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燃柴油噴油正時對LNG-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特性的影響
[Abstract]:The effect of timing of ignition diesel injection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NG-diesel dual fuel engine was studied with a turbocharged six-cylinder diesel engine as an experimental object. Intra-cylinder pressure, pressure rise rate, in-cylinder temperature, combustion heat release and cycle variation of dual-fuel engine with different injection tim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ing of ignition diesel fuel injec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ual fuel engine. With the increase of diesel fuel injection timing, the maximum cylinder pressure, the maximum pressure rise rate, the maximum combus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maximum instantaneous heat release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rankshaft rotation angle decreases, and the peak pressure cycle varia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The cyclic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peak pressure rise rate decreases.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汽車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汽車工程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CHD2012TD007,CHD2014G1502035)
【分類號】:TK4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璐;劉亦夫;曾科;;不同噴油提前角下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燃燒特性和穩(wěn)定特性[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4年07期
2 胡鵬;孫平;寧海強;葉麗華;;增壓中冷柴油機燃用微乳化生物柴油放熱規(guī)律研究[J];內燃機工程;2013年06期
3 孫璐;劉亦夫;周磊;曾科;;排氣再循環(huán)下柴油引燃天然氣發(fā)動機循環(huán)變動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4 鄭金保;繆雪龍;王先勇;洪建海;陳希穎;;柴油機預混合燃燒循環(huán)變動特性研究[J];內燃機工程;2011年01期
5 何超;趙龍慶;賈德文;譚建偉;;推遲供油提前角對生物柴油發(fā)動機燃燒和排放性能的影響[J];內燃機工程;2010年02期
6 馬凡華;王宇;劉海全;;天然氣火花點火發(fā)動機循環(huán)變動的分析方法[J];內燃機工程;2008年03期
7 姚寶峰;李國岫;;稀燃天然氣發(fā)動機燃燒循環(huán)變動影響因素研究[J];內燃機工程;2007年05期
8 李占成;羅福強;黃賢龍;莊兵;;增壓中冷柴油機循環(huán)波動特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2007年03期
9 堯命發(fā),黃寧,段家修,付曉光,覃軍,沈捷;增壓中冷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特性的實驗研究[J];內燃機學報;2003年04期
10 姚春德,劉增勇,高昌卿;柴油引燃預混天然氣準均質壓燃著火過程的研究[J];內燃機學報;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帥;王忠;趙洋;瞿磊;孫波;;點燃式發(fā)動機燃用不同燃料的燃燒特性及循環(huán)變動[J];燃燒科學與技術;2016年04期
2 于洪亮;段樹林;孫培廷;;主/引定時對船用天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排放的影響[J];推進技術;2016年09期
3 陳欠根;程海鵬;潘鐘鍵;吳慧;;航空柴油發(fā)動機性能優(yōu)化仿真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6年07期
4 張善軍;馬宏宇;賈春燕;金戈;;生物柴油對雙旋流燃燒室燃燒與排放性能的影響[J];航空動力學報;2016年07期
5 龍焱祥;王忠俊;;替代率對船用LNG/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性能的影響[J];內燃機;2016年02期
6 姜自才;吳長水;李啟杰;何良;;發(fā)動機活塞竄氣量試驗與分析[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6年05期
7 邊志鑫;沈洋;王進超;;基于GT-POWER的柴油/煤層氣混合燃料發(fā)動機燃燒與排放性能研究[J];煤炭技術;2016年04期
8 王長園;張立雄;;采用不同減排方式的LNG公交車整車性能研究[J];小型內燃機與車輛技術;2016年01期
9 李啟杰;吳長水;姜自才;何良;;新開發(fā)發(fā)動機的性能測試與分析[J];中國測試;2015年12期
10 張承維;肖兵;鐘家明;;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替代率與噴油提前角優(yōu)化[J];汽車工程;2015年1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堯命發(fā);;“均質壓燃、低溫燃燒”新一代內燃機燃燒技術[J];內燃機;2012年02期
2 劉雙喜;邵忠英;高俊華;景曉軍;;柴油機燃用不同比例棉籽生物柴油的試驗[J];內燃機學報;2011年02期
3 樓狄明;沈航泉;胡志遠;譚丕強;李博;;基于不同原料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發(fā)動機性能研究[J];內燃機工程;2011年01期
4 樓狄明;石健;趙杰;趙泳生;李博;胡志遠;;共軌柴油機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的性能與排放特性[J];內燃機工程;2009年06期
5 李博;樓狄明;譚丕強;胡志遠;張斌;;發(fā)動機燃用生物柴油的常規(guī)和非常規(guī)排放特性[J];內燃機工程;2009年05期
6 李小昱;韓鶴友;王為;陳浩;張軍;;柴油機應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的經濟性和排放特性[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7 王金華;黃佐華;苗海燕;王錫斌;蔣德明;;利用定容燃燒彈研究天然氣摻氫混合燃料直噴燃燒循環(huán)變動[J];內燃機學報;2008年05期
8 繆雪龍;王先勇;俞建達;洪建海;鄭金保;房志紅;黃震;喬信起;;超多噴孔油嘴噴油規(guī)律試驗研究[J];內燃機學報;2008年04期
9 王忠;袁銀南;梅德清;孫平;歷寶錄;;生物柴油的排放試驗研究[J];內燃機工程;2007年01期
10 傅維標;龔景松;侯凌云;;乳化油柴油機中不存在微爆現(xiàn)象[J];科學通報;2006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杭汽開發(fā)雙燃料發(fā)動機[J];柴油機;2000年02期
2 王立新,蘭志波;雙燃料發(fā)動機(天然氣/柴油)性能與排放的研究[J];內燃機工程;2002年02期
3 邱先文,夏淑敏,唐琦,劉書亮;雙燃料發(fā)動機的開發(fā)現(xiàn)狀[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2年02期
4 李昆,陳建平,胡準慶;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結構改進及試驗研究[J];柴油機設計與制造;2002年04期
5 靳光法;雙燃料發(fā)動機通過鑒定[J];機械工程師;2002年10期
6 潘志軍;讓天更藍水更清——錫柴新一代電控雙燃料發(fā)動機排放達歐Ⅱ標準[J];商用汽車;2002年05期
7 錢恒榮,高世倫;電控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研究與開發(fā)[J];現(xiàn)代車用動力;2003年03期
8 張延峰,譚從民,郭永田,常立家,張?zhí)K,李志軍;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技術改裝方案分析[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4年03期
9 張強,王志明;雙燃料發(fā)動機性能與排放的試驗研究[J];車用發(fā)動機;2005年04期
10 崔怡;;雙燃料發(fā)動機技術淺析[J];現(xiàn)代車用動力;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曾憲芳;;淺談沼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與純沼氣發(fā)動機的配置與工藝[A];節(jié)能減排論壇——福建省科協(xié)第八屆學術年會衛(wèi)星會議論文?痆C];2008年
2 江彤;蘭志波;王立新;吳寧;;天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排放的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3 徐光啟;陳昆;;生物質燃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試驗研究[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凌愛軍;;天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在海油平臺上的應用[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陳本林;田青云;吳向暢;陳剛;;基于高壓共軌雙燃料發(fā)動機性能試驗研究[A];201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6 張可紅;安中強;鐘子憲;;6102B3Q型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的開發(fā)與應用[A];(2003)四川柴油/天然氣汽車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黃文超;趙新穎;諶志新;;LNG雙燃料發(fā)動機在漁船上的應用[A];2013年中國水產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巧然;中國石油鉆井用雙燃料發(fā)動機填補國內空白[N];中國石油報;2007年
2 劉泓波邋通訊員 王永剛;雙燃料發(fā)動機投放市場[N];中國石油報;2007年
3 中國船舶工業(yè)市場研究中心 彭雪竹;雙燃料機,,船東船企“雙驅動”[N];中國船舶報;2012年
4 中國船舶工業(yè)經濟研究中心 肖志家;雙燃料發(fā)動機“熱透”全球[N];中國船舶報;2012年
5 張奇;雙燃料發(fā)動機在濟南研制成功[N];中國工業(yè)報;2005年
6 鐘由;鉆井用雙燃料發(fā)動機研制成功[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7 馮玉昆;昆侖雙燃料發(fā)動機油研制成功[N];中國工業(yè)報;2009年
8 張遠平 高明祥;淄柴研制成功兩款雙燃料發(fā)動機[N];中國船舶報;2012年
9 記者 冷翠華;中油燃氣攜手濟柴力推內河船“雙燃料”[N];中國船舶報;2010年
10 記者 桂雪琴 趙慧;長江綠色物流創(chuàng)新工程通過評審[N];中國船舶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梁昱;生物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試驗與模擬[D];江蘇大學;2007年
2 趙駱偉;基于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天然氣—柴油電控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3 湯東;生物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燃燒噪聲及燃燒模擬[D];江蘇大學;2007年
4 祁東輝;混合噴射液化石油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海衛(wèi);雙燃料發(fā)動機LNG剩余量測量系統(tǒng)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2 張俊超;CNG/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的開發(fā)與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3 房居祥;LNG/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4 史強;引燃柴油噴油正時對電控共軌柴油/LNG雙燃料發(fā)動機性能影響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5 王亞紅;甲醇/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性能及排放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6 江會華;船用LNG/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排放特性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7 蔡尚峰;雙燃料發(fā)動機的排放算法與誤差因素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8 劉振;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燃燒及排放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9 劉康;船用中速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性能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10 段啟蒙;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的控制策略與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780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217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