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i 0.5 Co 0.2 Mn 0.3 O 2 的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12 14:39
三元材料LiNi0.5Co0.2Mn0.3O2是當今社會商業(yè)化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鋰離子電池材料。由于其放電比容量高、價格低廉,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良好等優(yōu)點,使得三元材料LiNi0.5Co0.2Mn0.3O2吸引了大量的關注。但LiNi0.5Co0.2Mn0.3O2材料存在首次不可逆容量損失較大及高壓下長循環(huán)過程中容量衰減較為嚴重的問題。本文通過第二相復合/包覆的方式對材料進行改性,并探討了不同包覆/復合物、不同充放電制度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論文通過球磨工藝制備了MoO3/LiNi0.5Co0.2Mn0.3O2復合正極材料。當電壓范圍為2.0-4.2V,MoO3添加量從0wt.%增加到10wt.%時,復合正極...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鋰離子電池簡介
1.2.1 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與應用
1.2.2 鋰離子電池的結構
1.2.3 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
1.2.4 鋰離子電池的特點
1.3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簡介
1.3.1 正極材料的選取原則
1.3.2 LiNi_(1-x-y)Co_xMn_yO_2 三元正極材料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3.3 LiNi_(1-x-y)Co_xMn_yO_2 三元正極材料的改性研究
1.4 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和內容
第2章 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2.1 實驗原料與儀器設備
2.2 LiNi_(0.5)Co_(0.2)Mn_(0.3)O_2 的改性工藝
2.2.1 MoO_3 改性LiNi_(0.5)Co_(0.2)Mn_(0.3)O_2
2.2.2 Cr_8O_(21)改性LiNi_(0.5)Co_(0.2)Mn_(0.3)O_2
2.2.3 LaNiO_3改性LiNi_(0.5)Co_(0.2)Mn_(0.3)O_2
2.3 紐扣電池的組裝
2.4 材料結構的表征方法
2.4.1 X射線衍射分析(XRD)
2.4.2 場發(fā)射掃描電鏡(FESEM)
2.4.3 場發(fā)射透射電鏡(TEM)
2.5 電化學性能的表征方法
2.5.1 充放電循環(huán)測試
2.5.2 交流阻抗測試(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2.5.3 循環(huán)伏安法測試(Cyclic Voltammetry)
第3章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的改性研究
3.1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和形貌的影響
3.1.1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的影響
3.1.2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形貌的影響
3.2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3.2.1 首次充放電測試
3.2.2 Mo-NCM10樣品不同充放電截止電壓的首次充放電測試
3.2.3 Mo-NCM10樣品不同充放電截止電壓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3.2.4 不同充放電截止電壓下不同MoO_3添加量對循環(huán)性的影響
3.3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循環(huán)伏安測試的影響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的改性研究
4.1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和形貌的影響
4.1.1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的影響
4.1.2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形貌的影響
4.2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4.2.1 首次充放電測試
4.2.2 循環(huán)性能
4.2.3 倍率性能
4.3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循環(huán)伏安測試的影響
4.4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交流阻抗測試的影響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的改性研究
5.1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和形貌的影響
5.1.1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的影響
5.1.2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形貌的影響
5.2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5.2.1 首次充放電測試
5.2.2 循環(huán)性能
5.2.3 倍率性能
5.3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循環(huán)伏安測試的影響
5.4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交流阻抗測試的影響
5.4.1 2.8 -4.2V充放電截止電壓對交流阻抗的影響
5.4.2 2.8 -4.5V充放電截止電壓對交流阻抗的影響
5.4.3 2.8 -4.7V充放電截止電壓對交流阻抗的影響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學術成果
本文編號:3730030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鋰離子電池簡介
1.2.1 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與應用
1.2.2 鋰離子電池的結構
1.2.3 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
1.2.4 鋰離子電池的特點
1.3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簡介
1.3.1 正極材料的選取原則
1.3.2 LiNi_(1-x-y)Co_xMn_yO_2 三元正極材料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3.3 LiNi_(1-x-y)Co_xMn_yO_2 三元正極材料的改性研究
1.4 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和內容
第2章 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2.1 實驗原料與儀器設備
2.2 LiNi_(0.5)Co_(0.2)Mn_(0.3)O_2 的改性工藝
2.2.1 MoO_3 改性LiNi_(0.5)Co_(0.2)Mn_(0.3)O_2
2.2.2 Cr_8O_(21)改性LiNi_(0.5)Co_(0.2)Mn_(0.3)O_2
2.2.3 LaNiO_3改性LiNi_(0.5)Co_(0.2)Mn_(0.3)O_2
2.3 紐扣電池的組裝
2.4 材料結構的表征方法
2.4.1 X射線衍射分析(XRD)
2.4.2 場發(fā)射掃描電鏡(FESEM)
2.4.3 場發(fā)射透射電鏡(TEM)
2.5 電化學性能的表征方法
2.5.1 充放電循環(huán)測試
2.5.2 交流阻抗測試(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2.5.3 循環(huán)伏安法測試(Cyclic Voltammetry)
第3章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的改性研究
3.1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和形貌的影響
3.1.1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的影響
3.1.2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形貌的影響
3.2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3.2.1 首次充放電測試
3.2.2 Mo-NCM10樣品不同充放電截止電壓的首次充放電測試
3.2.3 Mo-NCM10樣品不同充放電截止電壓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3.2.4 不同充放電截止電壓下不同MoO_3添加量對循環(huán)性的影響
3.3 MoO_3 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循環(huán)伏安測試的影響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的改性研究
4.1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和形貌的影響
4.1.1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的影響
4.1.2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形貌的影響
4.2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4.2.1 首次充放電測試
4.2.2 循環(huán)性能
4.2.3 倍率性能
4.3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循環(huán)伏安測試的影響
4.4 Cr_8O_(21)對LiNi_(0.5)Co_(0.2)Mn_(0.3)O_2 交流阻抗測試的影響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的改性研究
5.1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和形貌的影響
5.1.1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結構的影響
5.1.2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形貌的影響
5.2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5.2.1 首次充放電測試
5.2.2 循環(huán)性能
5.2.3 倍率性能
5.3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循環(huán)伏安測試的影響
5.4 LaNiO_3對LiNi_(0.5)Co_(0.2)Mn_(0.3)O_2 交流阻抗測試的影響
5.4.1 2.8 -4.2V充放電截止電壓對交流阻抗的影響
5.4.2 2.8 -4.5V充放電截止電壓對交流阻抗的影響
5.4.3 2.8 -4.7V充放電截止電壓對交流阻抗的影響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學術成果
本文編號:37300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3730030.html