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計算機論文 >

片上光交換陣列體系結構與路由算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0-23 19:11
【摘要】:在當前的高性能微處理器系統(tǒng)中,隨著計算節(jié)點數(shù)目的不斷增加,系統(tǒng)規(guī)模不斷增大,對片上互連網(wǎng)絡的通信需求也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電互連網(wǎng)絡存在帶寬小、時延大、互連密度小等局限,已很難滿足未來大規(guī)模片上網(wǎng)絡的需求,成為制約處理器性能提升的瓶頸。光互連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互連技術,它以硅基光電子器件為發(fā)展基礎,采用光波作為信息載體,具有并行性好、低延遲、高帶寬等諸多優(yōu)點。光互連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片上網(wǎng)絡存在的延遲和功耗問題,具有十分可觀的發(fā)展前景。光交換陣列是光互連網(wǎng)絡中的核心部件,對整個光互連網(wǎng)絡的性能有著重要影響。光交換陣列由光開關和光波導等器件組成,可支持多個節(jié)點之間的路由通信。隨著微環(huán)諧振器等光電子器件的制造工藝不斷成熟,光交換陣列的性能不斷提高,其結構和功能設計也存在著多元化的方法。本文以光交換陣列的結構和功能為出發(fā)點,設計了一種雙魚型4×4光交換陣列。通過分析和研究,我們證明雙魚型4×4光交換陣列和同等規(guī)模的Crossbar交換陣列具有相同的功能,但雙魚型交換陣列的硬件開銷和路由平均插入損耗明顯小于Crossbar交換陣列。同時,我們提出了一種“嫁接”式的擴展方法,可以將雙魚型交換陣列擴展到任意規(guī)模。我們還對雙魚型陣列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使陣列的插入損耗進一步降低。為了解決片上互連網(wǎng)絡的延遲和阻塞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基于時分復用機制的確定性路由算法。通過路由并行的方法,我們對算法進行了優(yōu)化,提高了算法的通信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并通過Matlab進行了模擬仿真。最后,我們使用基于OMNeT++的PhoenixSim工具對使用不同光交換陣列的網(wǎng)絡進行仿真測試,通過分析多組實驗結果,我們得出雙魚型光交換陣列的綜合性能優(yōu)于Crossbar交換陣列的結論。雙魚型4×4光交換陣列和確定性路由算法的提出為未來光互連網(wǎng)絡設計提供了新的方案,對于提高光互連網(wǎng)絡的整體性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P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衛(wèi)生;孫衛(wèi)強;何浩;金耀輝;郭薇;肖石林;;光交換的時間及空間結構分析[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2年01期

2 黃勝;隆克平;陽小龍;陳前斌;李培江;;支持突發(fā)粒度的多粒度光交換結構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3 黃勝;王汝言;陽小龍;隆克平;;支持突發(fā)粒度的多粒度光交換研究[J];半導體光電;2009年03期

4 申云峰,顧畹儀;光交換的原理與實現(xiàn)[J];光子學報;1997年07期

5 秦麗娜;;全光交換關鍵技術解析[J];中國新通信;2014年08期

6 高暢;宋志遠;;光交換的研究與發(fā)展趨勢[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33期

7 張志堅;劉凌;;一個光交換中的擁塞控制模型[J];山西電子技術;2009年05期

8 胡衛(wèi)生;孫衛(wèi)強;肖石林;;新型大容量光交換的關鍵技術和應用[J];中興通訊技術;2013年03期

9 張勁松,曹明翠,羅風光;無光緩存多波長光交換的阻塞性能分析[J];光通信研究;2003年05期

10 萬安君,胡巧燕,曹明翠,羅風光,徐軍;光交換系統(tǒng)中二維光纖輸入列陣的精密檢測實驗研究[J];激光技術;199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孫家輝;彭超;任雙印;何磊;竇文華;;一種基于微環(huán)的4×4全互連光交換路由結構[A];第十七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張?zhí)?邱琪;孟會敏;;利用MWC-MSD模塊構建具有嚴格無阻塞性能的多播光交換網(wǎng)核心節(jié)點[A];全國第十三次光纖通信暨第十四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黃海漩;徐平;李孟玨;周育成;楊拓;張旭琳;;多級級連omega光交換網(wǎng)絡路由算法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展月英;光接入與光交換中復雜調制格式信號處理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2 劉燕君;低代價CLOS型非阻塞波分復用光交換網(wǎng)絡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張勁松;突發(fā)模式下的可變時長光交換體系結構和性能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熊余;自感知的光交換網(wǎng)絡抗毀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5 徐躍剛;城域光網(wǎng)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利輝;基于微環(huán)諧振器的光交換芯片控制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郭龍飛;片上光交換陣列體系結構與路由算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3 馮亮;多粒度光交換實驗系統(tǒng)部分單板的方案設計與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4 楊輝;基于業(yè)務預測的多粒度光交換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5 楊俊波;微光學元件在光交換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大學;2004年

6 孟會敏;光交換網(wǎng)絡中的多播調度算法及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7 孫家輝;面向高性能計算機的光交換陣列體系結構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8 王正平;多粒度光交換中業(yè)務疏導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9 張?zhí)?多播光交換網(wǎng)絡核心節(jié)點結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10 陳宣蘇;基于Banyan類網(wǎng)絡的低串音無阻塞光交換結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5522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5522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fb8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