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層飛艇溫度及紅外輻射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平流層飛艇溫度及紅外輻射特性研究
【摘要】:臨近空間飛行器(平流層飛艇)的紅外輻射探測能夠全天實時超視距識別與跟蹤目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監(jiān)測方法。本文建立了一套平流層飛艇溫度及紅外輻射特性仿真系統(tǒng),能夠模擬不同形狀的飛艇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溫度分布及紅外輻射。本文首先建立了飛艇環(huán)境模型;其次通過Monte-Carlo方法計算飛艇的輻射傳遞系數(shù),考慮飛艇表面自身輻射、太陽直接和間接輻射、地球和大氣紅外輻射、大氣散射輻射、飛艇與周圍環(huán)境的強迫對流換熱、飛艇內部自然對流換熱、內載荷因素的影響,建立飛艇溫度計算模型,并對飛艇溫度場進行數(shù)值計算;然后在溫度計算模型基礎上,考慮飛艇自身輻射、空間軌道外熱流等的影響,建立了飛艇紅外輻射計算模型;進而通過FORTRAN編程實現(xiàn)飛艇紅外輻射特性計算;并且將計算結果與FLUENT軟件模擬結果對比,驗證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對影響飛艇溫度及紅外輻射特性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相關分析。仿真實驗結果表明:飛艇的紅外輻射強度在日照區(qū)時比在陰影區(qū)時高;不同時刻、不同部位飛艇溫度及紅外輻射差異明顯;飛艇3-5μm及8-12μm的紅外輻射特性亮度有明顯差異;飛艇不同部位的溫度及紅外輻射影響因子不同,如在太陽能電池板區(qū)域,太陽能電池板吸收率、效率及發(fā)射率是主要影響因子,而非太陽能電池板區(qū)域,本體太陽吸收率及發(fā)射率是主要影響因素。此外,為了方便用戶操作,本文基于Windows Visual Studio2012軟件開發(fā)平臺設計了可視化交互界面,開發(fā)了飛艇紅外輻射特性集成軟件。
【關鍵詞】:平流層飛艇 溫度場 紅外輻射 軟件集成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V27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符號和縮略詞說明9-12
- 1 緒論12-18
- 1.1 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12-14
- 1.2 國內外飛艇溫度及紅外輻射特性研究現(xiàn)狀14-17
- 1.2.1 實驗研究14-15
- 1.2.2 數(shù)值方法15-17
- 1.3 課題研究內容17-18
- 2 飛艇環(huán)境模型的建立18-23
- 2.1 太陽輻射模型18-20
- 2.1.1 太陽赤緯與時角18
- 2.1.2 太陽位置18-20
- 2.2 大氣環(huán)境模型20-21
- 2.3 氦氣模型21-23
- 3 飛艇溫度與紅外輻射計算建模23-34
- 3.1 飛艇溫度計算模型23-27
- 3.1.1 飛艇溫度控制方程23
- 3.1.2 飛艇邊界條件23-27
- 3.1.3 控制方程數(shù)值解法27
- 3.2 蒙特卡洛法計算輻射傳遞系數(shù)27-32
- 3.2.1 發(fā)射點模型29-30
- 3.2.2 光線投射方向模型30-31
- 3.2.3 光線跟蹤模型31
- 3.2.4 坐標系的確定31-32
- 3.2.5 輻射傳遞系數(shù)的統(tǒng)計計算32
- 3.3 飛艇紅外輻射特性模型32-34
- 3.3.1 飛艇自身紅外輻射32-33
- 3.3.2 飛艇面元反射輻射33-34
- 4 飛艇溫度及紅外輻射特性計算分析34-58
- 4.1 飛艇與環(huán)境熱交換模型的方法性驗證34-36
- 4.1.1 飛艇溫度計算模型驗證34-35
- 4.1.2 飛艇與臨近空間稀薄氣體間的對流換熱模型的方法驗證35-36
- 4.2 球形飛艇計算結果36-41
- 4.2.1 熱氣球幾何模型及軌道參數(shù)36
- 4.2.2 熱氣球溫度36-40
- 4.2.3 熱氣球紅外輻射特性40-41
- 4.3 柱形飛艇計算結果41-45
- 4.3.1 柱形飛艇的幾何模型與軌道參數(shù)41
- 4.3.2 柱形飛艇溫度41-44
- 4.3.3 柱形飛艇紅外輻射特性44-45
- 4.4 橢球形飛艇計算結果45-58
- 4.4.1 飛艇幾何模型與軌道參數(shù)46
- 4.4.2 飛艇溫度分布46-56
- 4.4.3 飛艇紅外輻射特性56-58
- 5 飛艇熱輻射特性仿真計算集成軟件58-66
- 5.1 軟件概述58
- 5.2 軟件使用說明58-66
- 6 結論及展望66-68
- 6.1 結論66-67
- 6.2 工作展望67-68
- 致謝68-69
- 參考文獻69-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如增,楊滿珍,廖宗廷,周祖翼;天然黑色電氣石紅外輻射特性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2 申文濤;朱定強;蔡國飆;;中段彈道目標的溫度場與紅外輻射特性計算[J];宇航學報;2010年09期
3 呂月迎;安瑩;;飛行彈丸紅外輻射特性模擬測試研究[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3年03期
4 袁軼慧;張俊舉;陳佐龍;常本康;;飛行彈丸表面溫度與紅外輻射特性仿真研究[J];兵工學報;2010年08期
5 馮艷華;岳慧;;海天背景紅外輻射特性研究[J];制導與引信;2010年04期
6 巨養(yǎng)鋒;薛建國;梁冬明;陳勇;;末敏彈紅外輻射特性及探測[J];激光與紅外;2012年02期
7 李建勛;童中翔;王超哲;柴棟;張志波;;飛機紅外輻射特性分析與易損性評估[J];激光與紅外;2013年02期
8 謝中 ,唐義平;近場坦克目標紅外輻射特性理論模型的研究[J];現(xiàn)代引信;1991年03期
9 山其驤,卜滿;熱噴流紅外輻射特性的實驗測試[J];測試技術學報;1994年02期
10 劉海波;馬治國;王軍生;;?毡尘跋聦椀募t外輻射特性分析[J];艦船科學技術;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佛顯超;范宏深;;微結構材料紅外輻射特性分析[A];2009年先進光學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2 馬冬梅;孫志遠;聶真威;;紅外輻射特性測量系統(tǒng)的實驗室定標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張堯禹;李岷;;基于目標紅外輻射特性標定方法研究[A];低碳經(jīng)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唐嘉;高昕;;靶場紅外輻射特性測量系統(tǒng)標定方法研究[A];2006年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會議文集(A 光電系統(tǒng)總體技術專題)[C];2006年
5 朱希娟;李霞;王俊;劉興潤;;三種典型流動狀態(tài)下的噴流紅外輻射特性[A];第十屆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6 杜勝華;龔加明;夏新林;;某飛行器紅外輻射特性研究[A];第二屆紅外成像系統(tǒng)仿真測試與評價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正宇;趙陽;王麗;;基于Sinda/Fluint的空間目標紅外輻射特性分析[A];全國第20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CACIS·2009)暨全國第1屆安全關鍵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8 于明飛;李寧;張琪;徐文;;二元噴管流場與紅外輻射特性數(shù)值分析[A];探索 創(chuàng)新 交流——第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第5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裘俊;近表層微結構紅外輻射特性[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2 張偉清;衛(wèi)星紅外輻射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3 孫航;大口徑紅外輻射特性測量設備目標識別與跟蹤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原桂彬;導彈羽焰及云層背景紅外輻射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羅來科;水陸坦克與背景紅外輻射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6 劉曉東;高溫微粒紅外輻射特性測量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宏斌;土壤~植被混合型地表紅外輻射特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2 陳彬;海面背景下艦船目標紅外輻射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宋旭堯;高發(fā)射率涂層紅外輻射特性實驗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4年
4 呂月迎;飛行彈丸紅外輻射特性模擬測試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3年
5 張敏;平流層飛艇溫度及紅外輻射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6 陸定斌;地面典型目標紅外探測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7 李劉苗;海天背景目標紅外輻射特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王小鵬;典型軍用目標紅外輻射特性測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9 牛春洋;特種車輛紅外輻射特性仿真及發(fā)射率測量[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梁歡;地面背景的紅外輻射特性計算及紅外景象生成[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0702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107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