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產白及中一個新穎的菲-1,2-二酮
本文選題:蘭科 切入點:白及 出處:《有機化學》2016年03期
【摘要】:從貴州道地藥材白及中分離得到1個新穎的菲類氧化物和5個已知的菲類衍生物,新化合物命名為4,7-二甲氧基菲-1,2-二酮(1).其結構通過HR-ESIMS,1D和2D NMR等光譜技術確定.
[Abstract]:A novel phenanthrene oxide and five known phenanthrene derivativ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native medicinal materials of Guizhou Province.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HR-ESIMS1D and 2D NMR.
【作者單位】: 遵義醫(yī)學院藥學院;遵義醫(yī)學院細胞生物學教研室;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綠野科技產業(yè)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31560102) 貴州省科技廳中藥攻關項目(No.QKH-ZY[2013]3002) 貴州省科技廳、遵義醫(yī)學院、遵義市科技局聯合基金(No.QKH-LH[2014]7549) 遵義醫(yī)學院博士啟動資金(No.F-698)資助項目~~
【分類號】:O657;R28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正榮,陳慧闖,孫偉東;嗎啉-2,5-二酮的合成[J];化學試劑;1999年05期
2 朱衛(wèi)國,朱美香,苑同鎖,謝明貴,蔣桂高,陳國權;直鏈雙β二酮的合成與表征[J];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0年04期
3 梁高林,虞燕華,陳志明;3,3,10,10-四甲基-4,9-二氮雜十二烷-2,11-二酮肟的合成[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03年10期
4 謝文林;肖桂武;古練權;;無溶劑條件下5,6-二取代-2,3-吡啶二酮的合成[J];有機化學;2008年06期
5 花文廷;;合成1,4-二酮的一些新反應[J];化學通報;1986年03期
6 陳福和;合成1.10-二苯基-1.10—癸二酮[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01期
7 梁澤斌,柴璋,,李碧欽;八配位β-二酮鋯的質譜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1995年04期
8 陳守聰;張春艷;張莉;王道全;王明安;;α-單取代-1,2-環(huán)十二二酮單肟的合成及晶體結構[J];化學學報;2011年11期
9 雷建平;董宏波;徐志紅;湯博;王明安;;5-亞環(huán)己基-咪唑-2,4-二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殺菌活性[J];農藥學學報;2012年04期
10 馬西賽,圖布信;2,3-二氫蒽并(1,2-b)(1,4)惡嗪-7,12-二酮的合成[J];有機化學;199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倪倍倍;董希英;劉寶玫;宋麗陽;楊杰;岳旺;;吲哚—2,3—二酮的電化學方法測定[A];全國第十二屆生化與分子藥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馬吉海;陳韶蕊;馬麗鋒;;1,2-二酮制備新方法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四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5年
3 劉志昌;周成合;李軍;俞玉明;;噻唑二酮類環(huán)蕃的合成及熒光性質[A];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三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五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C];2006年
4 龔云;李靜華;秦建波;周煜超;;4,5-二氮雜芴-3,9-二酮的合成與表征(英文)[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有機分析及生物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王瀟瀟;葉俊偉;高遠;寧桂玲;;癸四烯二酮的合成及發(fā)光性質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17分會:光電功能器件[C];2014年
6 潘慶才;朱順清;李偉;彭正合;;功能型二硫綸·菲咯啉-5,6-二酮混配錳(Ⅱ)、鐵(Ⅱ)、鈷(Ⅱ)配合物的電子光譜特性[A];中國化學會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區(qū))、市無機化學化工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7 張倩;闞斌;左易;倪旺;王云闖;萬相見;陳永勝;;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的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制備[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5分會:有機光伏[C];2014年
8 劉勝利;祁素素;;1-(2-羥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及其與銪(Ⅲ)配合物的合成和發(fā)光性質[A];第五屆全國稀土發(fā)光材料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邱貝貝;劉波;肖璐;李永舫;鄒應萍;;烷基噻吩取代的苯并二雜環(huán)與噻吩吡咯二酮類共聚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英文)[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G:光電功能高分子[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媛;麝香酮及長鏈二酮的仿生合成[D];西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岳金龍;3-(S)-甲基—嗎啉-2,5二酮的合成及其聚合[D];天津大學;2008年
2 王宇龍;3β,5α-二羥基-16-孕甾烯-6,20-二酮-3-芳香族甲酸酯的合成與表征[D];東華大學;2013年
3 周林廣;稀土—二酮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與發(fā)光性能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4 崔雪梅;蛋白中硝基化酪氨酸殘基的檢測以及脫氫姜二酮類似物的合成與初步生物學性質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5 李捧;銪-β二酮配合物在L型納米沸石孔道中的組裝及其發(fā)光性能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4年
6 張彥靜;具有1,3-二酮及1,2-二氫喹啉結構單元的腈類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277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72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