慶,周馴黃,朱呈祥,尤延鋮. 航空動力學報. 2018(01)
[2]密切曲面內錐乘波前體進氣道設計和試驗研究[J]. 賀旭照,周正,毛鵬飛,樂嘉陵. 實驗流體力學. 2014(03)
[3]密切內錐乘波前體進氣道一體化設計和性能分析[J]. 賀旭照,周正,倪鴻禮. 推進技術. 2012(04)
[4]高超聲速三維內收縮式進氣道/乘波前體一體化設計研究評述[J]. 尤延鋮,梁德旺,郭榮偉,黃國平. 力學進展. 2009(05)
[5]基于內乘波概念的三維變截面高超聲速進氣道[J]. 尤延鋮,梁德旺. 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 2009(08)
[6]側壓式進氣道與飛行器機體氣動一體化設計及實驗[J]. 范曉檣,李樺,易仕和,潘沙. 推進技術. 2004(06)
本文編號:3575402
【文章來源】:實驗流體力學. 2019,3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曲錐前體/內轉進氣道一體化設計方法
2 曲錐前體/內轉進氣道一體化構型試驗與數值方法
2.1 一體化試驗模型設計
2.2 風洞試驗設備
2.3 數值模擬計算條件與網格
3 曲錐前體/內轉進氣道一體化模型試驗及數值結果對比
3.1 通流狀態(tài)對比分析
3.2 反壓特性對比分析
3.3 性能參數對比分析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曲錐前體/三維內轉進氣道一體化設計與分析[J]. 李怡慶,周馴黃,朱呈祥,尤延鋮. 航空動力學報. 2018(01)
[2]密切曲面內錐乘波前體進氣道設計和試驗研究[J]. 賀旭照,周正,毛鵬飛,樂嘉陵. 實驗流體力學. 2014(03)
[3]密切內錐乘波前體進氣道一體化設計和性能分析[J]. 賀旭照,周正,倪鴻禮. 推進技術. 2012(04)
[4]高超聲速三維內收縮式進氣道/乘波前體一體化設計研究評述[J]. 尤延鋮,梁德旺,郭榮偉,黃國平. 力學進展. 2009(05)
[5]基于內乘波概念的三維變截面高超聲速進氣道[J]. 尤延鋮,梁德旺. 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 2009(08)
[6]側壓式進氣道與飛行器機體氣動一體化設計及實驗[J]. 范曉檣,李樺,易仕和,潘沙. 推進技術. 2004(06)
本文編號:35754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lxlw/357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