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江措納瑪雜巖體成礦地質條件分析
本文選題:措納瑪雜巖體 + 成礦地質條件 ; 參考:《地質與勘探》2017年03期
【摘要】:四川雅江措納瑪雜巖體位于甘孜-理塘斷裂帶中段東緣,由日勒瑪、格希、措納瑪、購隆、下德差、多隆等6個巖體組成,巖性包括石英閃長巖、黑云母花崗閃長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花崗斑巖。該雜巖體屬同源巖漿演化序列,形成時代為晚三疊世。通過對措納瑪雜巖體的巖石學、巖石化學、巖石地球化學,蝕變礦化等特征的分析,以及與華南南嶺含礦花崗巖、江西大湖塘地區(qū)燕山期含鎢花崗斑巖、新英格蘭含錫花崗巖等典型鎢錫礦化花崗巖、西藏玉龍斑巖和揚子地臺西緣含礦斑巖的對比研究,確定措納瑪雜巖各期巖體的含礦性,尤其鎢鉬隨雜巖體的巖漿演化程度增高而在晚期的斑巖中礦化最佳。由此確定晚期的格希巖體——花崗斑巖為研究區(qū)成礦地質體和勘查區(qū)的礦化中心,指出了找礦方向。
[Abstract]:Sichuan Yajiang zone in the Middle East. Nama complex pluton is located in the margin of Ganzi Litang fault, by day Lema, gerch, Nama., purchase long, under decha, consisting of 6 duolong rock lithology, including quartz diorite, biotite granodiorite, biotite two granite, granite porphyry in the complex. Rock comagmatic evolution sequence, formed during Late Triassic. Three through petrology, on complex rock chemistry. Nama,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ith the Southern China Nanling ore bearing granite, Jiangxi Hutang area Yanshan period granite porphyry tungsten tin granite, new England the typical tungsten tin mineralization of granite porphyry, Tibet ERON and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bearing porphyri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determine the ore bearing rock complex in each period. Nama, especially with the molybdenum complex rock magma evolution degree increased at the later stage of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in the Good. The gerch - granite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center for advanced geological research metallogenic body and exploration area,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is pointed out.
【作者單位】: 四川省地礦局四O二地質隊;
【分類號】:P6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島和夫 ,渡邊洵 ,添田晶 ,譚運金;日本西南部山口縣與鳳翩山花崗雜巖有關的銅-鉍-鎢-鈷-砷-硫礦化作用的礦物學特征[J];地質地球化學;1982年08期
2 李承東,李新華;河北省錐子山復式深成雜巖體的解體及單元—序列劃分[J];河北地質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3 任康緒,閻國翰,牟保磊,蔡劍輝,李鳳棠,譚林坤,邵宏翔,李元],儲著銀;遼西凌源河坎子堿性雜巖體地球化學特征及地質意義[J];巖石礦物學雜志;2004年03期
4 郭方禮,張慶龍,厲建華;徐州西南部班井侵入雜巖體與圍巖關系及其地質意義[J];蘭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5 周雪桂,陳魯根,范斌;江西玉華山高位復式深成雜巖體巖石譜系單位劃分及定位機制分析[J];中國區(qū)域地質;1995年03期
6 林維峰;阜新務歡池-鐵匠各冷地區(qū)中性雜巖體的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J];遼寧地質;1996年02期
7 李煜平,趙瑞峰;水泉溝堿性雜巖體及其與金礦關系分析[J];貴金屬地質;1997年04期
8 吳鳴謙;趙國春;高建偉;王海濤;;河北都山雜巖體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中國地質;2014年01期
9 楊海明;蘇尚國;余金杰;;內蒙古狼山地區(qū)晚太古代變質雜巖特征探討[J];中國區(qū)域地質;1993年02期
10 李瑛;山東平邑銅石雜巖體的巖石學特征及含礦性[J];山東地質;199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能;;冀西北水泉溝正長雜巖體中硅鈦鈰鐵礦的熱液蝕變[A];2004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萬渝生;程裕淇;沈其韓;;山東新泰雁翎關地區(qū)雌山混合花崗雜巖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因[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訂本)[C];1984年
3 張叢森;趙崇賀;;云南劍川粗面斑巖——正長巖雜巖體形成的物化條件[A];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51)[C];1991年
4 劉斌;;冀北水泉溝-后溝偏堿性侵入雜巖體的成礦特征[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5 張銘杰;高軍平;王廷印;李麗梅;;內蒙古哈沙圖北超鎂鐵雜巖體的成因及其意義[A];中國古陸塊構造演化與超大陸旋回專題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0年
6 孫熠;肖龍;朱丹;吳濤;;太行山南段武安閃長-二長雜巖體的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地質意義[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7 李之彤;余昌濤;程德琳;龐慶邦;唐淑蘭;;遼寧省凌源縣河坎子堿性雜巖體地質特征[A];中國地質科學院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14)[C];1986年
8 趙文俞;王勤燕;葉先賢;;湖北隨州五童廟堿性雜巖體低溫高壓變質機理研究[A];第十一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0年
9 張照偉;李文淵;高永寶;王亞磊;張江偉;郭周平;李侃;錢兵;;青海省裕龍溝基性雜巖體成因研究與成礦過程[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10 姜能;;冀西北礬山超鎂鐵-正長雜巖體的礦物化學[A];2004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蔣幸福;揚子克拉通黃陵背斜廟灣蛇綠雜巖成因及大地構造意義[D];中國地質大學;2014年
2 崔建軍;桐柏雜巖的性質及構造意義[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9年
3 王曉地;桂東南馬山雜巖的年代學、地球化學及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4 楊高學;西準噶爾古生代蛇綠混雜巖地質特征及其構造演化[D];長安大學;2012年
5 柯珊;塔什庫爾干新生代堿性雜巖帶的成因及構造意義[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杰;陜南安康斷裂兩側早古生代鎂鐵-超鎂鐵質巖漿雜巖帶地質特征及Fe-Ti礦化機制研究[D];桂林理工大學;2015年
2 趙利;滇西雪龍山變質雜巖的組成、結構與構造演化[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3 宋菁菁;桂東南馬山鉀玄質雜巖的成因及其構造意義[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16年
4 王廣婷;黑龍江省桃山花崗雜巖體的時代與成因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黃玉蓬;滇西北甭哥堿性雜巖體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深部成礦地質意義[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6 楊文麟;黑龍江依蘭地區(qū)黑龍江雜巖年代學與形成機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5年
7 何艷紅;隴山雜巖的地球化學特征以及年代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8 焦麗香;樺南地區(qū)黑龍江雜巖的巖石學及年代學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宋繼葉;山西省繁峙縣孫莊雜巖體的鋯石成因礦物學與巖石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10 馮濤;四方臺鎂鐵—超鎂鐵質雜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大地構造意義[D];西北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7517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75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