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導通電阻碳化硅光導開關研究
本文關鍵詞:低導通電阻碳化硅光導開關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SiC光導開關 微帶電路 離子注入 最小導通電阻 光斑尺寸
【摘要】:光導開關是一種光控電開關,因其可容功率大、體積小、耐擊穿電壓高、導通電阻小、響應速度快、重復頻率高、抖動小和可靠性高等特點,逐漸受到脈沖功率領域學者們的關注,也因其能產生皮秒量級的電脈沖而在太赫茲領域受到重視。伴隨著SiC單晶材料生長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其優(yōu)異的半導體性能,促進了SiC光導開關的研究。本文研究了以4H-SiC為基體材料的平面型光導開關。簡要介紹了光導開關的研究背景、工作原理以及發(fā)展歷史。根據(jù)材料內部載流子連續(xù)性方程,理論模擬了SiC光導開關的輸出特性;跍y試電路的原理,利用相關軟件對測試電路進行了仿真模擬,確定了電容等電路元件參數(shù),搭建了光導開關實驗測試平臺。重點研究了影響開關導通特性的因素。在開關的研制工藝方面,研究了離子注入工藝對開關導通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磷離子注入可以明顯減小開關的導通電阻,提高其導通性能。對于開關的外部工作條件,研究了觸發(fā)光脈沖特性對光導開關導通特性的影響,改進了實驗系統(tǒng)中的光路,優(yōu)化了激光光斑尺寸和能量分布。結果表明,光斑優(yōu)化能夠通過增加材料對光的吸收效率降低開關的導通電阻,并有效地減小導通時材料內局部電流密度,降低器件的損傷概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研制了耐壓值大于10 kV,最小導通電阻為3.17Ω/mm的高性能平面型4H-SiC光導開關。
【關鍵詞】:SiC光導開關 微帶電路 離子注入 最小導通電阻 光斑尺寸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M56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符號對照表9-10
- 縮略語對照表10-13
- 第一章 緒論13-19
- 1.1 研究背景13-15
- 1.2 SiC光導開關研究現(xiàn)狀15-16
- 1.3 本文的工作安排16-19
- 第二章 碳化硅光導開關理論研究19-25
- 2.1 光導開關理論研究19-21
- 2.1.1 半導體材料的電導率和遷移率19-20
- 2.1.2 半導體材料的導通特性20-21
- 2.2 碳化硅光導開關輸出特性理論模擬21-24
- 2.2.1 載流子的分布21-22
- 2.2.2 方程的離散化求解22-23
- 2.2.3 理論模擬結果與分析23-24
- 2.3 本章小結24-25
- 第三章 光導開關的制備及測試平臺25-35
- 3.1 碳化硅的材料選擇25-26
- 3.1.1 材料的參數(shù)25-26
- 3.2 光導開關結構設計與制備26-28
- 3.2.1 開關的結構26-27
- 3.2.2 制備流程27-28
- 3.3 測試平臺28-34
- 3.3.1 電路原理28-29
- 3.3.2 電路元件參數(shù)29-30
- 3.3.3 微帶電路的引入30-33
- 3.3.4 系統(tǒng)搭建33-34
- 3.4 本章小結34-35
- 第四章 碳化硅光導開關導通電阻特性研究35-45
- 4.1 有無離子注入對開關導通電阻的影響35-37
- 4.1.2 無離子注入時的最小導通電阻35-36
- 4.1.3 增加離子注入工藝后的最小導通電阻36-37
- 4.2 觸發(fā)光能量對最小導通電阻的影響37
- 4.3 激光光斑大小對最小導通電阻的影響37-41
- 4.3.1 光斑優(yōu)化理論研究38-39
- 4.3.2 光斑優(yōu)化實驗研究39-41
- 4.4 不同偏置電壓下器件的輸出特性41-42
- 4.5 本章小結42-45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45-47
- 5.1 本文總結45
- 5.2 展望未來45-47
- 參考文獻47-51
- 致謝51-53
- 作者簡介53-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穎;程超;胡海帆;;溝槽柵功率MOSFET導通電阻的模擬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2 齊利芳,劉虎,賀占莊;智能化絕緣/導通電阻測試系統(tǒng)的研制[J];微機發(fā)展;2005年11期
3 ;英飛凌全新MOSFET系列[J];電源技術應用;2008年04期
4 ;英飛凌連續(xù)推出兩款MOSFET新產品[J];電源世界;2009年07期
5 高雅君;VDMOSFET導通電阻的最佳化設計[J];飛機設計;2002年02期
6 ;恩智浦推出全球首款低于1毫歐、采用Power SO8封裝的MOSFET[J];電源技術應用;2009年08期
7 李學勇;VMOSFET漏—源導通電阻的檢測[J];電氣時代;2000年11期
8 ;Vishay新型功率MOSFET刷新導通電阻記錄[J];電源世界;2008年11期
9 劉斌;張云;牟建華;;一種便攜式慣性平臺絕緣導通電阻自動測試系統(tǒng)[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07年08期
10 雷劍梅;胡盛東;金晶晶;朱志;;具有埋界面漏的Trench功率MOSFET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13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諶怡;劉毅;王衛(wèi);夏連勝;張篁;朱雋;石金水;章林文;;GaAs光導開關的導通電阻[A];第九屆中國核學會“核科技、核應用、核經(jīng)濟(三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孟堅;高珊;陳軍寧;柯導明;孫偉鋒;時龍興;徐超;;用阱作高阻漂移區(qū)的LDMOS導通電阻的解析模型[A];2005年“數(shù)字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武潔;方健;李肇基;;單晶擴散型LDMOS特性分析[A];展望新世紀——’02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武潔;方健;李肇基;;單晶擴散型LDMOS特性分析[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降低雙層金屬布線導通電阻不合格率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單片工藝室PVD工序心一QC小組[A];2007年度電子信息行業(yè)優(yōu)秀質量管理小組成果質量信得過班組經(jīng)驗專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四川 鐘榮;再議光耦合器的檢測方法[N];電子報;2005年
2 山東 毛興武;由STA500組成的60W D類放大器[N];電子報;2002年
3 吳;發(fā)展中的溝槽柵MOS器件[N];中國電子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海猛;超結器件的模型研究及優(yōu)化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克滂;功率MOSFET的終端耐壓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汪德波;60V 功率U-MOSFET失效分析與再設計[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廖濤;電磁爐用NPT型IGBT的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4 于冰;基于0.25μm工藝的低壓Power MOS設計與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5 周倩;一種低導通電阻60V Trench MOSFET的設計與制造[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6 楊萌;低導通電阻碳化硅光導開關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7 李春來;新型低壓LDMOS結構設計與仿真[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8 尹德楊;一種適用于功率驅動電路的BCD工藝開發(fā)及優(yōu)化[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陳倩雯;75V溝槽型功率MOSFET的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10 宮在君;基于SILVACO模擬的100V VDMOSFET研究和設計[D];遼寧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122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71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