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飯煲顯控界面工效學評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21:02
本文關鍵詞:智能電飯煲顯控界面工效學評價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工效學 智能電飯煲 顯控界面 腦電技術 可用性評價
【摘要】:由于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造成了人機界面功能越來越多、操作越來越復雜,與用戶追求便利、簡單等高效價值觀之間的矛盾日益沖突,極大打擊了用戶的使用興趣,也阻礙了產(chǎn)品的發(fā)展,而好的人機界面設計可以降低用戶使用產(chǎn)品時的困難程度和心理壓力程度,并且提高產(chǎn)品的實用性和可用性。針對以上問題,本文的主要的研究內(nèi)容如下:首先,對產(chǎn)品顯控人機界面的評價方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研究了顯控人機界面的評價方法,闡述了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提出了可用性測試和腦電技術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其次,建立了智能電飯煲顯控界面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了全部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在系統(tǒng)梳理現(xiàn)行標準和規(guī)范,分析、整理現(xiàn)有研究成果和技術數(shù)據(jù)以及問卷調(diào)查的基礎上建立了智能電飯煲顯控界面評價指標體系,它使現(xiàn)有分散的相關研究成果更加系統(tǒng)化和有條理性。應用G1法確定指標權重系數(shù),具體步驟為按其對用戶使用智能電飯煲的影響程度大小的原則進行了專家調(diào)查,根據(jù)對20位專家的調(diào)查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計算出了全部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并對不同專家人數(shù)計算出的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指標權重系數(shù)會隨著專家人數(shù)的增加逐步趨于穩(wěn)定,故該計算方法可靠,計算結果具有科學性。該結果可為智能電飯煲顯控界面的設計提供重要指導作用。最終,在前面的基礎上,運用可用性測試和腦電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選擇的三款智能電飯煲進行評價,分析可用性測試和腦電的實驗結果得出電飯煲顯控界面存在的工效學問題并提出了相關改進建議。
【關鍵詞】:工效學 智能電飯煲 顯控界面 腦電技術 可用性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M925.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1 緒論12-22
- 1.1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12-13
- 1.1.1 課題研究的背景12-13
- 1.1.2 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13
- 1.2 國內(nèi)外顯控界面工效學評價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13-19
- 1.2.1 國外顯控界面工效學評價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13-18
- 1.2.2 國內(nèi)顯控界面工效學評價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18-19
- 1.3 智能電飯煲顯控界面工效學評價方法的確定19
- 1.4 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19-21
- 1.5 小結21-22
- 2 市場主流電飯煲顯控界面工效學基礎研究22-28
- 2.1 電飯煲的發(fā)展22-24
- 2.2 智能電飯煲的顯控界面24-26
- 2.2.1 智能電飯煲的顯控界面的分類25
- 2.2.2 觸摸操作界面在顯控界面上的應用25-26
- 2.3 智能電飯煲的用戶問卷調(diào)查26-27
- 2.4 小結27-28
- 3 智能電飯煲顯控界面工效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28-33
- 3.1 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28-29
- 3.2 評價指標的來源29-30
- 3.3 評價指標的設計30-32
- 3.4 小結32-33
- 4 智能電飯煲顯控界面工效學評價指標權重系數(shù)研究33-51
- 4.1 指標權重系數(shù)確定的方法及其比較分析33-36
- 4.1.1 層次分析法34
- 4.1.2 特征值法34
- 4.1.3 G1法34-36
- 4.1.4 G2法36
- 4.2 電飯煲顯控界面評價指標權重系數(shù)的確定方法36-37
- 4.3 電飯煲顯控界面評價指標權重系數(shù)的確定37-50
- 4.3.1 調(diào)查對象37
- 4.3.2 調(diào)查結果37-46
- 4.3.3 指標權重系數(shù)的計算結果及其分析46-50
- 4.4 小結50-51
- 5 智能電飯煲工效學評價實例-以3款電飯煲為例51-72
- 5.1 實驗設備51
- 5.2 實驗評估小組51
- 5.3 評估對象51-52
- 5.4 實驗任務設計52-53
- 5.5 實驗流程53
- 5.6 可用性測試實驗結果的統(tǒng)計及分析53-67
- 5.6.1 評估者基本信息統(tǒng)計結果分析53-54
- 5.6.2 可用性測試記錄結果統(tǒng)計分析54-67
- 5.7 腦電實驗結果統(tǒng)計分析67-71
- 5.8 可用性評價整體結果分析71
- 5.9 小結71-72
- 6 結論與展望72-73
- 6.1 結論72
- 6.2 展望72-73
- 參考文獻73-77
- 附錄A 智能電飯煲顯示與控制界面工效學評價指標相對重要性專家調(diào)查表77-81
- 附錄B 可用性測試實驗用表81-85
- 附錄C 可用性評分表85-87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87-88
- 致謝8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朱偉;何威;;基于眼動追蹤技術的軟件界面評價方法[J];電子機械工程;2013年04期
2 馬鈞;談行執(zhí);;車載人機界面可用性評估方法研究[J];上海汽車;2014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月茹;基于產(chǎn)品形象的廚電產(chǎn)品交互界面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2 鐘瑋;汽車駕駛室人機界面概略評價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3 袁海云;基于腦電信號的情緒分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4 高俊杰;汽車駕駛室人機工程綜合評價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614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76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