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計算機論文 >

PCIe總線物理層的設計與驗證

發(fā)布時間:2018-03-03 02:21

  本文選題:PCIe 切入點:串行傳輸 出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PCIExpress是一個為未來多種多樣的計算和通信平臺而定義的高性能、通用I/O互連總線,是當前得到廣泛應用的高速串行傳輸標準。它的高速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使得它有著極為廣泛的發(fā)展前景。而物理層作為PCIExpress中最基本最底層的傳輸結構,在整個PCIExpress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PCI-Express總線的物理層相對于PCI總線的物理層而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PCI-Express是一種全新的串行總線。串行總線數(shù)據(jù)傳輸避免了并行總線在高速傳輸過程中所面臨的時序問題,因此,與并行總線相比能夠大大提高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 PCIExpress總線采用串行方式傳輸數(shù)據(jù),它和原有的ISA、PCI和AGP總線不同,這種傳輸方式不必因為某個硬件的頻率而影響到整個系統(tǒng)性能的發(fā)揮。因為PCIExpress工作模式是一種稱之為“電壓差式傳輸”的方式。兩條銅線,,通過相互間的電壓差來表示邏輯符號0和1。以這種方式進行資料傳輸,可以支持極高的運行頻率。 本文對PCIExpress的物理層相關技術進行了詳細分析,并著重討論了與物理層相關的幾項關鍵技術的的設計與驗證。
[Abstract]:PCIExpress is a definition for the future a variety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general I/O interconnect bus, is the high-speed serial transmission standard widely used.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rate which makes it has very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But as the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PCIExpress the most the bottom of the physical 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PCIExpress.PCI-Express bus structure in the physical layer relative to the PCI bus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PCI-Express is a new serial bus. The serial bus data transmission to avoid timing problems, in the face of high-speed parallel bus transmission process therefor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data the transmission speed compared with parallel bus.
PCIExpress bus data transfer using serial mode, and the original ISA, PCI and AGP bus, the transmission is not necessary because a hardware frequency affects the whole system performance. Because the PCIExpress mode is a called "voltage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The two copper wire, to said 0 and 1. logical symbols in this way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volta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can support very high.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layer related technology of PCIExpress is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layer ar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P3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安;陶越;蔡躍明;;博弈論在無線通信中的應用專題講座(三) 第5講 物理層安全中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資源分配算法[J];軍事通信技術;2014年01期

2 穆德恒;;100_1000兆位以太網(wǎng)物理層通信的研究分析[J];計算機與網(wǎng)絡;2014年06期

3 呂凌;于宏毅;;物理層網(wǎng)絡編碼分組的機會中繼[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9年07期

4 羅文宇;金梁;黃開枝;;保障無線物理層安全的不適定理論與應用[J];信號處理;2011年11期

5 楊斌;;無線通信物理層安全技術研究[J];信息網(wǎng)絡安全;2012年06期

6 鄧錦輝;以太網(wǎng)物理層的一致性測試[J];電子產(chǎn)品世界;2003年05期

7 劉衍捷 ,汪一鳴;藍牙測試模式實現(xiàn)及其物理層觀測[J];中國無線電;2004年12期

8 張金寶;鄭洪明;談振輝;;一種基于塊平均互信息率的物理層抽象算法[J];鐵道學報;2010年03期

9 潘鵬貴;許力;林力偉;;無線網(wǎng)絡中物理層網(wǎng)絡編碼策略研究[J];計算機工程;2011年08期

10 洪濤;宋茂忠;劉渝;;切換天線發(fā)射的低截獲率通信信號物理層安全傳輸[J];應用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文琪;李樂民;;3GPP LTE物理層關鍵技術[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黃一平;;一種基于TD-SCDMA系統(tǒng)物理層原理的仿真實現(xiàn)[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3 任焱鋒;;基于多天線的802.16e物理層仿真[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芮鶴齡;;高速環(huán)境對TD—SCDMA系統(tǒng)物理層影響研究[A];2008年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宇;唐勇;李雷;蔣建鋒;饒敏;張明德;孫小菡;;考慮了物理層傳輸特性的IP-WDM光網(wǎng)絡業(yè)務分級模型[A];全國第十一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二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3)論文集[C];2003年

6 王月珍;;1xEV-DO Rev A與Rev 0的技術比較[A];廣東省通信學會2006年度學術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湯銘;泛達推出統(tǒng)一物理層基礎設施策略[N];計算機世界;2008年

2 周;泛達推出統(tǒng)一物理層基礎設施策略[N];電腦商報;2008年

3 ;泰克為SATA修訂版3.0物理層測試提供測試文檔[N];電子報;2008年

4 張彤;UPI統(tǒng)一物理層基礎設施[N];網(wǎng)絡世界;2008年

5 ;TI推出物理層/鏈路控制方案[N];中國電子報;2001年

6 羅德與施瓦茨中國有限公司產(chǎn)品支持經(jīng)理 安毅;破解WiMAX物理層測試瓶頸[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7年

7 劉喜喜;欲引領未來布線技術走向 泛達發(fā)布UPI策略[N];中國計算機報;2008年

8 本版編譯 周青;MBOA為UWB網(wǎng)絡定義新MAC[N];計算機世界;2004年

9 ;IEEE 802.11系列標準巡禮[N];人民郵電;2002年

10 清水 編譯;802.11n助力下一代無線局域網(wǎng)[N];計算機世界;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濤;無線網(wǎng)絡的物理層安全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2 周敏;基于能效的物理層網(wǎng)絡編碼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3 高暉;無線協(xié)作通信系統(tǒng)中的物理層網(wǎng)絡編碼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4 杜柏生;無線物理層多播中的預編碼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5 王曉煒;多用戶無線系統(tǒng)中的物理層保密通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6 楊云川;面向物理層安全的預編碼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申少君;非理想條件下的物理層安全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2 喻理;移動WiMAX系統(tǒng)物理層關鍵技術仿真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3 魏浩;無線雙向中繼傳輸及物理層安全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4 陶立康;無源光網(wǎng)絡物理層安全防范策略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5 程飛;CMMB物理層關鍵技術研究與改進[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6 李偉;10G EPON物理層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莫建華;無線中繼網(wǎng)絡中物理層安全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8 陳曦;基于物理層損傷約束的光網(wǎng)絡RWA算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1年

9 李仁波;3GPP LTE物理層鏈路關鍵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杜賢峰;ZigBee技術物理層的理論研究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591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5591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7b5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