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電站低溫余熱利用技術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23:38
分布式能源電站中存在總量較大、種類多樣的低溫余熱,這部分熱量的利用是提高分布式能源電站熱效率、節(jié)約能耗的重要手段。低溫余熱利用技術分為同級利用和升級利用,同級利用主要是向能級相近的用戶供熱,而升級利用主要有熱泵/制冷技術、熱管、變熱器、余熱發(fā)電技術、熱聲裝置等技術手段。在綜合利用方面還有將各個不同能級熱源和設備綜合利用的DH(低溫余熱區(qū)域供暖)系統(tǒng),將熱能資源進行匯總和分配是余熱利用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
【文章來源】:浙江電力. 2020,39(08)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吸收式變熱器工作流程
尹娟等人[26]以H2O/LiBr,TFE/NMP,TFE/E181和TFE/PYR為工質對,對單級吸收式變熱器進行了熱力學分析,結果表明H2O/LiBr適用于低溫熱回收,TFE/NMP,TFE/E181和TFE/PYR適用于高溫熱回收。其后,尹娟等人[27]分析了3種二次提升型吸收式變熱器(第一級吸收器加熱第二級蒸發(fā)器A1-E2、第一級吸收器加熱第二級發(fā)生器A1-G2、第一級吸收器加熱第二級蒸發(fā)器和發(fā)生器A1-E2+G2)的熱力性能,流程如圖2所示,發(fā)現(xiàn)A1-E2模式的熱效率最高,二次提升型吸收式變熱器比單級吸收式變熱器有更高的溫度提升,運行范圍擴大,但系統(tǒng)性能有所下降。尹娟等[28]還以H2O/LiBr和TFE/NMP為工質對,分析了雙效吸收式變熱器的熱力性能,流程如圖3所示,結果表明雙效吸收式變熱器可達到和兩級吸收式變熱器同樣高的溫度提升,但運行范圍較窄。
王輝濤等人[29]對吸收式變熱器的各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變熱器可在70~80℃的熱源下工作,在此低溫熱源下工作時冷源溫度對效率的影響最大,溫升受工質限制,提高溫升的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工質對。史琳等[30]在雙效變熱器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型的噴射式-吸收變熱器,如圖4所示,使變熱器結構更加簡單,提高了變熱器的輸出溫度和熱效率。圖4 噴射式-吸收變熱器工作流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吸收式熱泵在燃氣熱電廠余熱回收中的應用[J]. 王軍. 節(jié)能與環(huán)保. 2018(05)
[2]一種低溫余熱高效利用的氨水動力循環(huán)[J]. 陳昕,王如竹. 化工學報. 2016(09)
[3]利用煉化企業(yè)低溫余熱的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J]. 汪紅. 煉油技術與工程. 2015(05)
[4]機械蒸汽再壓縮熱泵技術研究進展[J]. 龐衛(wèi)科,林文野,戴群特,楊魯偉,張振濤. 節(jié)能技術. 2012(04)
[5]工藝流程中低溫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研究[J]. 劉洋,郁鴻凌,管晨希,楊東偉,肖博鈞. 上海節(jié)能. 2012(01)
[6]低溫余熱回收升級利用技術綜述[J]. 許瑋瑋,唐曉東,李小紅,馮雪峰,陳小金,劉海燕. 廣州化工. 2011(23)
[7]國內外吸收式熱泵強化傳熱傳質研究綜述[J]. 孫健,付林,張世鋼. 制冷與空調. 2010(02)
[8]低溫熱能有機物發(fā)電系統(tǒng)熱力分析[J]. 顧偉,翁一武,王艷杰,翁史烈. 太陽能學報. 2008(05)
[9]以中低溫余熱為熱源的LNG冷能利用流程改進[J]. 夏侯國偉,白菲菲,張早校. 天然氣工業(yè). 2008(05)
[10]吸收式變熱器性能的影響因素[J]. 王輝濤,王華. 重慶建筑大學學報. 2008(01)
博士論文
[1]自激式振蕩流熱管熱輸送性能研究[D]. 林梓榮.華南理工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回收低溫煙氣余熱的吸收-壓縮復合熱泵系統(tǒng)集成與分析[D]. 姜迎春.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2017
本文編號:3136217
【文章來源】:浙江電力. 2020,39(08)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吸收式變熱器工作流程
尹娟等人[26]以H2O/LiBr,TFE/NMP,TFE/E181和TFE/PYR為工質對,對單級吸收式變熱器進行了熱力學分析,結果表明H2O/LiBr適用于低溫熱回收,TFE/NMP,TFE/E181和TFE/PYR適用于高溫熱回收。其后,尹娟等人[27]分析了3種二次提升型吸收式變熱器(第一級吸收器加熱第二級蒸發(fā)器A1-E2、第一級吸收器加熱第二級發(fā)生器A1-G2、第一級吸收器加熱第二級蒸發(fā)器和發(fā)生器A1-E2+G2)的熱力性能,流程如圖2所示,發(fā)現(xiàn)A1-E2模式的熱效率最高,二次提升型吸收式變熱器比單級吸收式變熱器有更高的溫度提升,運行范圍擴大,但系統(tǒng)性能有所下降。尹娟等[28]還以H2O/LiBr和TFE/NMP為工質對,分析了雙效吸收式變熱器的熱力性能,流程如圖3所示,結果表明雙效吸收式變熱器可達到和兩級吸收式變熱器同樣高的溫度提升,但運行范圍較窄。
王輝濤等人[29]對吸收式變熱器的各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變熱器可在70~80℃的熱源下工作,在此低溫熱源下工作時冷源溫度對效率的影響最大,溫升受工質限制,提高溫升的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工質對。史琳等[30]在雙效變熱器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型的噴射式-吸收變熱器,如圖4所示,使變熱器結構更加簡單,提高了變熱器的輸出溫度和熱效率。圖4 噴射式-吸收變熱器工作流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吸收式熱泵在燃氣熱電廠余熱回收中的應用[J]. 王軍. 節(jié)能與環(huán)保. 2018(05)
[2]一種低溫余熱高效利用的氨水動力循環(huán)[J]. 陳昕,王如竹. 化工學報. 2016(09)
[3]利用煉化企業(yè)低溫余熱的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J]. 汪紅. 煉油技術與工程. 2015(05)
[4]機械蒸汽再壓縮熱泵技術研究進展[J]. 龐衛(wèi)科,林文野,戴群特,楊魯偉,張振濤. 節(jié)能技術. 2012(04)
[5]工藝流程中低溫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研究[J]. 劉洋,郁鴻凌,管晨希,楊東偉,肖博鈞. 上海節(jié)能. 2012(01)
[6]低溫余熱回收升級利用技術綜述[J]. 許瑋瑋,唐曉東,李小紅,馮雪峰,陳小金,劉海燕. 廣州化工. 2011(23)
[7]國內外吸收式熱泵強化傳熱傳質研究綜述[J]. 孫健,付林,張世鋼. 制冷與空調. 2010(02)
[8]低溫熱能有機物發(fā)電系統(tǒng)熱力分析[J]. 顧偉,翁一武,王艷杰,翁史烈. 太陽能學報. 2008(05)
[9]以中低溫余熱為熱源的LNG冷能利用流程改進[J]. 夏侯國偉,白菲菲,張早校. 天然氣工業(yè). 2008(05)
[10]吸收式變熱器性能的影響因素[J]. 王輝濤,王華. 重慶建筑大學學報. 2008(01)
博士論文
[1]自激式振蕩流熱管熱輸送性能研究[D]. 林梓榮.華南理工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回收低溫煙氣余熱的吸收-壓縮復合熱泵系統(tǒng)集成與分析[D]. 姜迎春.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2017
本文編號:31362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31362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