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軟件無線電的并行多輸入多輸出均衡技術
本文選題:多輸入多輸出均衡 + 軟件無線電 ; 參考:《計算機應用》2015年04期
【摘要】:針對3GPP-LTE協(xié)議中多輸入多輸出(MIMO)均衡算法的高復雜度和高吞吐率問題,提出了一種面向軟件無線電的并行MIMO均衡處理器,該處理器采用單指令流多數(shù)據(jù)流(SIMD)和超長指令字(VLIW)技術同時開發(fā)子載波間MIMO均衡和子載波內(nèi)矩陣運算的并行性,并且每一個SIMD功能單元能夠支持16 bit定點和20 bit偽浮點復數(shù)向量運算和矩陣運算,滿足不同天線配置的MIMO均衡算法對處理精度、延遲和功耗的要求。實驗結果表明,MIMO均衡處理器的4×4矩陣逆運算吞吐率達到了95 MInversion/s,滿足3GPP-LTE協(xié)議的要求,并且其靈活可編程性和可配置性能夠支持不同的均衡算法。
[Abstract]:Aiming at the high complexity and high throughput of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Mimo equalization algorithms in 3GPP-LTE protocol, a parallel MIMO equalization processor for software radio is proposed. The MIMO equalization between subcarriers and the parallelism of matrix operations within subcarriers are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by using 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multiple data stream (SIMD) and ultra-long instruction word (VLIW) technology. Each SIMD function unit can support 16 bit fixed-point and 20 bit pseudo-floating-point complex vector operations and matrix operations,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ocessing accuracy, delay and power consumption of MIMO equalization algorithm with different antenna configura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4 脳 4 matrix inversion throughput of the MIMO equalization processor reaches 95 m version / s,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3GPP-LTE protocol, and its flexibility, programmability and configurability can support different equalization algorithms.
【作者單位】: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
【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資助項目(20114307130003)
【分類號】:TN919.3;TP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寶山,王丹龍,姜虹;軟件無線電的發(fā)展與展望[J];信息技術;2000年09期
2 陳曦,廖建新,胡健棟;從數(shù)字無線電 到軟件無線電[J];通信世界;2000年06期
3 魯艷玲,徐立勤,吳志忠;軟件無線電結構模型及關鍵實現(xiàn)技術[J];數(shù)字通信;2000年01期
4 孟維曉,徐玉濱,張乃通;軟件無線電關鍵技術分析與實現(xiàn)設想[J];通信技術;2000年01期
5 朱江;軟件無線電平臺SoftBand SoftWare Radio綜述[J];微處理機;2000年04期
6 楊濤,吳啟暉,王金龍;軟件無線電發(fā)展綜述[J];電信科學;2001年11期
7 高瞻,任國春,王金龍;軟件無線電體系結構的新趨勢[J];電信科學;2001年11期
8 顏彪,周平,許宗澤;軟件無線電的關鍵技術[J];電力系統(tǒng)通信;2001年06期
9 蔣傳紀,鄭正奇,李宗標;多模多帶軟件無線電的技術要點和解決方案[J];電信快報;2001年01期
10 程水英,陳鵬舉,武傳華,戴果;多采樣率數(shù)字信號處理及其在軟件無線電中的硬件實現(xiàn)[J];電子工程師;200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鐵軍;胡正名;;軟件無線電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A];信息科學與微電子技術: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陳金鷹;方根平;陳冰海;;軟件無線電發(fā)展與應用[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趙秋明;林志堂;林敏;;小型化軟件無線電硬件平臺設計[A];2009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彭鐸;李如紅;林小忠;;軟件無線電及其關鍵技術[A];2009年全國無線電應用與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霍文俊;許家萬;;軟件無線電在軍事通信中的應用研究[A];開創(chuàng)新世紀的通信技術——第七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6 胡行毅;;空間任務中的重組計算與軟件無線電[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七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聞翔;劉雙平;陳國杰;;軟件無線電中極窄帶低通信號的分離[A];中國航空學會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yè)全國第八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楊勃航;常淑桂;李國民;唐書國;林令濤;;多軟核結構的軟件無線電設計方法[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九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9 杜安源;;軟件無線電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應用的相關技術研究[A];2005年安徽通信論文集[C];2006年
10 欒海妍;江樺;崔偉亮;;一種基于軟件無線電的語圖儀的設計與實現(xiàn)[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寶豐 編譯;軟件無線電發(fā)展現(xiàn)狀[N];電子報;2013年
2 成都 新力 編譯;軟件無線電的特點[N];電子報;2013年
3 ;軟件無線電: 無線通信的第三次革命[N];人民郵電;2002年
4 江月明;掘金軟件無線電[N];中國電子報;2002年
5 ;軟件無線電面臨關鍵技術挑戰(zhàn)[N];計算機世界;2005年
6 暢虹 董金明/cci網(wǎng);軟件無線電的體系結構[N];人民郵電;2001年
7 許建生;軟件帶來第三次通信變革[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8 曹春生;軟件無線電推動移動通信向前進[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3年
9 李世鶴;軟件無線電:未來無線設備的DNA[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3年
10 ;什么是軟件無線電技術[N];人民郵電;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健;軟件無線電的基本理論構架[D];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
2 林華杰;軟件無線電理論及應用技術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3 胡延平;軍用軟件無線電偵聽接收機設計與實現(xiàn)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1年
4 趙民建;多波段、多速率、多模式軟件無線電接收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5 彭華;軟件無線電中的盲接收技術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2年
6 張睿;軟件無線電中的信號檢測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7 陳曉毅;數(shù)字廣播接收機的軟件無線電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董騫;基于軟件無線電的SAR數(shù)字接收機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7年
9 陳晨;軟件無線電和OFDM系統(tǒng)中的同步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10 黃琳;蜂窩中繼網(wǎng)絡研究及其軟件無線電實驗[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偉強;基于軟件無線電的解調(diào)技術[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2 趙鵬飛;軟件無線電的硬件平臺[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鐘明明;基于軟件無線電的數(shù)字化中頻處理平臺的硬件設計與實現(xiàn)[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華光學;軟件無線電的系統(tǒng)仿真[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5 劉艷艷;基于軟件無線電的同步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6 鄭劍泉;基于軟件無線電中頻信號的數(shù)字化接收解調(diào)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3年
7 田寶泉;軟件無線電在機載遙測中的應用[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8 林闖;軟件無線電接收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大連海事大學;2004年
9 王一添;一種基于軟件無線電的通用信號處理平臺的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10 許睿;軟件無線電數(shù)字接收系統(tǒng)模塊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湖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348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93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