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型油菜桔紅花色基因和心葉紫色基因的初步定位
本文關鍵詞:甘藍型油菜桔紅花色基因和心葉紫色基因的初步定位
更多相關文章: 甘藍型油菜 指示性狀 遺傳分析 基因定位 單株產量
【摘要】:油菜的花色一般為黃色,心葉色一般為綠色,但也出現(xiàn)了花色為金黃、桔紅、乳白和純白等不同顏色及心葉色為紫色的甘藍型油菜資源;ㄉc心葉色作為指示性狀,具有表現(xiàn)穩(wěn)定、易于區(qū)分、不影響其他農藝性狀等優(yōu)點,可以用于測定品種的自然異交率、純度鑒定及檢測性狀轉移等。目前,對甘藍型油菜桔紅花色和心葉紫色性狀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對其產量表現(xiàn)和遺傳分析等方面,本研究試圖通過AFLP分子標記與BSA相結合的方法找到與桔紅花色基因和心葉紫色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從而應用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本研究以甘藍型桔紅花油菜、紫色心葉油菜及其分離群體為材料,對甘藍型油菜桔紅花性狀及心葉紫色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找到了與桔紅花色花基因及心葉紫色基因連鎖的分子標記,探討了紫色心葉性狀對甘藍型油菜產量的影響。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在遺傳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黃花和桔紅色花性狀的BC1分離群體遺傳規(guī)律符合3:1的分離比,F2分離群體符合15:1的分離比,說明桔紅色花是由兩對隱性基因控制的。通過采用AFLP分子標記與BSA相結合的方法找到了與桔紅花色基因HS1相連鎖的10個AFLP標記,并成功測序了其中的7個特異性片段,將其中的5個特異性片段序列比對到了甘藍型油菜A9染色體上,由此推測桔紅花色基因HS1在甘藍型油菜的A9連鎖群上。2.在遺傳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紫色心葉和綠色心葉性狀的BC1分離群體遺傳規(guī)律符合1:1的分離比,F2分離群體符合3:1的分離比,說明心葉紫色基因是由一對顯性基因控制的;參照花色性狀的研究方法找到了和紫色心葉基因ZX緊密連鎖的11個分子標記,包含8個AFLP分子標記和3個SSR分子標記,并成功將ZX基因定位于甘藍型油菜C6連鎖群1.1Mb的區(qū)間內。3.在群體中,對紫色心葉和綠色心葉單株進行考種分析,結果表明,甘藍型油菜紫色心葉性狀對甘藍型油菜的產量表現(xiàn)沒有顯著影響,培育出紫色心葉甘藍型油菜品種是可行的,定位得到的與心葉紫色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可以用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也可用于甘藍型油菜雜交種純度鑒定。
【關鍵詞】:甘藍型油菜 指示性狀 遺傳分析 基因定位 單株產量
【學位授予單位】:青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565.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7
- 1.1 目的和意義9-10
- 1.2 油菜花色的研究現(xiàn)狀10-12
- 1.2.1 花色分類10
- 1.2.2 花色性狀的遺傳研究10-11
- 1.2.3 油菜花色性狀基因定位的研究11
- 1.2.4 油菜花色性狀在生產上的應用11-12
- 1.3 植物葉色的研究現(xiàn)狀12-15
- 1.3.1 葉色分類12-13
- 1.3.2 葉色的成因13
- 1.3.3 葉色性狀的遺傳研究13-14
- 1.3.4 葉色基因定位的研究14
- 1.3.5 甘藍型油菜的紫葉性狀14-15
- 1.4 本研究涉及的分子標記15-17
- 1.4.1 SSR標記15-16
- 1.4.2 AFLP標記16-17
- 第2章 甘藍型油菜桔紅花性狀的初步定位17-26
- 2.1 試驗材料17
- 2.2 實驗方法17-21
- 2.2.1 遺傳分析群體的構建和性狀調查17-18
- 2.2.2 基因定位群體的構建18
- 2.2.3 DNA的提取和性狀分組18
- 2.2.4 AFLP標記的篩選18-21
- 2.2.5 AFLP特異性片段回收、轉化、克隆與測序21
- 2.2.6 與甘藍型油菜基因組序列進行序列比對21
- 2.2.7 遺傳連鎖圖譜構建21
- 2.3 結果與分析21-25
- 2.3.1 花色性狀遺傳規(guī)律21-22
- 2.3.2 桔紅花性狀的基因定位22-25
- 2.4 討論25-26
- 第3章 甘藍型油菜紫色心葉性狀的初步定位26-33
- 3.1 試驗材料26
- 3.2 試驗方法26-27
- 3.2.1 構建遺傳分析群體和性狀調查26-27
- 3.2.2 后續(xù)的試驗步驟27
- 3.3 結果與分析27-31
- 3.3.1 心葉顏色性狀遺傳規(guī)律27
- 3.3.2 紫色心葉性狀的基因定位27-31
- 3.4 討論31-33
- 第4章 甘藍型油菜紫色心葉性狀對產量的影響33-36
- 4.1 實驗材料33
- 4.2 試驗方法33
- 4.3 結果與分析33-35
- 4.4 討論35-36
- 第5章 結論36-37
- 參考文獻37-44
- 致謝44-45
- 附錄A45-47
- 作者簡介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會彥;肖麓;杜德志;;青海大黃油菜粒色性狀AFLP標記的篩選和SCAR標記轉化[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3年05期
2 陰長發(fā);官春云;;油菜花色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3年04期
3 楊鑫雷;周曉棟;劉恒蔚;王省芬;吳立強;李志坤;張艷;張桂寅;馬峙英;;AFLP標記與棉花重要農藝性狀的關聯(lián)研究[J];棉花學報;2013年03期
4 馬艷明;劉志勇;肖菁;白玉亭;王威;顏國榮;;西北地區(qū)102份油菜地方品種農藝性狀比較分析[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2年12期
5 王俊生;范小芳;李成偉;譚光軒;;甘藍型黃子白花油菜恢復系RW16的選育與應用[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2年15期
6 黃鎮(zhèn);許婷;班元元;劉歡;范勝栩;楊麗;徐愛遐;;甘藍型油菜白花性狀的遺傳及AFLP標記[J];華北農學報;2012年01期
7 劉曉東;翟曉宇;施冰;;金葉風箱果和紫葉風箱果的抗寒性[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8 王曉光;郭慶港;么奕清;李社增;鹿秀云;李寶慶;馬平;;棉花枯萎病菌AFLP分子標記體系的建立及初步應用[J];棉花學報;2011年02期
9 殷艷;王漢中;;我國油菜生產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農業(yè)展望;2011年01期
10 王漢中;;我國油菜產業(yè)發(fā)展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0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祝利霞;甘藍型油菜黃化和光葉突變體的基因定位及克隆[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年
2 田露申;甘藍型油菜異源白花性狀的遺傳及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分析[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鄧國富;水稻紫葉性狀遺傳和基因定位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衛(wèi)華;隱性紫葉基因對水稻性狀表現(xiàn)影響研究[D];貴州大學;2015年
2 趙會彥;芥菜型油菜多室基因Bjln1定位的研究[D];青海大學;2014年
3 李開祥;用于配制綜合雜交種的三個恢復系評價[D];青海大學;2014年
4 陰長發(fā);甘藍型油菜EST-SNP開發(fā)及花色性狀的QTL定位[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3年
5 班元元;油菜黃籽及白花性狀的基因定位[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6 王永行;甘藍型油菜三隱性核不育材料的育性及其遺傳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7 蔣秀華;小麥旗葉性狀對光合作用和產量的影響及旗葉基因的AFLP標記[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柳麗;甘藍型油菜遺傳連鎖圖譜的構建及花色基因的QTL初步定位[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楊潔;一個水稻白苗復綠性狀的遺傳特性和基因定位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王傳富;甘藍型油菜白花和矮稈性狀的遺傳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607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86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