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熒光銅納米簇合成的抑制檢測三聚氰胺
本文選題:銅納米簇 + 銅-三聚氰胺配合物 ; 參考:《分析化學》2017年08期
【摘要】:三聚氰胺能與銅離子(Cu~(2+))形成配合物,對熒光銅納米簇的合成有明顯抑制作用,且其抑制程度與三聚氰胺濃度在一定范圍內(nèi)呈線性關(guān)系;诖藰(gòu)建了一種簡單、快速檢測三聚氰胺的方法。以聚T單鏈DNA為模板合成的銅納米簇作為熒光探針,當三聚氰胺存在時,Cu~(2+)與三聚氰胺生成配合物,阻礙銅納米簇的合成,導(dǎo)致熒光強度降低。在優(yōu)化的實驗條件下,三聚氰胺濃度在5~120μmol/L范圍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檢出限為1.5μmol/L,牛奶樣品中三聚氰胺加標回收率為96.3%~104.4%。與傳統(tǒng)納米金/銀、量子點等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簡單、快速、靈敏等優(yōu)點。
[Abstract]:Melamine can form a complex with copper ions (Cu~ (2+)), which has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synthesis of fluorescent copper nanoclusters. The inhibition degree is linear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melamine in a certain range. Based on this, a simple and rapid detection method for melamine was constructed. The copper nanoclusters synthesized by the poly T single strand DNA as the template were used as the fluorine. Light probe, when melamine exists, Cu~ (2+) is formed with melamine, which hinders the synthesis of copper nanoclusters and reduces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concentration of melamine h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range of 5~120 mu mol/L, the detection limit is 1.5 u mol/L,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melamine in milk samples is 96.3%~104.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ano gold / silver, quantum dots and other methods, 4%. is simple, fast and sensitive.
【作者單位】: 湖南工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綠色建筑功能材料實驗室;
【分類號】:O657.3;TS252.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牛凌梅;張玉娜;連靠奇;石紅梅;康維鈞;;基于雙層納米金修飾傳感器的應(yīng)用研究[J];化學傳感器;2013年01期
2 于巧玲;蔡朝容;覃俊達;;基于納米金銀材料的可視化檢測研究進展[J];廣州化工;2013年11期
3 沈麗;;納米金在比色傳感分析中的應(yīng)用[J];材料導(dǎo)報;2014年09期
4 曾琦斐;;納米金的制備及其應(yīng)用研究[J];嘉應(yīng)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袁帥;劉崢;馬肅;;納米金粒子的理化性質(zhì)、制備及修飾技術(shù)和應(yīng)用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J];材料導(dǎo)報;2012年09期
6 李紅紅;陳興國;;納米金銀材料在比色檢測汞中的應(yīng)用[J];巖礦測試;2012年05期
7 李標模;喻寧亞;王平軍;金勇;銀董紅;;硫醚功能化離子液體固定納米金粒子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J];催化學報;2007年10期
8 石杰;范淑敏;吳靜;康小慧;尹瑜靜;王瑞勇;;生物法合成納米金的研究進展[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9 白文薈;劉金釧;陳愛亮;;納米金比色法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yīng)用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2014年07期
10 李勇;申文杰;;金屬氧化物納米催化的形貌效應(yīng)[J];中國科學:化學;2012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穎;王明月;牛瑞;;納米金表面結(jié)構(gòu)變化與催化性能調(diào)控[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6分會:膠體與界面[C];2014年
2 朱亞琦;馬潔;;以納米金提高固定蛋白A的穩(wěn)定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3 龐樹峰;賈亞偉;;納米金的綠色合成[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卓;鮮于運雷;陳雯雯;;納米金上的化學表面修飾在生物分析中的應(yīng)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2分會:分離分析及微、納流控新方法[C];2014年
5 王瑞勇;范淑敏;康小慧;尹瑜靜;吳靜;;非標記納米金光譜法檢測食品中維生素B1[A];河南省化學會201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6 王莎莎;陳令新;;基于異硫氰酸熒光素修飾的納米金對銅離子的熒光檢測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7 羅玉瓊;劉派;王小英;孫潤倉;;木聚糖綠色合成納米金及其應(yīng)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8分會:綠色化學[C];2014年
8 任姍;李保新;;基于正電荷納米金比色法測定谷胱苷肽[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全國發(fā)光分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景愛華;馬小媛;董健;錢衛(wèi)平;;瓊脂糖凝膠介導(dǎo)的不規(guī)則的納米金晶體的原位制備[A];第五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陳秀琴;馬冬冬;潘素娟;余志強;楊洪欽;彭亦如;;納米金-羧基樹枝酞菁復(fù)合物的自組裝和光物理性質(zhì)[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1分會:光化學[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何屹;納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與大小有關(guān)[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永海;Au、Ag、Pd、Cu、Ni納米催化劑設(shè)計構(gòu)筑與催化氧化還原研究[D];江蘇大學;2015年
2 張晶;新型納米生物探針的構(gòu)建及其應(yīng)用[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李群芳;多功能納米標記探針作為信號放大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4 胡宇芳;基于核酸和類核酸的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及應(yīng)用[D];湖南大學;2015年
5 陳婷婷;生物熒光探針在活細胞成像中的研究與應(yīng)用[D];湖南大學;2015年
6 臧佳辰;線粒體鐵蛋白及β-乳球蛋白金納米簇的制備及表征[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7年
7 王陽剛;金屬氧化物負載的納米金催化劑的理論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8 凌凱;納米金比色法測定大分子分子量[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9 隆異娟;基于納米金模擬酶活性的生物分析化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10 劉蒙蒙;金納米顆粒與細胞相互作用的暗場顯微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應(yīng)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路偉;染料敏化的氧化鋅“納米草坪”的構(gòu)建及其光催化制氫性能[D];上海應(yīng)用技術(shù)學院;2015年
2 熊海巖;鈀、鉑、金基納米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劉晶;納米金—聲致發(fā)光分析方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韋正楠;基于富勒烯@金納米等離子體的Fenton催化傳感器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5 楊桂英;聚乙二醇納米金的制備及其在丙烯酰胺檢測和吸附上的應(yīng)用[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6 陳翔;納米金—聚合物雜化微凝膠的制備與應(yīng)用[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5年
7 李奕辰;熒光金納米簇的制備方法及其表征[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楊倩;基于功能化納米金粒子可視化比色檢測鈾(Ⅵ)的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9 溫雅楠;基于聚苯胺/尼龍66納米纖維膜的維生素C顏色傳感器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東華大學;2016年
10 周嵐;納米金及其復(fù)合材料的制備及對重金屬離子的檢測[D];武漢工程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0203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02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