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動力論文 >

煤與生物質在撞擊塊式低NO_X濃淡直流燃燒器中運動特性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8 01:07

  本文關鍵詞:煤與生物質在撞擊塊式低NO_X濃淡直流燃燒器中運動特性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玻璃粉顆粒 稻殼顆粒 濃淡直流燃燒器 運動特性 分離特性


【摘要】:生物質與煤混合燃燒發(fā)電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利用生物質能,降低NOx和CO2的排放,而且技術難度小、經濟代價低、能夠實現(xiàn)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但由于生物質顆粒的密度、形狀和組分等都與煤粉顆粒有不小的區(qū)別,在氣力輸送過程中的多相流流動特性有所改變,對燃燒器改造提出了一定的技術要求。 本文結合了浙江大學研究開發(fā)的撞擊塊式低NOx濃淡直流燃燒器,以玻璃粉(Si02)顆粒來模擬煤粉顆粒,選取稻殼作為典型生物質燃料,對煤和生物質在濃淡直流燃燒器中的氣固兩相流運動特性和濃淡分離特性進行了研究分析。試驗選取撞擊塊高度h=40mm、50mm、60mm為工況變量,結果表明撞擊塊高度對玻璃粉顆粒、稻殼顆粒的運動特性以及燃燒器濃淡分離特性均有顯著影響。 在玻璃粉顆粒的運動特性及濃淡分離特性研究中,使用PDA測量技術進行了冷態(tài)模化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兩相流經撞擊塊后呈現(xiàn)速度差別,撞擊塊越高、速度差越大,同時撞擊塊后部呈現(xiàn)回流區(qū);兩相流在回流區(qū)域湍流度最劇烈,撞擊塊越高,湍流度越大;同時撞擊塊式濃淡直流燃燒器呈現(xiàn)出良好的濃淡分離效果,撞擊塊越高,濃淡分離效果越顯著,撞擊塊高度為40mm、50mm、60mm時,濃淡比分別為1.23、1.83、4.48。 在稻殼顆粒的運動特性研究中,采用高速攝像測量系統(tǒng)對稻殼顆粒的速度分布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兩相流經撞擊塊后同樣呈現(xiàn)速度差別,撞擊塊越高、速度差越大;撞擊塊后部同樣呈現(xiàn)回流區(qū),撞擊塊升高,回流區(qū)有后移、上升趨勢,回流程度加大。在濃淡兩側出口稻殼顆粒的分布特性研究中,采用顆粒稱量篩分法對濃淡分離特性與顆粒粒徑分布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濃淡燃燒器對于稻殼顆粒同樣呈現(xiàn)出良好的濃淡分離特性,撞擊塊越高,濃淡分離效果越顯著,撞擊塊高度為40mm、50mm、60mm時濃淡比分別為1.39、1.87、4.19;同時濃測總體顆粒粒徑要大于淡側,撞擊塊越高,這種趨勢越明顯
【關鍵詞】:玻璃粉顆粒 稻殼顆粒 濃淡直流燃燒器 運動特性 分離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K16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29
  • 1.1 課題背景及意義12-13
  • 1.2 生物質能應用技術13-17
  • 1.2.1 生物質發(fā)電技術13-15
  • 1.2.2 液體燃料技術15-16
  • 1.2.3 熱化學轉化技術16
  • 1.2.4 生物轉化技術16-17
  • 1.3 多相流測量技術綜述17-28
  • 1.3.1 粒子圖像測速(PIV)及相關技術17-21
  • 1.3.2 光學成像技術21-24
  • 1.3.3 光纖探針技術24-26
  • 1.3.4 電容層析成像技術26-28
  • 1.4 主要研究內容28-29
  • 第二章 試驗系統(tǒng)與方法介紹29-42
  • 2.1 試驗系統(tǒng)介紹29-34
  • 2.1.1 撞擊塊式低NOx濃淡直流燃燒器29-30
  • 2.1.2 試驗系統(tǒng)介紹30-34
  • 2.1.2.1 燃燒器模型32-33
  • 2.1.2.2 給料機33
  • 2.1.2.3 旋風筒33-34
  • 2.1.3.4 布袋除塵器34
  • 2.1.3.5 引風機34
  • 2.2 激光相位多普勒分析測量(PDA)系統(tǒng)34-38
  • 2.2.1 PDA測量原理34-36
  • 2.2.2 PDA測量系統(tǒng)介紹36-38
  • 2.3 高速攝像測量系統(tǒng)38-40
  • 2.3.1 高速攝像測量介紹38-39
  • 2.3.2 AOS高速數(shù)字攝像機39-40
  • 2.3.3 片狀激光發(fā)射器40
  • 2.4 本章小結40-42
  • 第三章 玻璃粉顆粒在濃淡燃燒器中運動特性的試驗研究42-56
  • 3.1 氣固兩相流冷態(tài);砼c計算42-45
  • 3.1.1 氣固兩相流冷模原理42-43
  • 3.1.2 冷態(tài)模化計算43-45
  • 3.2 試驗方法與工況介紹45-47
  • 3.3 試驗結果分析47-54
  • 3.3.1 速度場分析47-50
  • 3.2.2 湍流度分析50-52
  • 3.3.3 濃度場分析52-54
  • 3.4 本章小結54-56
  • 第四章 稻殼顆粒在濃淡直流燃燒器中運動特性的試驗研究56-74
  • 4.1 稻殼顆粒物料分析56-58
  • 4.2 稻殼顆粒在濃淡直流燃燒器中速度分布的試驗研究58-64
  • 4.2.1 試驗方法與工況介紹58-59
  • 4.2.2 試驗結果分析59-64
  • 4.3 濃淡兩側出口稻殼分布的試驗研究64-71
  • 4.3.1 試驗方法與工況介紹64-66
  • 4.3.2 試驗結果分析66-71
  • 4.3.2.1 濃淡兩側分離比分析66-68
  • 4.3.2.2 濃淡兩側稻殼顆粒粒徑分析68-71
  • 4.4 本章小結71-74
  • 第五章 全文總結及展望74-78
  • 5.1 全文總結74-76
  • 5.2 工作展望76-78
  • 參考文獻78-83
  • 作者簡介及攻讀期成果8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旺初;集富型直流燃燒器可節(jié)省燃油[J];節(jié)能;2000年05期

2 趙旺初;集富型直流燃燒器可節(jié)省燃油[J];鍋爐制造;1999年04期

3 蔡斌,楊建華,薛立軍;豐鎮(zhèn)發(fā)電廠直流燃燒器布置方式的改進[J];內蒙古電力技術;2003年02期

4 王春昌;屈衛(wèi)海;;一種中心風可調的直流燃燒器設想[J];熱力發(fā)電;2007年12期

5 趙振興;曹子棟;常勇強;;高爐煤氣直流燃燒器的試驗研究[J];動力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6 張濟顯;陳天順;;直流燃燒器過熱變形的原因及對策[J];電力安全技術;2011年09期

7 丁玉輝;船型直流燃燒器在鍋爐上的應用[J];中氮肥;1995年01期

8 高松松;四角布置直流燃燒器的燃燒淺析[J];東北電力技術;2005年09期

9 陳玉忠;石踐;羅小鵬;侯玉波;;新型縫隙式直流燃燒器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電力;2012年04期

10 曾瑞良,徐秀清;富集型煤粉直流燃燒器的穩(wěn)燃原理及應用[J];中國電力;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隋金雪;楊莉;華臻;張鑫;;改進的BP網絡在火焰燃燒狀態(tài)識別中的應用[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夏振海;煤粉濃淡直流燃燒器氣固多相流動的數(shù)值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秦建新;660MW機組“W”火焰改直流燃燒器燃燒狀況調整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10年

2 王凌力;煤與生物質在撞擊塊式低NO_X濃淡直流燃燒器中運動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3 田宏亮;豐鎮(zhèn)發(fā)電廠670t/h鍋爐直流燃燒器改造及運行優(yōu)化[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4 張紅泉;直流燃燒器一次風通道內氣固兩相流動數(shù)值模擬[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1059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11059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30a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