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黃綠葉突變體ygl15的鑒定和候選基因分析
【圖文】:
第 1 章 文獻綜述途徑的中間產物,能直接與谷氨酞 tRNA 還原酶結合,主要能反饋抑制植物體內葉綠素合成[56]。這個反饋抑制機制最直接的證據(jù)是,Terry 等[57]在研究番茄突變體aurea 和 yellow-green-2 中得到了證明,由于光敏色素和血紅素氧化酶(hemeoxygenase)生成的團合酶(PFB synthase)基因發(fā)生了變異,致使血紅素不能正常的降解,植物體內的血紅素含量產生積累,反饋抑制葉綠素生物合成,使葉綠素含量降低,引起植株突變體葉色黃化。ALA 是血紅素和葉綠素合成途徑的前體物質,Lascelles 等[58]通過研究光合細菌不同的 ALA 合成途徑發(fā)現(xiàn),植物體內血紅素含量可以影響血紅素自身的生理濃度,且能夠作為一種信號物質進行反饋調節(jié),有效降低了光氧化性質對植物的損害。Li 等[59]利用插入 T-DNA 突變得到了幼葉萎黃轉黃化葉突變體 ylc2,是編碼血紅素加氧酶(OsHOS)亞家族 OsHO2 的突變體,在該突變植株中發(fā)現(xiàn)色素在老葉中積累但新葉仍表現(xiàn)黃化,代謝產物測定發(fā)現(xiàn)該突變體的葉綠素和光敏色素前體的比正常水平低,而 Mg 原卟啉 IX 和 5-氨基乙酰丙酸含量發(fā)生積累,說明在血紅素合成途徑中 OsHO2 能有效的調節(jié)四吡咯生物合成。Chl a酸性 pH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主要是β-胡蘿卜素和γ-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在植物的光保護途徑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可以通過熱耗散消除過剩能量,減少有害活性氧的生成[60,61]。此外,作為光合作用的輔助色素防止光氧化損傷的光保護器,類胡蘿卜素也可以是 ABA 激素的前體,Bewley[62]通過對種子萌發(fā)與休眠的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jù)表明 ABA 生物合成能抑制 PHS 的基因表達。Fang 等[63]在水稻中篩選、并鑒定了 12 個 PHS 突變體(PHS),發(fā)現(xiàn)編碼類胡蘿卜素生物合成途徑的主要酶,包括八八氫番茄紅素脫氫酶(OsPDS)、ζ-胡蘿卜素去飽和酶(OsZDS)、類胡蘿卜素異構酶(OsCRTISO)和番茄紅素β-羥化酶(β-OsLCY),,這些酶在ABA 類胡蘿卜素前體生物合成中扮演著重要作用,缺一不可;而突變體 phs 中,ABA 的數(shù)量減少,在光系統(tǒng)中發(fā)生光抑制,大大增加活動的活性氧(ROS)清除酶,并減少光系統(tǒng) II(PS)核心蛋白質 CP43、CP47 和 D1 的含量,這些結果表明,光氧化性質和脫落酸 ABA 合成受類胡蘿卜素調控,若在類胡蘿卜素合成過程中發(fā)生缺陷,會打破成熟穗的籽粒休眠開始發(fā)芽,葉片表型也出現(xiàn)白化。Fe2+Fe 原卟啉 IX血紅素 光敏色素生色團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智強;朱丹;王志龍;丁波;王國梁;;水稻黃綠葉突變體djyg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J];中國水稻科學;2015年06期
2 王亞琴;施軍瓊;張婷;李燕;張?zhí)烊?張小龍;桑賢春;凌英華;何光華;;水稻黃綠葉突變體ygl13的鑒定及候選基因分析[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5年21期
3 何旎清;柳周;張龍;白蘇陽;田云錄;江玲;萬建民;;一個新的水稻黃綠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及突變基因的精細定位[J];作物學報;2015年08期
4 馬嬌;任德勇;吳國超;朱小燕;馬玲;桑賢春;凌英華;何光華;;水稻葉緣白化突變體mal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J];作物學報;2014年04期
5 李燕群;高家旭;肖云華;李秀蘭;蒲翔;孫昌輝;王平榮;鄧曉建;;水稻ygl80黃綠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目標基因精細定位[J];作物學報;2014年04期
6 賀治洲;尹明;謝振宇;王悅;沈建凱;李莉萍;;水稻新型黃化轉綠葉色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育種利用[J];熱帶作物學報;2013年11期
7 郭濤;黃永相;羅文龍;黃宣;王慧;陳志強;劉永柱;;水稻葉色白化轉綠及多分蘗矮稈突變體hfa-1的基因表達譜分析[J];作物學報;2013年12期
8 鄧曉娟;張海清;王悅;舒志芬;王國槐;王國梁;;水稻葉色突變基因研究進展[J];雜交水稻;2012年05期
9 李小林;鄧安鳳;徐雨然;鄧君浪;谷安宇;年偉;史勝利;吳殿星;董陽均;李健強;張錦文;;水稻葉緣白化葉色標記三系不育系云豐88A的選育[J];種子;2011年12期
10 李育紅;王寶和;戴正元;李愛宏;劉廣青;左示敏;張洪熙;潘學彪;;一個水稻新型葉色突變體的形態(tài)結構與遺傳定位[J];中國水稻科學;201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馬曉智;水稻黃綠葉突變體ys83和脆性突變體b364的基因克隆[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王平榮;水稻824ys黃綠葉突變基因的圖位克隆及功能分析[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何薔薇;水稻斑馬葉突變體zl11的圖位克隆和功能分析[D];揚州大學;2017年
2 楊文清;培矮64S葉色標記不育系的選育和應用[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800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8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