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變存儲陣列測量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
本文選題:阻變存儲器 切入點:測量系統(tǒng) 出處:《山東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fā)展,目前基于電荷存儲機制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因為尺寸縮小帶來的漏電荷問題越來越嚴重,傳統(tǒng)采用縮小尺寸方法提高存儲密度的操作變得越來越困難。人們急需通過尋找新材料、設計新結構等方法來提高存儲器性能,而阻變存儲器具有結構簡單、操作電壓低、擦寫/編程速度高以及與傳統(tǒng)CMOS工藝兼容等優(yōu)點,存儲潛力大,有望取代現(xiàn)有閃存成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儲器。近年來科研人員加快了對阻變存儲器研究步伐,ITRS預測RRAM在2020年可能達到量產,但目前通用的測試系統(tǒng)中并沒有專門針對阻變存儲器的測量系統(tǒng),所以研發(fā)相關的測量系統(tǒng)迫在眉睫。由于RRAM研究尚不夠成熟,器件均一性和耐受性差,所以其測量方法比較特別,既需要直流掃描測量,也需要脈沖測量,而現(xiàn)有通用設備一般只能用于直流掃描測試,測量精度高但掃描時間不確定,很容易對器件造成損傷,因此無法滿足RRAM性能測試的全部要求。本課題在研究了相關的阻變存儲器工作原理和測量特性的基礎上,主要針對現(xiàn)有通用半導體測試設備用于阻變存儲器測試的不足之處,設計一套用于阻變存儲器陣列測試的測量系統(tǒng)。并且結合阻變存儲器測量原理總結了針對RRAM的高速脈沖測量方法和脈沖幅度漸高式操作方式,設計了相關測量方案,完成了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最后利用測量系統(tǒng)進行了相應的阻變存儲器芯片測試,驗證了系統(tǒng)的可行性和實用性。主要工作包括分析測量需求,總結測量方法,設計測量方案;設計FPGA下位機功能程序;完成系統(tǒng)各模塊電路原理圖設計及相關PCB設計和電路調試、優(yōu)化;設計測量方案,配合系統(tǒng)完成RRAM測量驗證。最終測量系統(tǒng)能夠滿足1Kbit阻變存儲陣列測量需求,具有32路PMU通道輸出和32路器件選通能力。輸出信號范圍為0~4V,脈沖寬度范圍50ns-4s,最小測量電流為20nA,驅動能力50mA,基本滿足RRAM測量要求。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the current non-volatile memory based on charge storage mechanis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the problem of leakage caused by shrinking size.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storage density by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memory. People urgently need to find new materials and design new structures to improve the memory performance, while the resistive memor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operating voltage. High speed of erasure / programming and compatibility with traditional CMOS process, so it has great storage potential. 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existing flash memory a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non-volatile memory.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have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research on antiresistive memory. ITRS predicts that RRAM may reach mass production in 2020. But at present, there is no measuring system for resistive memory in the universal test system, so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the related measurement system. Because the research of RRAM is not mature enough, the uniformity and tolerance of devices are poor. So its measuring method is very special, it needs both DC scan measurement and pulse measurement, but the existing universal equipment can only be used for DC scanning test.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high, but the scanning time is uncertain, so it is easy to damage the device. Therefore, it can not meet all the requirements of RRAM performance testing.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stive memory,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universal semiconductor test equipment used in the testing of the resistive memory. This paper designs a measuring system for the test of resistive memory array, and summarizes the high speed puls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the pulse amplitude increasing operation mode for RRAM, and designs the related measurement scheme,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sistive memory measuremen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system are completed. Finally, the test of the resistive memory chip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measurement system,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main work includes analyzing the measurement requirements and summarizing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Design measurement scheme; design FPGA lower computer function program; complete the circuit schematic design of each module of the system and related PCB design and circuit debugging, optimization; design measurement scheme, Finally, the measurement system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1kbit resistive memory array measurement. It has 32 PMU channel output and 32 channel device gating ability, the output signal range is 0 ~ 4V, pulse width range is 50ns-4s, minimum measuring current is 20nA, driving capacity is 50mA. it basically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RRAM measuremen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P3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少鋒;測量系統(tǒng)及其分析方法綜述與分析[J];電子質量;2001年12期
2 John Hanks;;在合適的硬件平臺上建立測量系統(tǒng)[J];電子設計技術;2003年05期
3 蔣嬋娟;;淺議如何更準確有效地對測量系統(tǒng)進行分析[J];計測技術;2007年S1期
4 ;多功能測量系統(tǒng)[J];全球定位系統(tǒng);2007年06期
5 劉平,呂國強,洪占勇;一種新型全自動二維測量系統(tǒng)[J];工具技術;2000年10期
6 王威,鄧捷;力平衡式閉環(huán)測量系統(tǒng)[J];兵工自動化;2001年02期
7 王威,王竹萍,沈泓;平衡式溫度閉環(huán)測量系統(tǒng)[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8 ;應用新型磁光調制器的高分辨率偏振消光測量系統(tǒng)[J];中國計量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9 SHAWN LIU;提高測量系統(tǒng)的生產力[J];今日電子;2001年06期
10 ;角位置測量系統(tǒng)新方案[J];傳感器世界;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嬋娟;;淺議如何更準確有效地對測量系統(tǒng)進行分析[A];2007年度中國航空學會計量技術專業(yè)委員會計量與質量專題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2 張劍;;紙張水分測量系統(tǒng)的數(shù)學模型[A];199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華陳權;;張力測量系統(tǒng)的研制[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徐喜慶;梁雪;陳靈華;趙淑霞;趙俊文;;碎屑巖顆粒分布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第二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劉鋒;李躍波;;常規(guī)爆炸工程效應試驗中測量系統(tǒng)的選擇及使用[A];第二屆全國爆炸力學實驗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6 夏定純;秦肖臻;;模式剪移動位置精確測量系統(tǒng)[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蘇占強;何輔云;朱娟花;;多探頭連續(xù)管材壁厚的高速測量系統(tǒng)[A];全國第16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張?zhí)m;;測量系統(tǒng)不確定度分析及其動態(tài)性研究[A];武漢市第二屆學術年會、通信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晁博;劉信信;;秦山二期擴建工程棒位測量系統(tǒng)調試[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二卷)——中國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3冊(核能動力分卷(下))[C];2011年
10 劉春龍;孫慧穎;胡濱;金仁玲;陳寶榮;;兩種不同生化測量系統(tǒng)血清生化十項測量結果的一致性評估[A];第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檢驗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通訊員 姜麗麗;試飛院建成航跡測量系統(tǒng)[N];中國航空報;2000年
2 秦煉;構建下一代測試測量系統(tǒng)[N];中國電子報;2008年
3 吳玉華;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tǒng)助力四川測繪[N];中國測繪報;2013年
4 記者 谷學濤 通訊員 鄧斌 高林;首次市場化應用喜迎開門紅[N];中國石油報;2012年
5 孫宏;一種新型無線鋼水測量系統(tǒng)的試驗與應用[N];世界金屬導報;2012年
6 ;京誠鼎宇自主研發(fā)中厚板平面板形測量系統(tǒng)[N];世界金屬導報;2013年
7 記者 吳寶成;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tǒng)通過專家鑒定[N];中國測繪報;2011年
8 鐘;帶鋼卷取時的在線卷形測量[N];世界金屬導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凱;HLSⅡ基于光學的測量系統(tǒng)及其相關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2 施亮星;計量型測量系統(tǒng)能力及其評價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3 蘇日建;信息測量系統(tǒng)及其若干問題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吳小芳;計量值測量系統(tǒng)能力評價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5 謝少鋒;測量系統(tǒng)分析與動態(tài)不確定度及其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3年
6 趙燕;屬性值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研究與應用[D];天津大學;2010年
7 蔣敏蘭;測量系統(tǒng)精度損失溯源與預測模型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王省書;激光陀螺捷聯(lián)姿態(tài)路譜測量系統(tǒng)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9 朱嘉;基于視覺與觸覺集成傳感的多坐標組合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10 馬雙寶;基于熵的信息測量系統(tǒng)建模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雪松;基于激光測距儀的掃描式在機測量系統(tǒng)[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年
2 李會杰;復雜大型工件測量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集成開發(fā)[D];燕山大學;2015年
3 佟林;精密機械組件質心及相關參數(shù)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4 蔣鈞海;電機端蓋數(shù)字化加工在機測量系統(tǒng)分析[D];浙江大學;2015年
5 李曦楠;分布式互聯(lián)網(wǎng)拓撲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6 余振華;慣性位移法軌道短波不平順測量系統(tǒng)設計[D];南昌大學;2015年
7 杜宏宇;機械結構件疲勞監(jiān)測方法及裝置[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8 焦波;數(shù)字式核譜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9 丁正龍;電機端蓋孔徑高精度在線自動測量系統(tǒng)的研制[D];浙江大學;2015年
10 王思昊;天線遠場測量系統(tǒng)的分析與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795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57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