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檢測霧霾急性暴露對健康志愿者呼吸道及肺功能的影響以及GSTM1缺失和表達型個體急性暴露霧霾所致上述呼吸系統(tǒng)效應的差異。方法利用定組研究方法,選取74名不同GSTM1基因型的健康大學生志愿者(男性20人、女性54人)作為研究對象,于2017年9月至12月間對所有受試者先后進行6次實驗。每次實驗前24小時進行PM_(2.5)采樣并分析其中部分金屬成分,同時監(jiān)測霧霾狀態(tài)下主要顆粒和氣態(tài)污染物(PM_(2.5)、PM_(10)、CO、SO_2、NO_2、NO、NO_X、O_3)每日連續(xù)24h小時濃度和相應氣象因素(溫度、相對濕度);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在6個時間點分別檢測受試對象上呼吸道炎性效應指標(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氧化應激指標(8-異構前列腺素(8-epi-prostaglandin F2α,8-epi-PGF2α)和肺功能指標。使用SAS 9.4中的混合效應模型分析霧霾狀態(tài)下主要污染物及2-7天累積濃度與效應指標之間的聯(lián)系,分層分析GSTM1缺失基因型對上述污染物引起的呼吸道效應的影響。結果1.GSTM1基因缺失對霧霾主要污染物成分所致的上呼吸道炎性反應的影響:顆粒物濃度增加可致上呼吸道炎性因子IL-6、TNF-α和IL-8水平升高,且隨著暴露累積滯后天數(shù)的增加(2-7d)這種趨勢更加明顯,PM_(10)日均濃度每增加127μg/m~3,IL-6水平在累積暴露滯后7d上升最高,達219.85%(95%CI:55.47~558.25%)。氣態(tài)污染物濃度增加則致IL-6、TNF-α和IL-8水平呈現(xiàn)下降趨勢。PM_(10)、NO_2、NO、NO_X、O_3、SO_2暴露對GSTM1基因缺失型(GSTM1~-)人群的IL-6的影響比GSTM1表達型(GSTM1~+)中的影響更明顯,并且存在累積滯后效應,PM_(10)日均濃度每增加127μg/m3,IL-6在累積暴露滯后5d升高最高達330.76%(P=0.0151);NO_2每增加10μg/m~3,IL-6在累積暴露滯后7d降低最大為72.09%(P=0.0345);NO每增加10μg/m~3,IL-6在累積暴露滯后3d降低最大為45.21%(P=0.0019);NO_X每增加10μg/m~3,IL-6在累積暴露滯后5d降低最大為42.07%(P=0.0327);O_3每增加10μg/m~3,IL-6在累積暴露滯后7d降低最大為71.79%(P=0.0051);SO_2每增加10μg/m~3,IL-6在累積暴露滯后5d降低最大為81.44%(P=0.0264)。2.GSTM1基因缺失對霧霾主要污染物成分所致的上呼吸道氧化應激的影響:霧霾空氣中顆粒物濃度增加可致8-epi-PGF2α水平上升,氣態(tài)污染物濃度增加則使8-epi-PGF2α水平下降,隨著暴露累積滯后天數(shù)的增加(2-7d)這種趨勢更加明顯,而且PM_(10)每增加127μg/m3,8-epi-PGF2α水平在累積暴露滯后5d升高最大為59.57%(95%CI:4.55,143.48%)。未發(fā)現(xiàn)GSTM1基因缺失型(GSTM1~-)人群霧霾主要成分對8-epi-PGF2α的影響比GSTM1表達型(GSTM1~+)人群更明顯。3.GSTM1基因缺失對霧霾主要成分所致肺功能改變的影響:隨著顆粒物濃度增加肺功能指標FVC、FE_(V1)、PEF、MVV、MV均有升高的趨勢,而且PM_(10)濃度每增加10μg/m3,FVC在累積暴露滯后5d上升最大,為2.081%(95%CI:1.191,2.972);FEV_1在累積暴露滯后5d上升最大,為2.031%(95%CI:1.178,2.885%)。GSTM1基因缺失(GSTM1~-)人群中,顆粒物對肺通氣指標FVC、FEV_1、PEF、MVV、MV改變量的影響較GSTM1~+人群更加明顯。隨著各氣態(tài)污染物濃度增加肺功能指標均有降低的趨勢,GSTM1基因缺失(GSTM1~-)人群中,氣態(tài)污染物對肺指標改變量的影響較GSTM1~+人群更加明顯,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4.PM_(2.5)組分與炎性標志物、氧化應激標志物、肺功能指標間的關系:分析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PM_(2.5)組分(包括釩(V)、鉻(Cr)、銅(Cu)、鋅(Zn)、錳(Mn)、鍺(Ge)、鋁(Al)、鋇(Ba)、鍶(Sr)、鉛(Pb)、硼(B)、砷(As))與IL-6、IL-8、8-epi-PGF2α、FVC、MVV水平呈負相關,與TNF-α、PEF、MV、FEV_1呈正相關,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未觀察到GSTM1~-人群中PM_(2.5)組分對健康指標間的影響較GSTM1~+組更明顯。5.雙污染物模型中,分別控制了O_3、SO_2、NO_2、NO、NO_X、CO等氣態(tài)污染物的潛在混雜影響后分析PM_(2.5)和PM_(10)對TNF-α、IL-6、IL-8、8-epi-PGF2α及肺功能指標FVC、FEV_1、PEF、MVV、MV的影響,結果顯示與單污染物模型模型的分析結果趨勢一致。結論1.霧霾顆粒物(PM_(2.5)、PM_(10))濃度增加均可致上呼吸道炎性效應和氧化應激水平升高,但氣態(tài)污染物暴露則誘發(fā)相反效應,并且存在明顯的劑量反應關系。PM_(10)及氣態(tài)污染物暴露對GSTM1~-人群IL-6的影響比GSTM1表達型(GSTM1~+)中的影響更明顯,并且存在累積滯后效應。2.霧霾顆粒物和氣態(tài)污染物暴露對肺功能的影響呈現(xiàn)相反效應,其中顆粒污染物可致肺功能指標數(shù)值升高,氣態(tài)污染物則會降低肺功能指標數(shù)值;顆粒物和氣態(tài)污染物對GSTM1~-人群肺功能指標改變量的影響較GSTM1~+人群更加明顯。3.隨著PM_(2.5)組分濃度增加,IL-6、IL-8、8-epi-PGF2α、FVC、MVV指標呈下降趨勢,FEV_1、PEF、MV則呈上升趨勢,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GSTM1~-對上述效應的影響與GSTM1~+相比無顯著差異。4.雙污染物模型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污染物對健康效應指標的影響總體上與單污染物模型結果一致。
【圖文】:
圖 1 82 名志愿者 GSTM1 基因分型 PCR 結果者一般情況驗的 74 名志愿者 GSTM1 基因的分布結果如表 1 所示,GSTM1 缺失型個,,其中男性 11 人所占比例為 27.5%;GSTM1 表達型共 34 人,其中男性 9為 26.5%。不同 GSTM1 基因型對象性別、身高、體重及 BMI 在兩組中分。

2 體檢前 1-7 天累積平均濃度的顆粒物每 IQR 增加與 IL-6(A)、TNFα(B)、IL-8(C)其 95%置信區(qū)間(A-C 中自左向右依次為整個人群、GSTM1-人群、GSTM1+人群)2.6.2 顆粒物與氧化應激生物標志物間的關系將 GSTM1 基因型納入模型,分析顆粒物(PM2.5和 PM10)與氧化應激生物8-epi-PGF2α改變量的關系,結果見圖 3。在整個 GSTM1 人群中,PM2.5日均加 112μg/m3,隨著 PM2.5暴露累積滯后天數(shù)的增加(1-7d)8-epi-PGF2α水平程度升高,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圖 3 可見,PM10對 8-epi-PGF2α的影響比 PM顯,PM10每增加 127μg/m3,8-epi-PGF2α水平在累積暴露滯后 5d 升高最大59.57%(95% CI:4.55,143.48%)。分層分析結果如圖 3 所示,兩種 GSTM1 基因型人群顆粒物對 8-epi-P用趨勢與整個人群一致,尚未發(fā)現(xiàn) GSTM1 基因缺失型(GSTM1-)人群顆粒物
【學位授予單位】: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6;X5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Yanwen Wang;Yiqun Han;Tong Zhu;Weiju Li;Hongyin Zhang;;A prospective study (SCOPE) comparing the cardiometabolic and respiratory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exposure on healthy and pre-diabetic individuals[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8年01期
2 鹿奎奎;凌敏;卞倩;;大氣細顆粒物致呼吸系統(tǒng)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損傷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7年06期
3 芮魏;譚明典;張芳;丁文軍;;大氣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4年06期
4 譚明典;鄧曉蓓;張芳;丁文軍;;大氣細顆粒物與糖尿病[J];生態(tài)毒理學報;2014年03期
5 Scott M. Bartell;John Longhurst;Thomas Tjoa;Constantinos Sioutas;Ralph J. Delfino;;顆粒物空氣污染、動態(tài)心率變異性及退休社區(qū)居民中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4年01期
6 劉越;黃婧;郭新彪;鄧芙蓉;;定組研究在我國空氣污染流行病學研究中的應用[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3年10期
7 趙鑫;林剛;杜瑩;;大氣顆粒物污染對兒童健康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曹希寧;大氣細顆粒物(PM_(2.5))暴露致雄性生殖功能損傷及其機制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唐靖媛;重慶市主城區(qū)大氣顆粒物污染及對兒童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韓雪;石家莊市大氣顆粒物(PM_(10)/PM_(2.5))對肺炎住院影響的病例交叉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
26375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3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