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永年縣洪山堿性巖體剝蝕程度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19 14:40
邯鄲永年洪山堿性巖體及其周邊成礦條件優(yōu)越,已發(fā)現(xiàn)金、銅礦化點多處。研究顯示金、銅礦床(點)在形成及分布上與洪山巖體有著密切的成因聯(lián)系。金礦化主要分布在巖體北側的火山凝灰?guī)r中;銅礦化分布較廣,但礦化以巖體中心區(qū)域為主。由于巖體剝蝕深度研究程度較低,位于巖體頂部或上方的銅金礦化主體部分是否已遭受風化剝蝕,區(qū)內(nèi)銅金礦化深部找礦潛力如何等問題均亟需分析確定。據(jù)此,本文依據(jù)巖體"蓋層"厚度恢復法、相對隆升剝蝕程度識別法、夷平面法和磷灰石裂變徑跡法等綜合判別洪山巖體剝蝕深度。不同剝蝕程度判別方法所得結論基本吻合,得出洪山巖體中心區(qū)域隆升剝蝕程度最大,在2km左右;巖體南北兩側剝蝕程度逐漸減小。在巖體剝蝕深度分析基礎上,給出了區(qū)內(nèi)銅金礦床找礦方向,認為金礦化有利找礦區(qū)域在巖體南側火山凝灰?guī)r分布區(qū),巖體中心部位銅礦化找礦前景不容樂觀。
【文章來源】:地質學報. 2020,94(1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洪山巖體五條地質剖面圖(剖面位置見圖1,巖體及地層符號同圖1)
野外觀察及室內(nèi)鏡下薄片鑒定均顯示,組成洪山雜巖體主體的中心侵入相,具有明顯的帶狀對稱分相特征,可分為三個相帶:① 邊緣相:分布在巖體南北兩側,為細粒正長巖和正長斑巖,以后者比較常見,局部可以見到由暗色礦物裂晶和熔巖組成的角礫,含角礫的正長斑巖,晶質細,向次火山巖過渡。② 過渡相:分布在洪山溝以南一帶,由中粗粒、中細粒正長巖、斑狀正長巖組成,特點是粗細粒度不等,同時出現(xiàn),粗細粒間無明顯界限。③ 內(nèi)部相:分布在洪山主峰周圍,構成高山地形,主要由粗粒正長巖和斑狀正長巖組成。在縱向方向上,洪山巖體中心區(qū)域中心相的出現(xiàn)與剝蝕深度關系密切(圖3)。據(jù)此分析,洪山巖體主峰區(qū)域剝蝕程度最深,向巖體南北兩側,剝蝕程度逐漸減小。根據(jù)洪山巖體巖相分布特征,結合巖體上覆二疊系—三疊系的地層厚度估算,洪山巖體隆升剝蝕程度在2000以上,巖體頂部或上部也已遭受一定程度剝蝕。2.3 夷平面法
河北省地礦局地質一隊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分別對洪山巖體凝灰?guī)r、正長斑巖、粗面斑巖中鋯石采用 LA-ICP-MS進行U-Pb年齡測試,三種巖石鋯石年齡在128.6~132.8 Ma之間(Quan Rui et al., 2015, 2016; Liu Xinyao et al., 2016),這與其他研究者的測試結果相吻合(Chen et al.2004;Zhou Lin et al., 2005)。表明組成洪山巖體的不同類型巖石為巖漿連續(xù)演化產(chǎn)物。洪山巖體堿度(K2O+Na2O)在8.88%~12.33%之間變化,均值為10.89%,屬堿性巖體。根據(jù)洪山巖體巖石類型和巖相特征,可將洪山巖體細分為三次巖漿火山活動過程(Li Yucheng et al.,2016)。其中:第一次為火山活動,形成一套粗面質火山巖系(K1和ψτ 5 3(3-1) )。該期形成時間最早,大致在132 Ma左右。第二次巖漿侵入(ψξ 5 3(3-2) ),主要形成輝石(角閃)正長巖系列,為一顏色相對較深的堿性系列;第三次為顏色相對較淺的鈣堿性系列巖石大規(guī)模侵入(ξ 5 3(3-3) ),形成以淺色正長巖為主的洪山巖體主體。第二、第三次巖漿活動大致時間范圍為132~127 Ma。根據(jù)巖石學特征及其野外產(chǎn)狀,結合洪山巖體演化情況,將洪山巖體劃分為噴出相-超淺成侵入相、侵入相兩種巖相。其中:噴出相-超淺成侵入相巖石類型以粗安玢巖-粗面巖為主,侵入相由早期暗色和晚期淺色兩種巖石類型組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婁里金礦床包裹體測試及地質意義[J]. 李紫燁,邢歡,李隨民,李玉成. 地質找礦論叢. 2017(02)
[2]邯鄲婁里金礦床原生暈垂向分帶特征研究[J]. 李隨民,李玉成,韓玉丑,孔令海,趙淑梅,王京濤,王俊革. 中國地質. 2016(05)
[3]太行山南段洪山礦化正長斑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Hf同位素組成及地球化學特征[J]. 權瑞,董國臣,繆廣,李玉成,劉昕曜,楊洋,任龍. 地質論評. 2016(04)
[4]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機構巖相學特征[J]. 李玉成,賈立芹,趙書梅,王俊革,張良良. 現(xiàn)代礦業(yè). 2016(05)
[5]太行山南段洪山巖體中粗面斑巖地球化學特征及LA-ICP-MS鋯石U-Pb定年[J]. 劉昕曜,董國臣,李玉成,權瑞. 地質通報. 2016(01)
[6]邯鄲洪山金礦化區(qū)石英脈流體包裹體特征[J]. 張景森,翟艷超,高明尚,張靜.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4)
[7]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巖的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Hf同位素組成[J]. 權瑞,董國臣,李玉成,劉昕曜,楊洋,任龍. 現(xiàn)代地質. 2015(06)
[8]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過程:磷灰石裂變徑跡證據(jù)[J]. 李庶波,王岳軍,張玉芝,張立敏,梁浩,邱惟.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5(03)
[9]太行山南段主要隆升時期探討[J]. 張蒙,李鵬霄.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4(04)
[10]寧鎮(zhèn)中段礦化斑巖體的侵位深度及剝蝕程度研究[J]. 楊悸熒,劉理湘. 地質學刊. 2013(01)
博士論文
[1]新生代太行山南段隆升過程研究[D]. 龔明權.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0
本文編號:3089744
【文章來源】:地質學報. 2020,94(1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洪山巖體五條地質剖面圖(剖面位置見圖1,巖體及地層符號同圖1)
野外觀察及室內(nèi)鏡下薄片鑒定均顯示,組成洪山雜巖體主體的中心侵入相,具有明顯的帶狀對稱分相特征,可分為三個相帶:① 邊緣相:分布在巖體南北兩側,為細粒正長巖和正長斑巖,以后者比較常見,局部可以見到由暗色礦物裂晶和熔巖組成的角礫,含角礫的正長斑巖,晶質細,向次火山巖過渡。② 過渡相:分布在洪山溝以南一帶,由中粗粒、中細粒正長巖、斑狀正長巖組成,特點是粗細粒度不等,同時出現(xiàn),粗細粒間無明顯界限。③ 內(nèi)部相:分布在洪山主峰周圍,構成高山地形,主要由粗粒正長巖和斑狀正長巖組成。在縱向方向上,洪山巖體中心區(qū)域中心相的出現(xiàn)與剝蝕深度關系密切(圖3)。據(jù)此分析,洪山巖體主峰區(qū)域剝蝕程度最深,向巖體南北兩側,剝蝕程度逐漸減小。根據(jù)洪山巖體巖相分布特征,結合巖體上覆二疊系—三疊系的地層厚度估算,洪山巖體隆升剝蝕程度在2000以上,巖體頂部或上部也已遭受一定程度剝蝕。2.3 夷平面法
河北省地礦局地質一隊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分別對洪山巖體凝灰?guī)r、正長斑巖、粗面斑巖中鋯石采用 LA-ICP-MS進行U-Pb年齡測試,三種巖石鋯石年齡在128.6~132.8 Ma之間(Quan Rui et al., 2015, 2016; Liu Xinyao et al., 2016),這與其他研究者的測試結果相吻合(Chen et al.2004;Zhou Lin et al., 2005)。表明組成洪山巖體的不同類型巖石為巖漿連續(xù)演化產(chǎn)物。洪山巖體堿度(K2O+Na2O)在8.88%~12.33%之間變化,均值為10.89%,屬堿性巖體。根據(jù)洪山巖體巖石類型和巖相特征,可將洪山巖體細分為三次巖漿火山活動過程(Li Yucheng et al.,2016)。其中:第一次為火山活動,形成一套粗面質火山巖系(K1和ψτ 5 3(3-1) )。該期形成時間最早,大致在132 Ma左右。第二次巖漿侵入(ψξ 5 3(3-2) ),主要形成輝石(角閃)正長巖系列,為一顏色相對較深的堿性系列;第三次為顏色相對較淺的鈣堿性系列巖石大規(guī)模侵入(ξ 5 3(3-3) ),形成以淺色正長巖為主的洪山巖體主體。第二、第三次巖漿活動大致時間范圍為132~127 Ma。根據(jù)巖石學特征及其野外產(chǎn)狀,結合洪山巖體演化情況,將洪山巖體劃分為噴出相-超淺成侵入相、侵入相兩種巖相。其中:噴出相-超淺成侵入相巖石類型以粗安玢巖-粗面巖為主,侵入相由早期暗色和晚期淺色兩種巖石類型組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婁里金礦床包裹體測試及地質意義[J]. 李紫燁,邢歡,李隨民,李玉成. 地質找礦論叢. 2017(02)
[2]邯鄲婁里金礦床原生暈垂向分帶特征研究[J]. 李隨民,李玉成,韓玉丑,孔令海,趙淑梅,王京濤,王俊革. 中國地質. 2016(05)
[3]太行山南段洪山礦化正長斑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Hf同位素組成及地球化學特征[J]. 權瑞,董國臣,繆廣,李玉成,劉昕曜,楊洋,任龍. 地質論評. 2016(04)
[4]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機構巖相學特征[J]. 李玉成,賈立芹,趙書梅,王俊革,張良良. 現(xiàn)代礦業(yè). 2016(05)
[5]太行山南段洪山巖體中粗面斑巖地球化學特征及LA-ICP-MS鋯石U-Pb定年[J]. 劉昕曜,董國臣,李玉成,權瑞. 地質通報. 2016(01)
[6]邯鄲洪山金礦化區(qū)石英脈流體包裹體特征[J]. 張景森,翟艷超,高明尚,張靜.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4)
[7]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巖的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Hf同位素組成[J]. 權瑞,董國臣,李玉成,劉昕曜,楊洋,任龍. 現(xiàn)代地質. 2015(06)
[8]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過程:磷灰石裂變徑跡證據(jù)[J]. 李庶波,王岳軍,張玉芝,張立敏,梁浩,邱惟.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5(03)
[9]太行山南段主要隆升時期探討[J]. 張蒙,李鵬霄.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4(04)
[10]寧鎮(zhèn)中段礦化斑巖體的侵位深度及剝蝕程度研究[J]. 楊悸熒,劉理湘. 地質學刊. 2013(01)
博士論文
[1]新生代太行山南段隆升過程研究[D]. 龔明權.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0
本文編號:30897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0897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