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斜固體潮及其組合信息與強震響應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03 18:13
采用格爾木和湟源傾斜數(shù)據(jù)計算傾斜固體潮潮汐因子及其組合信息,分析發(fā)現(xiàn),傾斜M2波和O1波潮汐因子比值的不同離散程度對所處區(qū)域的應力水平和方向具有較好的指示意義。結合6級以上地震,進一步討論了固體潮及其組合信息與強震之間的響應特征,得到:傾斜潮汐因子對6級以上地震響應較好,且主要為具有中短期預報意義的震前響應和同震響應。而在傾斜潮汐因子組合信息中,介質各向異性主要在震前4~5個月出現(xiàn)異常,剪切應變在震前1~7個月出現(xiàn)異常,面膨脹因子主要在震前1個月或震時顯著增大,處于不同區(qū)域的傾斜潮汐因子組合信息對于強震的響應率并不相同。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2020,4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域地質概況
如圖2所示,格爾木傾斜NS分量呈趨勢性南傾,且每年9月左右南傾趨勢變緩,EW分量具有明顯的年變特征,呈余弦式變化,峰值和谷值分別出現(xiàn)在12月和6月。根據(jù)青海省定點形變異常指標結果,在震前一年左右,EW分量出現(xiàn)破年變異常,可能對應6級以上地震。湟源鉆孔傾斜NS分量除在2014年4月出現(xiàn)巨幅臺階,原因不明外,整體趨勢平穩(wěn),EW分量呈東傾變化趨勢。4.2 傾斜固體潮潮汐因子特征分析
以Δγ的一倍均方差為閾值線,超閾值則作為異常,統(tǒng)計Δγ與地震響應情況,發(fā)現(xiàn):超閾值的Δγ對6級以上強震響應較為明顯(見表1)。其中格爾木傾斜NS分量超閾值時段6次,響應地震4次,異常報對率為67%,映震率為80%;傾斜EW分量超閾值時段5次,響應地震5次,異常報對率為100%,映震率為83%。湟源傾斜NS分量超閾值時段4次,響應地震2次,異常報對率為50%,映震率為40%;傾斜EW分量超閾值時段2次,響應地震2次,異常報對率為100%,映震率為40%。如圖4所示,超閾值的Δγ對6級以上強震響應主要分為2種,其中,第1種響應具有較好的中短期預報意義,格爾木EW分量的響應最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在震前3~7個月,Δγ超出閾值,之后Δγ不斷增大或減小,在地震發(fā)生當月或次月Δγ恢復正常,典型震例有玉樹7.1級地震、蘆山7.0級地震、于田7.3級地震、尼泊爾8.1級地震和門源6.4級地震。第2種響應主要為同震響應,在地震當月Δγ超出閾值,在地震發(fā)生次月恢復正常,典型震例有蘆山7.0級地震、尼泊爾8.1級地震和門源6.4級地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平擺與垂直擺傾斜儀觀測資料干擾特征對比[J]. 蘇維剛,馮麗麗,馬茹瑩,馬震.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18(04)
[2]以麗江地震臺為例研究潮汐觀測儀器格值變化檢測及格值歸化方法[J]. 閆偉,陳國琴,楊躍文,王棟梁. 地震研究. 2015(04)
[3]青藏高原東北緣重力異常多尺度橫向構造分析[J]. 孟小紅,石磊,郭良輝,佟拓,張盛. 地球物理學報. 2012(12)
[4]青藏高原地區(qū)構造變形模擬分析[J]. 呂健,李正媛,陳志遙,馮光鈺,李國明,黨學會,孟慶筱.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2(S1)
[5]汶川8級地震前陜西地傾斜γ值的異常反應[J]. 柯昌安,李正媛,竇瑪麗.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8(06)
[6]福建地傾斜固體潮特征及其動態(tài)組合分析[J]. 傅再揚,危福泉,吳紹祖,龍政強.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7(01)
[7]南黃海6.1級地震前傾斜潮汐因子變化研究[J]. 李強,楊軍.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4(03)
[8]地傾斜變化的突變性及與地震關系的研究[J]. 牛安福. 地震學報. 2003(04)
[9]青海熱水-日月山斷裂帶的新活動特征[J]. 袁道陽,劉小龍,張培震,劉百篪. 地震地質. 2003(01)
[10]傾斜潮汐振幅因子γ值異常的定量化研究[J]. 牛安福,李旭東,柯麗君. 地殼形變與地震. 1998(02)
博士論文
[1]青藏高原東北緣晚新生代以來的構造變形特征與時空演化[D]. 袁道陽.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2003
碩士論文
[1]青藏高原東北緣地區(qū)主要活動斷裂帶的運動學研究[D]. 徐化超.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2018
[2]青海省活動斷裂展布特征及其對公路工程的危害[D]. 周保.長安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74115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2020,4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域地質概況
如圖2所示,格爾木傾斜NS分量呈趨勢性南傾,且每年9月左右南傾趨勢變緩,EW分量具有明顯的年變特征,呈余弦式變化,峰值和谷值分別出現(xiàn)在12月和6月。根據(jù)青海省定點形變異常指標結果,在震前一年左右,EW分量出現(xiàn)破年變異常,可能對應6級以上地震。湟源鉆孔傾斜NS分量除在2014年4月出現(xiàn)巨幅臺階,原因不明外,整體趨勢平穩(wěn),EW分量呈東傾變化趨勢。4.2 傾斜固體潮潮汐因子特征分析
以Δγ的一倍均方差為閾值線,超閾值則作為異常,統(tǒng)計Δγ與地震響應情況,發(fā)現(xiàn):超閾值的Δγ對6級以上強震響應較為明顯(見表1)。其中格爾木傾斜NS分量超閾值時段6次,響應地震4次,異常報對率為67%,映震率為80%;傾斜EW分量超閾值時段5次,響應地震5次,異常報對率為100%,映震率為83%。湟源傾斜NS分量超閾值時段4次,響應地震2次,異常報對率為50%,映震率為40%;傾斜EW分量超閾值時段2次,響應地震2次,異常報對率為100%,映震率為40%。如圖4所示,超閾值的Δγ對6級以上強震響應主要分為2種,其中,第1種響應具有較好的中短期預報意義,格爾木EW分量的響應最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在震前3~7個月,Δγ超出閾值,之后Δγ不斷增大或減小,在地震發(fā)生當月或次月Δγ恢復正常,典型震例有玉樹7.1級地震、蘆山7.0級地震、于田7.3級地震、尼泊爾8.1級地震和門源6.4級地震。第2種響應主要為同震響應,在地震當月Δγ超出閾值,在地震發(fā)生次月恢復正常,典型震例有蘆山7.0級地震、尼泊爾8.1級地震和門源6.4級地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平擺與垂直擺傾斜儀觀測資料干擾特征對比[J]. 蘇維剛,馮麗麗,馬茹瑩,馬震.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18(04)
[2]以麗江地震臺為例研究潮汐觀測儀器格值變化檢測及格值歸化方法[J]. 閆偉,陳國琴,楊躍文,王棟梁. 地震研究. 2015(04)
[3]青藏高原東北緣重力異常多尺度橫向構造分析[J]. 孟小紅,石磊,郭良輝,佟拓,張盛. 地球物理學報. 2012(12)
[4]青藏高原地區(qū)構造變形模擬分析[J]. 呂健,李正媛,陳志遙,馮光鈺,李國明,黨學會,孟慶筱.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2(S1)
[5]汶川8級地震前陜西地傾斜γ值的異常反應[J]. 柯昌安,李正媛,竇瑪麗.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8(06)
[6]福建地傾斜固體潮特征及其動態(tài)組合分析[J]. 傅再揚,危福泉,吳紹祖,龍政強.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7(01)
[7]南黃海6.1級地震前傾斜潮汐因子變化研究[J]. 李強,楊軍.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4(03)
[8]地傾斜變化的突變性及與地震關系的研究[J]. 牛安福. 地震學報. 2003(04)
[9]青海熱水-日月山斷裂帶的新活動特征[J]. 袁道陽,劉小龍,張培震,劉百篪. 地震地質. 2003(01)
[10]傾斜潮汐振幅因子γ值異常的定量化研究[J]. 牛安福,李旭東,柯麗君. 地殼形變與地震. 1998(02)
博士論文
[1]青藏高原東北緣晚新生代以來的構造變形特征與時空演化[D]. 袁道陽.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2003
碩士論文
[1]青藏高原東北緣地區(qū)主要活動斷裂帶的運動學研究[D]. 徐化超.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2018
[2]青海省活動斷裂展布特征及其對公路工程的危害[D]. 周保.長安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741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4741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