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以高職計算機專業(yè)為例
本文關鍵詞: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以高職計算機專業(yè)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章從翻轉課堂的內(nèi)涵與優(yōu)勢分析入手,結合高職學情,通過翻轉教學的實踐總結出高職翻轉教學模式的實施要素,探究了在移動應用技術支撐下有效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各階段的主要任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作者單位】: 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移動應用技術
【基金】:中央電化教育館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專項課題(146231614)
【分類號】:G434;TP3-4
【正文快照】: 近十年來,翻轉課堂的理念被國內(nèi)外越來越多的學校所接受并逐漸成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翻轉課堂重構了學習流程,凸顯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增進了師生互動,十分符合高職教育的改革趨勢。而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以及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人們的學習模式和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潛;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與方法[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汪美蘭;課堂教學設計藝術[J];黃山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3 崔娜 ,孫德庫;論課堂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J];遼寧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施春寧;課堂教學設計探析[J];職教論壇;2003年16期
5 趙小云;郭成;;論課堂教學設計的科學評價[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9年01期
6 余文森;;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及理論依據(jù)[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2年04期
7 張京;運用教育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8 邱才訓;課堂教學設計要旨[J];教學與管理;1996年02期
9 劉曉兵,姚冬梅;課堂教學設計需解決“注意”問題[J];解放軍廣州醫(yī)高專學報;1998年02期
10 華俊昌;現(xiàn)代課堂教學設計探索[J];寧夏教育;2005年1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曉冰;課堂教學設計的技巧[N];伊犁日報(漢);2007年
2 高克成;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設計淺議[N];萊蕪日報;2009年
3 記者 王瑤;立足三尺講臺 揮灑青春風采[N];大同日報;2008年
4 孫迎賓;基于建構主義的課堂教學設計[N];濟寧日報;2008年
5 上海市虹口區(qū)教師進修學院 馬殙;學生需求是教學的起點和落點[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長江師范學院 付茁;不妨給“概念公開課”留有一席之地[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潮州市金山實驗學校 邱芳云;還課堂于學生[N];潮州日報;2010年
8 杭州采荷實驗學!『沃居;呼喚“創(chuàng)新型”教師[N];浙江日報;2003年
9 商丘市回民中學 孫輝;談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N];商丘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蘇令;“綠洲行動”提升學校發(fā)展后勁[N];中國教育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嬌;基于微課程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D];渤海大學;2015年
2 任娜;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楊高云;小學“3D打印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4 徐姍姍;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與案例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5 孫莎莎;課堂教學設計生成模式的探索[D];云南大學;2014年
6 陽麗娜;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成分及其一致性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7 吳惠娟;項目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張淑琪;思想政治《經(jīng)濟生活》模塊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9 劉靜靜;基于Blackboard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10 魏鵬;初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之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以高職計算機專業(yè)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30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43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