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江病圃稻瘟病菌的無毒基因及水稻抗瘟單基因聯(lián)合抗性分析
本文選題:稻瘟病菌 + 近等基因系 ; 參考:《微生物學通報》2017年10期
【摘要】:【目的】鑒定湖南省桃江病圃稻瘟病菌無毒基因型,為合理搭配種植湖南省水稻抗瘟品種和抗病育種提供依據!痉椒ā吭诤咸医∑圆杉酒贩N"麗江新團黑谷"(LTH)稻瘟菌病樣,用單孢分離法分離稻瘟病菌單孢并純化獲得單孢菌株,用針刺離體法將菌株接種到以"LTH"為輪回親本培育而成的24個含單抗瘟基因的水稻5葉期第5葉片上,對供試菌株進行無毒基因鑒定,并應用聯(lián)合致病性系數和聯(lián)合抗病性系數分析抗瘟基因組合間的互作。【結果】供試92個稻瘟病單孢菌株含有全部的24個無毒基因,對24個已知含單抗瘟基因的水稻材料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毒力水平,含水稻抗瘟基因Pi-20對供試菌株抗菌頻率最高,達54.35%;通過聯(lián)合致病性系數和聯(lián)合抗病性系數分析抗瘟基因組合間的互作,結果表明最佳搭配組合為Pi-20×Pi-k~s(RAC=0.28,PAC=0.23)!窘Y論】湖南省桃江病圃稻瘟病菌致病力較強,24個抗瘟基因多已感病化,含抗性基因Pi-20與Pi-k、Pi-k~s、Pi-3組合的水稻品種目前可在湖南省推廣利用,但需研究引進新的抗瘟基因。
[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nontoxic genotypes of rice blast fungus in Taojiang disease nursery, Hunan Province, China. [methods] the rice blast disease samples of rice variety "Lijiang Xintuanhegu" (LTH) were collected in Hunan Taojiang disease nursery. Monosporium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ingle spore isolation method. The strains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fifth leaf of 24 rice plants with "LTH" as recurrent parent at the 5th leaf stage by needle prick method,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in the fifth leaf stage of rice (Oryza oryzae), Monosporium grisea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The nontoxic genes of the tested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interaction of blast resistance gene combinations was analyzed by combined pathogenicity coefficient and diseas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results] 92 strains of rice blast monosporium contained all 24 nontoxic genes. The virulence level of 24 rice materials with known mono-resistance genes was different, and Pi-20 containing blast resistance gene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the tested strai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combination was Pi-20 脳 Pi-kansrasu 0.28PACC0.230.Conclusion the pathogenicity of M. oryzae in Taojiang disease nursery in Hunan Province was strong, and most of the 24 resistant genes were susceptible to the disease. The rice varieties containing the combination of Pi-20 and Pi-kudan Pi-3 can be popularized in Hunan Province, but new blast resistance genes should be studied and introduced.
【作者單位】: 湖南農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物病蟲害生物學與防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南方糧油作物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No.2016YFD0300700) 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項目(No.201203014) 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項目(No.0904)~~
【分類號】:S435.111.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桂芝;聯(lián)苯乙酮縮氨基硫脲及其銅(Ⅱ)配合物對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1期
2 鄭小波,張正光;稻瘟病菌無性重組研究[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3 董繼新,董海濤,何祖華,李德葆;一個水稻與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互作相關新基因的克隆[J];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01年01期
4 余藝濤;稻瘟病生理小種田間鑒測及防治策略[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3年06期
5 邱福林,王大為;稻瘟病菌致病機理的研究進展[J];墾殖與稻作;2004年03期
6 高朝斌;稻瘟病高發(fā)原因及防治對策[J];福建農業(yè);2005年06期
7 孟軍,趙明富,何月秋;稻瘟病菌重組研究概要[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8 王偉新;福建省2004年稻瘟病發(fā)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福建農業(yè)科技;2005年02期
9 張永慶;趙明富;何月秋;;稻瘟病菌誘導突變研究進展[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10 朱水財;;稻瘟病的發(fā)病癥狀與防治[J];福建稻麥科技;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雯雯;張正光;王源超;鄭小波;;稻瘟病菌SNARE蛋白Mgsec22功能分析[A];中國菌物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劉文平;王嘉琪;李彥利;王海;溫嘉偉;任金平;王繼春;;中國東北吉林省稻瘟病菌與水稻品種互作研究[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陳繼圣;鄭士琴;鄭武;周潔;魯國東;王宗華;;全基因組預測稻瘟病菌的分泌蛋白[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世宏;靳春鵬;陽曉紅;魏毅;劉金亮;潘洪玉;趙文生;彭友良;;東北極端低溫對稻瘟病菌的致變效應分析[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楊俊;劉杏忠;;稻瘟病菌一個新基因的分子功能研究[A];2010年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學術年會暨第二屆博誼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徐鑫;龍子文;趙傳紀;劉新瓊;王春臺;;武陵山區(qū)稻瘟病菌生理小種文庫的構建及初步鑒定[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劉曉梅;郭曉莉;姜兆遠;李莉;孫輝;任金平;;2008年吉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監(jiān)測及致病性分析[A];公共植保與綠色防控[C];2010年
8 林成增;周潔;鄭祥梓;王琴秋;何守貴;王宗華;魯國東;;稻瘟病菌幾丁質酶家族基因功能研究[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朱曉寒;周騰勝;陳繼圣;王宗華;;稻瘟病菌中一個假定的ADP核糖基化因子ARF6的功能分析[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甘代耀;翁啟勇;王烏齊;江文清;;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抗病育種[A];“植物保護21世紀展望”——植物保護21世紀展望暨第三屆全國青年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宋海峰邋方又平;江西 嚴把種子關控制稻瘟病[N];農民日報;2008年
2 農業(yè)植保專家 任金平;用水稻品種混栽技術控制稻瘟病[N];吉林農村報;2014年
3 植保專家 任金平;稻瘟病傳播途徑及防治措施[N];吉林農村報;2014年
4 田伯光;日本發(fā)現抗擊稻瘟病基因[N];農民日報;2010年
5 馮國明;近年稻瘟病為何高發(fā)[N];湖南科技報;2007年
6 ;保護性稻瘟病防治劑——三環(huán)唑[N];四川科技報;2001年
7 涂飛;水稻病害防治[N];四川科技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盧育輝 梁少棉;我省攻克稻瘟病世界性難題[N];廣東科技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袁萬茂;要根據稻瘟病生態(tài)區(qū)選擇水稻品種[N];湖南科技報;2006年
10 李一平 何可佳;水稻三大病害無公害防治技術[N];湖南科技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勇;稻瘟病菌精氨酸合成途徑基因的功能分析及稻瘟病菌代謝組學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2 環(huán)晶;粳稻地方品種薄稻苗期抗稻瘟病的遺傳分析與QTL定位[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年
3 王妍;水稻品種抗稻瘟病等位基因鑒定及抗瘟新基因的定位和克隆[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齊堯堯;稻瘟病菌Rab蛋白的定位與生化功能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5年
5 田紅剛;黑龍江省稻瘟病菌致病性和品種抗性改良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6年
6 張震;稻瘟病菌MoSFA1和MoHB1基因鑒定與功能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年
7 湯蔚;非折疊蛋白反應相關基因MoHAC1和MoIRE1在稻瘟病菌生長發(fā)育和致病過程中的功能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楊嬌艷;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14α-去甲基化酶與抑制劑的結合特性與新型殺真菌劑篩選[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周江鴻;我國稻瘟病菌新鑒別體系的構建及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標記[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3年
10 王立安;鈣信號傳導途徑參與稻瘟病菌生長及致病性的調控[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家順;苯甲酸對稻瘟病菌作用機制初探[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9年
2 許鳴一;稻瘟病菌四種生理小種的形態(tài)和生長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夏令治;超級早稻中早39的抗稻瘟病遺傳機理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4 陳杰;西南地區(qū)稻瘟病菌對稻瘟靈和吡唑醚菌酯的抗性監(jiān)測及抗性機理[D];西南大學;2015年
5 黃鵬云;組蛋白H3甲基化模式在稻瘟病菌發(fā)育和致病過程中的功能分析[D];浙江大學;2015年
6 易軍;稻瘟病菌對水稻光合特性和產量的影響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7 謝倩鳳;稻種資源的抗瘟性評價及分子標記鑒定[D];廣東海洋大學;2015年
8 唐鄭華;稻瘟病菌Rho3互作蛋白的篩選和功能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
9 連璧;基于基因組重測序的方法研究稻瘟病菌菌株間的變異特點[D];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
10 何等生;稻瘟病菌菌株GUY11中無毒基因AVR-Pid3的定位及4個基因的功能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506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95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