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汽輪機內濕蒸汽兩相凝結流動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 濕蒸汽 兩相流 自發(fā)凝結 透平 出處:《熱能動力工程》2016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汽輪機內的濕蒸汽非平衡凝結流動會導致機組效率降低和葉片水蝕損壞。由于兩相流動遠比單相流動復雜,通過實驗難以測量其凝結特性。對此,通過分析國內外濕蒸汽兩相流理論和實驗研究現狀,總結了現有的3種研究方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討論了兩相流凝結機理及其求解方法,闡述了幾種濕蒸汽測量方法優(yōu)點及不足之處。分析指出:凝結相變過程十分復雜,傳熱傳質在微米級水平發(fā)生,因此,有必要發(fā)展一種考慮兩相間耦合的凝結模型。結合兩相流數值研究的現狀,對汽輪機兩相流數值的求解方法進行闡述。濕蒸汽兩相流研究為汽輪機通流部分設計和改造提供了理論參考。
[Abstract]:The non-equilibrium condensation flow of wet steam in steam turbine will lead to the reduction of unit efficiency and water erosion damage of blade. Because the two-phase flow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single-phase flow,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its condensatio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atus of wet steam two-phase flow at home and abroad, three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condensation mechanism of two-phase flow and its solution are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wet steam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describ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densation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is very complex and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ccurs at the micron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condensation model 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two phases. The method of solving the numerical value of steam turbine two-phase flow is expounded. The study of wet steam two-phase flow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urbine flow passage.
【作者單位】: 華北電力大學電站設備狀態(tài)監(jiān)測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576066)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5MS107)
【分類號】:TK261
【正文快照】: 引言汽輪機通流部分在長期水蝕作用下,出現流動效率降低,機組經濟性變差等問題。葉片長期工作在濕蒸汽工況下,還可能出現斷裂,導致嚴重的事故[1]。1910年,Baumann提出:1%的濕度增加導致1%的效率下降[2]。目前,1 000 MW機組低壓缸在THA(熱耗率驗收)工況下的效率可達93%左右,繼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亮;程代京;豐鎮(zhèn)平;李國君;;汽輪機濕蒸汽級中凝結流動的三維數值分析[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6年04期
2 李群林;劉波峰;肖湘;;使用照相法測量汽輪機濕蒸汽中水滴尺寸的研究[J];中國儀器儀表;2006年12期
3 李亮;李瑜;吳曉明;陳紅梅;李國君;豐鎮(zhèn)平;江生科;孔祥林;孫奇;鐘剛云;巫志華;吳其林;王建錄;王為民;;汽輪機中濕蒸汽兩相凝結流動研究[J];熱力透平;2008年04期
4 寧廷保;蔡小舒;尚志濤;吳廣臣;宋延勇;;一種新型汽輪機濕蒸汽測量探針系統(tǒng)[J];熱力發(fā)電;2008年07期
5 徐峰;蔡小舒;蘇明旭;任寬芳;Jean Marc Dorey;;光譜消光法測量高壓濕蒸汽的研究[J];動力工程;2009年03期
6 安連鎖;王智;韓中合;;汽輪機葉柵內濕蒸汽兩相凝結流動的數值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11期
7 張晶晶;王鎮(zhèn)宇;蔡小舒;戴韌;牛鳳仙;;濕蒸汽聯合探針的風洞標定和數值模擬的比較[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1年06期
8 朱曉峰;林智榮;袁新;;透平級中濕蒸汽均/異質凝結流動的數值方法[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7期
9 劉建成;用潛望鏡和濕蒸汽測針觀測汽輪機低壓區(qū)的濕蒸汽流動[J];力學與實踐;1983年04期
10 孫弼;;西安交大對濕蒸汽兩相流科研的概況[J];汽輪機技術;198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逢詩燕;王建國;徐志名;楊善讓;;流動濕蒸汽濕度的雙區(qū)加熱法測量及其數采系統(tǒng)[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2 李亮;李瑜;吳曉明;陳紅梅;李國君;豐鎮(zhèn)平;江生科;孔祥林;孫奇;鐘剛云;巫志華;吳其林;王建錄;王為民;;汽輪機中濕蒸汽兩相凝結流動研究[A];中國動力工程學會透平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宋延勇;蘇明旭;蔡小舒;;用于濕蒸汽在線測量的軟件系統(tǒng)設計[A];第六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3)[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徐萬里;濕蒸汽條件下的沖蝕機理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2 王智;汽輪機內濕蒸汽兩相凝結流動的數值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0年
3 張冬陽;非平衡態(tài)濕蒸汽流動快速準確數值模擬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曉娜;汽輪機末級葉柵濕蒸汽非平衡凝結流動數值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夏永軍;濕蒸汽兩相流動的數值模擬與測量技術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6年
3 王智;自發(fā)凝結濕蒸汽兩相流動數值模擬[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4年
4 陳柏旺;汽輪機內濕蒸汽兩相非平衡凝結流動的數值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5 陸曙光;基于FLUENT的動力機械三維流場模擬及結構改進[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孫蘭昕;汽輪機除濕級內兩相流動數值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7 王建;濕蒸汽環(huán)境下多相沖蝕磨損試驗平臺及材料形變的數值模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4年
8 張峰;汽輪機末級蒸汽凝結流動的數值模擬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9 張威;具有除濕槽的透平級濕蒸汽兩相流數值模擬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韓飛;汽輪機排汽濕度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研究[D];東北電力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678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146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