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臺風風暴潮災害復合情景模擬與應急避難研究-以上海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16:59
全球突發(fā)性自然-人為復合災害事件日漸頻繁,造成嚴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和人員傷亡,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防災減災體系已成為全球、國家和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進程中共同面臨的科學難題。沿海地區(qū)因人口聚集、經濟發(fā)達和氣象災害頻發(fā)成為當前防災減災的重點區(qū)域。區(qū)域海平面的上升,疊加城市化過程中負面因素的干擾,促使沿海地區(qū)孕災環(huán)境的加速演變,承災系統(tǒng)抗災能力下降。在監(jiān)測預警技術和應急響應能力仍滯后的背景下,加強災害情景模擬、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的集成研究將有助于沿海地區(qū)科學有效地應對各類突發(fā)性災害事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沿海城市自然災害風險應急預案情景分析(40730526)”、“中國沿海城市自然災害風險評估體系研究(40571006)”和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項目“基于情景分析的上海市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區(qū)劃研究(09QA1401800)”、華東師范大學優(yōu)秀博士培養(yǎng)基金(No.2010033)等科研項目的支撐下,本論文緊密結合沿海地區(qū)應對極端臺風風暴潮災害的迫切需求,基于區(qū)域臺風風暴潮災害風險系統(tǒng)的驅動力-壓力-狀態(tài)-響應(DPSR)作用機制,提出構建集災害復合情景模擬、災害風險區(qū)劃與預警、應急疏散模擬為一...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綜述
1.3 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
1.4 論文特色
1.5 論文結構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及數據來源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數據來源
第三章 臺風風暴潮災害復合情景模擬及風險區(qū)劃
3.1 概述
3.2 臺風風暴潮災害風險系統(tǒng)
3.3 臺風風暴潮災害情景構建
3.4 臺風風暴潮災情景模擬
3.5 洪災風險評估與應急區(qū)劃
3.6 實證研究
3.7 小結
第四章 防洪應急避難系統(tǒng)研究
4.1 概述
4.2 防洪應急避難基礎理論
4.3 防洪應急避難路徑分析模型
4.4 避難空間布局
4.5 實證分析
4.6 小結
第五章 復合災害情景下應急疏散模擬研究
5.1 概述
5.2 應急疏散需求分析
5.3 應急疏散模型構建
5.4 應急疏散工具集成
5.5 應急疏散預案編制
5.6 實證分析
5.7 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存在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驗潮數據的西北太平洋區(qū)域海面變化預測[J]. 羅文,袁林旺,易琳,俞肇元,謝志仁. 地理學報. 2011(01)
[2]天津濱海地區(qū)風暴潮極值增水漫灘情景展示及風險評估[J]. 謝翠娜,胡蓓蓓,王軍,陳晶晶,許世遠,劉耀龍,葉明武. 海洋湖沼通報. 2010(02)
[3]利用最短路徑算法確定地理網絡中心服務范圍[J]. 胡于杰,李響.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10(03)
[4]基于GIS在洪災損失評估中的應用[J]. 朱留軍. 城市勘測. 2009(06)
[5]面向LBS使用者的時間地理學研究評介[J]. 黃瀟婷,柴彥威. 地理科學進展. 2009(06)
[6]五論災害系統(tǒng)研究的理論與實踐[J]. 史培軍. 自然災害學報. 2009(05)
[7]一種用于制定有組織撤離計劃的算法[J]. 鄭燕飛,李響.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5)
[8]時間地理學研究最新進展[J]. 柴彥威,趙瑩. 地理科學. 2009(04)
[9]基于Agent技術的人員疏散微觀仿真模型研究[J]. 黃希發(fā),王科俊,郭蓮英,邵清. 系統(tǒng)仿真學報. 2009(15)
[10]多源點突發(fā)災害事故應急疏散模型與算法[J]. 張江華,劉治平,朱道立. 管理科學學報. 2009(03)
博士論文
[1]上海地面沉降影響因素綜合分析與地面沉降系統(tǒng)調控對策研究[D]. 龔士良.華東師范大學 2008
[2]洪災避遷決策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 李發(fā)文.河海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上海沿海地區(qū)臺風風暴潮災害情景模擬及風險評估[D]. 謝翠娜.華東師范大學 2010
[2]上海成災臺風的氣象特征及災害風險評估[D]. 孟菲.上海師范大學 2008
[3]洪災避難遷移決策支持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D]. 李超杰.首都師范大學 2007
[4]居民區(qū)人員應急疏散仿真研究[D]. 李爽.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7
[5]上海市水文氣象災害風險特征分析及管理范式研究[D]. 任清泉.上海師范大學 2007
[6]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 徐高.西南交通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36002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綜述
1.3 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
1.4 論文特色
1.5 論文結構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及數據來源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數據來源
第三章 臺風風暴潮災害復合情景模擬及風險區(qū)劃
3.1 概述
3.2 臺風風暴潮災害風險系統(tǒng)
3.3 臺風風暴潮災害情景構建
3.4 臺風風暴潮災情景模擬
3.5 洪災風險評估與應急區(qū)劃
3.6 實證研究
3.7 小結
第四章 防洪應急避難系統(tǒng)研究
4.1 概述
4.2 防洪應急避難基礎理論
4.3 防洪應急避難路徑分析模型
4.4 避難空間布局
4.5 實證分析
4.6 小結
第五章 復合災害情景下應急疏散模擬研究
5.1 概述
5.2 應急疏散需求分析
5.3 應急疏散模型構建
5.4 應急疏散工具集成
5.5 應急疏散預案編制
5.6 實證分析
5.7 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存在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驗潮數據的西北太平洋區(qū)域海面變化預測[J]. 羅文,袁林旺,易琳,俞肇元,謝志仁. 地理學報. 2011(01)
[2]天津濱海地區(qū)風暴潮極值增水漫灘情景展示及風險評估[J]. 謝翠娜,胡蓓蓓,王軍,陳晶晶,許世遠,劉耀龍,葉明武. 海洋湖沼通報. 2010(02)
[3]利用最短路徑算法確定地理網絡中心服務范圍[J]. 胡于杰,李響.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10(03)
[4]基于GIS在洪災損失評估中的應用[J]. 朱留軍. 城市勘測. 2009(06)
[5]面向LBS使用者的時間地理學研究評介[J]. 黃瀟婷,柴彥威. 地理科學進展. 2009(06)
[6]五論災害系統(tǒng)研究的理論與實踐[J]. 史培軍. 自然災害學報. 2009(05)
[7]一種用于制定有組織撤離計劃的算法[J]. 鄭燕飛,李響.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5)
[8]時間地理學研究最新進展[J]. 柴彥威,趙瑩. 地理科學. 2009(04)
[9]基于Agent技術的人員疏散微觀仿真模型研究[J]. 黃希發(fā),王科俊,郭蓮英,邵清. 系統(tǒng)仿真學報. 2009(15)
[10]多源點突發(fā)災害事故應急疏散模型與算法[J]. 張江華,劉治平,朱道立. 管理科學學報. 2009(03)
博士論文
[1]上海地面沉降影響因素綜合分析與地面沉降系統(tǒng)調控對策研究[D]. 龔士良.華東師范大學 2008
[2]洪災避遷決策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 李發(fā)文.河海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上海沿海地區(qū)臺風風暴潮災害情景模擬及風險評估[D]. 謝翠娜.華東師范大學 2010
[2]上海成災臺風的氣象特征及災害風險評估[D]. 孟菲.上海師范大學 2008
[3]洪災避難遷移決策支持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D]. 李超杰.首都師范大學 2007
[4]居民區(qū)人員應急疏散仿真研究[D]. 李爽.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7
[5]上海市水文氣象災害風險特征分析及管理范式研究[D]. 任清泉.上海師范大學 2007
[6]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 徐高.西南交通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360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9360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