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管道兩輪漏磁內檢測數據的比對方法
本文關鍵詞:海底管道兩輪漏磁內檢測數據的比對方法 出處:《船海工程》2016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海底管道 漏磁檢測 兩輪 比對 位置參數 關鍵點
【摘要】:分析海底管道漏磁檢測報告的數據參數,提出在關鍵點對齊的前提下,以相對里程、時鐘方位和表面位置3個位置參數為核心要素的比對方法,對渤海某海底管道的2輪漏磁檢測數據進行案例應用。結果表明,在關鍵點對齊的前提下,只要這3個參數吻合度較好,則可以判定為同一缺陷,即使缺陷特征參數(長度、寬度和相對深度)完全不符合腐蝕的發(fā)展趨勢,也不能借此否定其為同一缺陷的可能。
[Abstract]:The data analysis of magnetic flux leakage testing report of the submarine pipeline, put forward in the premise of key point alignment, relative to the range, azimuth and surface position comparison method of clock 3 position parameters as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case, application of the 2 round of MFL data of Bohai submarine pipel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emise of key point alignment next, as long as the 3 parameters in good agreement, it can be determined as the same defect, even if the defect feature parameters (length, width and relative depth)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rrosion, not to deny the same defect.
【作者單位】: 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蓬勃作業(yè)公司;
【分類號】:P756.2
【正文快照】: 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是檢測海底管道腐蝕缺陷信息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方法,當前隨著國內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工作的推進,很多海底管道已經開展了兩輪甚至多輪漏磁內檢測工作,但是對多輪檢測數據的比對和分析工作卻相對滯后。通過對多輪漏磁檢測數據進行比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丹丹;高書鵬;曲杰;詹燕紅;;缺陷尺寸對不同剩余強度評價方法保守性的影響[J];船海工程;2015年04期
2 王良軍;李強;梁菁[?;;長輸管道內檢測數據比對國內外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油氣儲運;2015年03期
3 張鵬;蒲正元;;管道缺陷漏磁和超聲波檢測數據的對比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年10期
4 滕延平;金良;高強;費雪松;南敬茹;劉志剛;王立峰;董博;;高溫原油管道內外檢測數據對比分析[J];油氣儲運;2014年01期
5 段慶全;仇經緯;王建琳;楊鵬;;影響含腐蝕缺陷管道剩余強度的參數分析[J];壓力容器;2013年01期
6 王翔;趙東風;;不同級別腐蝕管道剩余強度評估方法對比研究[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丹丹;崔礦慶;詹燕紅;;PL19-3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數據評估[J];船海工程;2016年05期
2 黃明基;熊悅;田玉琛;;漏磁與超聲組合檢測技術在工業(yè)管道中的應用[J];石化技術;2016年09期
3 范曉勇;淡勇;高勇;王戰(zhàn)輝;;天然氣管道局部等效應力及塑性變形評估[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6年08期
4 王孟;李自力;楊超;陳健飛;;埋地集輸管道檢測數據分析[J];表面技術;2016年08期
5 李晶;鄒翔;王相民;高金崗;;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腐蝕機理與防護措施[J];全面腐蝕控制;2016年06期
6 王丹丹;林曉;駱秀媛;詹燕紅;;海底管道兩輪漏磁內檢測數據的比對方法[J];船海工程;2016年03期
7 青松鑄;范小霞;陽梓杰;米小雙;孫明楠;高健;周秀蘭;;ASME B31G-2012標準在含體積型缺陷管道剩余強度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天然氣工業(yè);2016年05期
8 趙莉;;含腐蝕缺陷長輸管道剩余強度影響參數定量評價[J];當代化工;2016年03期
9 牛小驥;曠儉;陳起金;;采用MEMS慣導的小口徑管道內檢測定位方案可行性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16年01期
10 李輝;石磊;張雷;石鳳仙;李大朋;路民旭;;深海水下生產設施選材與腐蝕控制[J];腐蝕與防護;2015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立坤;王洪超;熊敏;吳家勇;許斌;;長距離輸油管道泄漏監(jiān)測技術分析及研究建議[J];油氣儲運;2014年11期
2 湯榮;蘇林;李健;姚志軍;;漏磁檢測技術在甬滬寧原油管線上的應用[J];管道技術與設備;2014年05期
3 顏達峰;;油氣管道超聲波內檢測技術進展[J];上海煤氣;2014年04期
4 趙鑫;;海底管道內檢測技術發(fā)展及研究趨勢[J];化工管理;2014年23期
5 程海霞;司姍姍;王炳英;侯振波;;三版ASME B31G標準的評價方法比較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04期
6 滕延平;金良;高強;費雪松;南敬茹;劉志剛;王立峰;董博;;高溫原油管道內外檢測數據對比分析[J];油氣儲運;2014年01期
7 朱春海;;高溫環(huán)境下壓力容器與管道在線超聲波檢測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3年09期
8 段慶全;仇經緯;王建琳;楊鵬;;影響含腐蝕缺陷管道剩余強度的參數分析[J];壓力容器;2013年01期
9 王翔;趙東風;;不同級別腐蝕管道剩余強度評估方法對比研究[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13年01期
10 馮健;張峻峰;盧森驤;王宏陽;馬瑞澤;;Three-axis magnetic flux leakage in-line inspection simulation based on finite-element analysis[J];Chinese Physics B;201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開忍;肖熙;;基于缺陷評估的海底管道設計研究[J];中國海洋平臺;2006年04期
2 來向華;葉銀燦;韋雁機;茍諍慷;傅曉明;;杭州灣海底管道沖刷自埋演化過程初步研究[J];海洋學研究;2011年02期
3 高峰;李娟;;海底管道水下濕式維修法在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造船;2012年S1期
4 張國光;海底管道開溝技術的發(fā)展及其綜合評價[J];海洋通報;1989年02期
5 ;淺談降低海底管道工程造價[J];中國海洋平臺;1997年01期
6 侯百川;吳春松;李軍安;金博文;;海底管道維修方法淺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2年32期
7 劉英寶,王德禹,馮春健;海底管道設計壁厚和計算壁厚的選取[J];中國海洋平臺;2003年04期
8 金偉良,張恩勇,邵劍文,劉德華;海底管道失效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科技通報;2004年06期
9 肖文功;海底管道懸空隱患治理技術研究及應用[J];中國海洋平臺;2004年06期
10 李中玲;李景武;;海底管道工程管材拉運技術[J];科技資訊;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建平;王學超;;杭州灣海底管道臨界管跨分析模型研究[A];壓力容器先進技術——第七屆全國壓力容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王雷;;計算機技術在海底管道施工中的應用[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高峰;李娟;;海底管道水下濕式維修法在工程中的應用[A];2012年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學術論文集[C];2012年
4 李毅;王聚鋒;高書鵬;;海底管道內檢測技術在渤海灣的應用[A];油氣管道腐蝕檢測與防護預警[C];2012年
5 高峰;李娟;;海底管道水下濕式維修法在工程中的應用[A];2012年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C];2013年
6 郭斌;王軍;毛榮;王彬;李耕野;房長帥;;在役海底管道內檢測方法分析及應用[A];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第三屆海洋工程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李春;沙秋;秦延龍;劉振紋;;海底管道懸空風險及消減措施分析[A];2013年中國海洋工程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8 龔順風;陳源;金偉良;李志剛;趙冬巖;何寧;;深水海底管道S型鋪設形態(tài)分析[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9 曹先凡;秦延龍;聶冬;孫建偉;孫昭晨;;海底管道沖刷的數值模擬[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10 高峰;潘東民;裴紅英;魏彥;;淺水區(qū)海底管道應急搶修預案建立的思考[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汪亞萍 通訊員 徐江;大港海底管道項目亮點紛呈[N];中國石油報;2009年
2 通訊員 鄧廷輝;“863”新技術為海底管道裝上“眼睛”[N];科技日報;2010年
3 記者 趙士振 通訊員 李江輝;勝利自制機器人 首次海底查管道[N];中國石化報;2010年
4 鄧廷輝;新技術為海底管道裝上“眼睛”[N];中國技術市場報;2010年
5 記者 王國文 通訊員 黃敏東;兩灣口海底管道附近不得亂拋錨[N];石獅日報;2010年
6 通訊員 田奕豐;西二線海底管道項目有序展開[N];石油管道報;2011年
7 李倩 方新偉 劉洋;科技成就從陸地到海洋的完美跨越[N];科技日報;2011年
8 記者 劉濤;集團公司調研組到深港海底管道現場指導工作[N];石油管道報;2012年
9 王占春 王園;天津設計院中緬管道(緬甸段)海底管道開始鋪管[N];石油管道報;2012年
10 賈天添;新型海底管道連接器問世[N];中國船舶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錦昆;淺海海底管道懸空段防護技術研究及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2 王雷;海底管道懸空檢測及治理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3 張宗峰;海底管道在位穩(wěn)定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4 邵劍文;海底管道的健康監(jiān)測系統與評估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原文娟;基于屏障的在役海底管道量化風險評價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6 吳鈺驊;海底管道—流體—海床相互作用機理和監(jiān)測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張恩勇;海底管道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基礎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8 胡軍;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解決方案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9 趙天奉;高溫海底管道溫度應力計算與屈曲模擬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10 丁鵬;海底管線安全可靠性及風險評價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蘭千鈺;波、流作用下的海底管道自埋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2 高爽;海底管道維修機具的力學分析及仿真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3 何璇;含凹陷海底管道屈曲機理的數值模擬[D];浙江大學;2015年
4 趙曉宇;單層保溫管外腐蝕失效模式及改進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5 韓文海;腐蝕海底管道可靠性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6 劉臻;海底管道聲學探測方法中的問題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7 方娜;海底管道泄漏事故風險分析與應急對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8 紀澤慧;水下直線目標處理算法在海底管道檢測機器人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9 胡麗川;基于多波束與海底管道建模方法的研究與實現[D];東華理工大學;2016年
10 王常文;深水海底管道維修系統工程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748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37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