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μm激光輻照可見光CCD干擾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19:52
利用0. 632μm波長激光輻照可見光CCD成像傳感器進行激光干擾實驗。結果表明,隨著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強,在CCD輸出圖像中逐漸出現輻照光斑、豎直白線、全屏飽和等典型激光干擾現象。當像面上的激光功率密度達到9. 8×10-7W/cm2時,CCD出現光飽和串音,達到2. 8 W/cm2時,進入全屏飽和狀態(tài)。通過分析CCD的結構及材料,發(fā)現在光電效應中光生載流子在極短時間內從勢阱中溢出,在勢壘的阻擋下,沿著豎直方向溢出速度高于水平方向,從而出現豎直白線現象。研究結果豐富了激光對CCD成像器件干擾效應的理解,為激光輻照CCD器件的干擾機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文章來源】:激光雜志. 2020,41(0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激光輻照CCD實驗
3 激光干擾現象分析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532 nm激光在雨中傳輸衰減模型的改進及實驗[J]. 魏朕,沈娜,張祥金.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8(11)
[2]1064 nm激光光熱效應對CCD探測器干擾實驗研究[J]. 夏潤秋,張巧云,牛春暉,陳青山. 激光與紅外. 2018(09)
[3]激光霧中傳輸衰減實驗系統(tǒng)設計研究[J]. 劉霞,單寧,王治晶. 激光雜志. 2018(03)
[4]近距離激光武器光學系統(tǒng)特性分析[J]. 劉琳,李林. 激光與紅外. 2018(01)
[5]針對復合材料無人機的激光武器系統(tǒng)殺傷效能仿真計算[J]. 王喆,許凌飛,顧村鋒. 空天防御. 2018(01)
[6]激光輻照TDI-CCD相機飽和串擾效應及側斑建模仿真分析[J]. 袁航,王曉蕊,李丹翠,吳雄雄,李珂. 光子學報. 2017(12)
[7]FT-CCD的納秒脈沖激光毀傷效應[J]. 張震,徐作冬,程德艷,師宇斌,張檢民.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7(10)
[8]艦載激光武器毀傷評估仿真模型[J]. 彭聰,盧發(fā)興,邢昌風. 激光與紅外. 2017(08)
[9]變焦彩色CCD成像系統(tǒng)的激光干擾實驗[J]. 湯偉,王銳,王挺峰,郭勁.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7(04)
[10]艦載激光武器反導技術[J]. 劉鳳儀,王德石. 指揮控制與仿真. 2017(02)
本文編號:3159993
【文章來源】:激光雜志. 2020,41(0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激光輻照CCD實驗
3 激光干擾現象分析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532 nm激光在雨中傳輸衰減模型的改進及實驗[J]. 魏朕,沈娜,張祥金.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8(11)
[2]1064 nm激光光熱效應對CCD探測器干擾實驗研究[J]. 夏潤秋,張巧云,牛春暉,陳青山. 激光與紅外. 2018(09)
[3]激光霧中傳輸衰減實驗系統(tǒng)設計研究[J]. 劉霞,單寧,王治晶. 激光雜志. 2018(03)
[4]近距離激光武器光學系統(tǒng)特性分析[J]. 劉琳,李林. 激光與紅外. 2018(01)
[5]針對復合材料無人機的激光武器系統(tǒng)殺傷效能仿真計算[J]. 王喆,許凌飛,顧村鋒. 空天防御. 2018(01)
[6]激光輻照TDI-CCD相機飽和串擾效應及側斑建模仿真分析[J]. 袁航,王曉蕊,李丹翠,吳雄雄,李珂. 光子學報. 2017(12)
[7]FT-CCD的納秒脈沖激光毀傷效應[J]. 張震,徐作冬,程德艷,師宇斌,張檢民.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7(10)
[8]艦載激光武器毀傷評估仿真模型[J]. 彭聰,盧發(fā)興,邢昌風. 激光與紅外. 2017(08)
[9]變焦彩色CCD成像系統(tǒng)的激光干擾實驗[J]. 湯偉,王銳,王挺峰,郭勁.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7(04)
[10]艦載激光武器反導技術[J]. 劉鳳儀,王德石. 指揮控制與仿真. 2017(02)
本文編號:31599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15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